城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聆聽走看.歷史憶往 城門之歌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走進城門繞一遭。」曾幾何時,這念謠傳著傳著,就跟「雞蛋糕」連上了關係?不過,當今年二月十四日北門高架橋拆除,古樸的城門重現全貌後,似乎就可以懂得一個道理經過歲月的沖刷,當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帶著回憶、讚嘆、期待等不同的情懷前來時,就可以解釋人們對單一事物的多樣理解,有多麼出人意料。 城門,一向是人們的守護神,庇佑著一方老百姓,自然成為被歌頌的對象。但有趣的是,許多所謂的「歌頌」,竟然在城門尚未出現前便以一個「精神的概念」無形地矗立了。城裡城外是如此,國內國外也一般,不妨趁現在,讓我們從今日的北門出發,連線德國的布蘭登堡、烏克蘭的基輔、埃及的底比斯城門,從聆樂的角度認識它們,再讓達人們帶我們到此一遊,探究這古老城門的今昔。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老台北城 五門探索地圖
走過滄桑歲月,台北城門五中餘四,迄今仍矗立台北街頭,俯瞰車流往來。讓我們循著地圖紙上探訪,那多年前的歷史風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樂曲介紹
《布蘭登堡協奏曲》 巴赫的顛峰之作
應布蘭登堡侯爵之邀而寫出的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在科登時期創作出的顛峰之作。在科登大公支持與優秀宮廷樂隊的絕佳條件下,造就了巴赫成就非凡的器樂作品。而在《布蘭登堡協奏曲》中,巴赫更勇於挑戰與實驗,在每一首都安置了一個音樂上的特殊難題,並用一種無與倫比的說服力去解決它,雖是維持傳統巴洛克協奏曲形式,但他卻大膽地挑戰了各種樂器編制組合的可能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造訪實景
布蘭登堡門 見證普魯士王國興衰
現在矗立於柏林的布蘭登堡門其實一七九一年才竣工,比巴赫的經典名曲《布蘭登堡協奏曲》晚了七十年,但巴赫造訪柏林時,當時的柏林已經是普魯士王國的首都,發展中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而這座赫赫有名的城門,當年是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為了替菩提樹下大道的盡頭建造一個宏偉的結束,也為了紀念剛去世的腓特烈二世和七年戰爭的勝利而建,兩百多年來與德意志民族有著不可分割的命運關係,一起經歷所有的興衰、並見證充滿各種喜怒哀樂的故事及歷史。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樂曲介紹
從未建起的〈基輔城門〉 《展覽會之畫》的動人尾聲
「基輔城門」是十九世紀英年早逝的建築師哈特曼的作品,但只有藍圖,從未被建成。作曲家穆梭斯基因為參觀了哈特曼的紀念遺作畫展,有感而發寫出名曲《展覽會之畫》,便以這座從未有過實體的門〈基輔城門〉作為樂曲末段的主題,不但是膾炙人口的《展覽會之畫》中近乎人人耳熟能詳的一段,甚至也是許多人認識俄羅斯音樂、甚或古典音樂的進門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造訪實景
基輔「金門」 羅斯王朝的歷史榮光
由基輔大公雅羅斯拉夫於十一世紀建造的「金門」,是基輔城的正門,當年為了向歐洲文明城市看齊,雅羅斯拉夫仿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來建設基輔,「金門」正象徵著烏克蘭在基輔羅斯時期作為當時權力中心和國力邁向顛峰的開端。歷經歷史風華,其實「金門」遺址已不復見,現在的金門是一九八二年為紀念基輔建城一千五百周年而重建的,與哈特曼所描繪的《基輔城門》一畫也大相逕庭。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樂曲介紹
《阿依達》中的底比斯門 歌劇史上的壯麗凱旋
由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所寫的歌劇《阿依達》,以埃及為背景書寫古國中的悲戚愛情故事,其中一個重要場景就是「百門之城」底比斯,法老王率領眾臣民在此迎接打敗衣索比亞軍隊的拉達美斯將軍榮歸,民眾的歡欣歌頌,祭司的莊嚴歌詠,接著在埃及長號的吹奏下,響起慷慨激昂的進行曲,迎接凱旋歸來的拉達美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造訪實景
古城底比斯 神殿成群映照絕代風華
底比斯是古埃及新王國時代的首都,依然以尼羅河岸為主要居住地。古埃及人信奉太陽神,因此東邊為日出之地,代表新生,一般民居與神殿皆在此處;西邊為日落之處,象徵死亡。於是長眠多位法老王的「帝王谷」位於西岸,而今名路克索的底比斯,擁有大量的神廟群,包含卡納克神殿與路克索神廟,也就成為城市的地標與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