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王珮瑜

相關文章 7 篇
  • 魏海敏在「在梅邊.九歌」清唱會的演出。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方名家名劇月」邁入第十年 十七齣傳統展演聚焦浦東

    由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辦的「東方名家名劇月」今年來到第十屆,於三月中旬登場,超過一個月期間將有十七齣廿三場戲曲演出,劇種涵蓋京劇、崑劇、越劇、黃梅戲、滑稽戲、評彈。台灣戲曲名家暨梅派傳人魏海敏就推出三檔演出,除了《金鎖記》和《王熙鳳》外,還有「在梅邊.九歌紀念梅葆玖先生逝世周年梅派曲集」,在此次「名家名劇月」中備受矚目。

    文字|李翠芝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坤老生王珮瑜製作的《春水渡》探討法海和許仙兩人的互渡關係。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 創新視角中與傳統相遇

    去年歲末的最後一票好戲「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匯集了京、崑、梨園戲、河北梆子、川、楚、粵等七個劇種,共有十一場演出。泉州梨園劇團復排的《劉智遠》、《朱文》、《朱買臣》三齣南戲殘本,即便有語言上的隔閡,但也找到上海知音。而上崑的《傷逝》、《四聲猿.翠鄉夢》,老生王珮瑜製作、京崑合演的《春水渡》,從體裁主旨和舞台樣態來看,最能接近小劇場的意念。

    文字|李翠芝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青戲節提供的劇場多半已算是北京比較主流的小劇場,如國話先鋒劇場,圖為該劇場入口處。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

    四條路線 錢潮中摸索創作之路

    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劇場發展也是超乎想像,創作人才雖不乏出頭機會,但「錢」味瀰漫的劇場產業,創作理想也是揮灑不易。歸納起來,年輕創作者可以有四條路線來起步,一是透過藝術節平台發表創作,二是加入演出公司開展事業,三是自行創業以巡迴演出賺回本,四是在院團體制與個人路線間找特色闢戰場。

    文字|劉小令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威尼斯雙胞案》是表演工作坊第三次向國人介紹義大利喜劇大師高多尼的作品。圖為該戲排練情形。
    即將上場 Preview

    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 搬演義大利劇作家高多尼作品《威尼斯雙胞案》

    《威尼斯雙胞案》是表演工作坊第三次向國人介紹義大利喜劇大師高多尼的作品,前兩次分別是一九九五年及二○○一年推出的《一夫二主》及《一婦五夫》,在國家劇院座無虛席,觀眾面對肢體動作幾近於特技的表演,撲朔迷離又無厘頭的劇情,拍案叫絕,反應相當熱烈。 這次適逢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賴聲川希望給觀眾一場純表演,脫離政治話題,回歸人性,呈現一齣瘋狂的「錯誤喜劇」。 目前就讀於北藝大戲劇博士班的導演鍾欣志,受到《一夫二主》的影響,碩士班時專攻義大利即興喜劇,畢業時的作品就是《威尼斯雙胞案》,大受歡迎。《威》劇描述一對自幼即失散的雙胞胎兄弟,因不約而同在同一個城市尋求他們的愛情,而發生了一連串陰錯陽差妙事的經典喜劇。妙就妙在這對雙胞胎由同一人飾演,疲於奔命地在兩個角色(哥哥與弟弟)間切換,在舞台上絕對無法同時出現,哥哥被誤認為是弟弟,弟弟被誤認為是哥哥,台下所有的觀眾都知道誰是誰,偏偏這一堆誤會就是糾纏不清,於是仇家找錯人,相親相錯,整人整錯,釀成這瘋狂鬧劇。 義大利即興喜劇源自於約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街頭賣藝雜耍加上簡單易懂的戲劇結構所形成的劇種,義大利原文的意思是「藝術喜劇」,參與演出的演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表演與雜耍技巧。《威》劇將由資深劇場演員金士傑、因《亂民全講》引人矚目的韋以丞、久違劇場的尹昭德、外表坊團長兼導演李建常擔綱演出,另外還有在拍賣網站廣告中與愛犬一起選美的黃露慧,以及流行樂壇新人Melody(殷悅)。 是展覽還是表演? 撈過界的泰順街唱團《竊景╱Scene-Stealer》 所謂的跨領域藝術,究竟是劇場視覺化的過程,抑或是當代藝術多媒體化的一種演進,從泰順街唱團的創作歷史中我們似乎隱約地可以看到了某一種典型。 作品一向遊走於美術、多媒體和行為藝術跨界的泰順街唱團,自二○○○年成軍以來,沒有一次是「正統的表演」,也從沒人當它是「戲」,而通常執意將這個團歸類的觀眾也都敗興而歸。這次泰順街搞起「類」行為藝術的展覽《竊景╱Scene-Stealer》,又是一次無法定義的跨界展演。 《竊景╱Scene-Stealer》包含影像、裝置與表演。

    文字|田國平、廖俊逞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 正在勾臉的靳春璽,演出〈時遷偷雞〉。
    回想與回響 Echo

    看他們,觀自己,有些體會 不同凡響的少年京劇表演

    我情願看到一個自然、中規中矩,不失童稚之心而偶爾犯個無心之錯的小演員,而不願見到只是一味模仿、老練而過度成熟的尖子。

    文字|馬寶山、許斌
    第37期 / 1995年11月號
  • 〈搜孤救孤〉王珮瑜飾程嬰。
    焦點

    娃兒唱大戲 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登台

    連年以來台灣觀衆有幸親睹了京派、海派頂尖劇團老中靑藝人的表演,至於京戲舞台上未來的「希望之星」的身手功力如何?接踵前輩而來的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此番正可滿足戲迷的好奇。這批選自京、津、滬戲曲學校的戲娃兒,打從入校伊始,就是選中之選的尖子兒了。

    文字|王海波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 〈赤桑鎭〉時維飾包拯。
    焦點

    雛鳳淸於老鳳 先睹為快看少年演京劇

    可以說是新秀競發的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無論在唱表、武功方面,都讓人看到近乎天才型的表演技藝,眞希望他們是「小時了了,大來必佳。」

    文字|貢敏
    第35期 / 1995年09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