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方名家名劇月」邁入第十年 十七齣傳統展演聚焦浦東
由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辦的「東方名家名劇月」今年來到第十屆,於三月中旬登場,超過一個月期間將有十七齣廿三場戲曲演出,劇種涵蓋京劇、崑劇、越劇、黃梅戲、滑稽戲、評彈。台灣戲曲名家暨梅派傳人魏海敏就推出三檔演出,除了《金鎖記》和《王熙鳳》外,還有「在梅邊.九歌紀念梅葆玖先生逝世周年梅派曲集」,在此次「名家名劇月」中備受矚目。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 創新視角中與傳統相遇
去年歲末的最後一票好戲「第二屆小劇場戲曲節」,匯集了京、崑、梨園戲、河北梆子、川、楚、粵等七個劇種,共有十一場演出。泉州梨園劇團復排的《劉智遠》、《朱文》、《朱買臣》三齣南戲殘本,即便有語言上的隔閡,但也找到上海知音。而上崑的《傷逝》、《四聲猿.翠鄉夢》,老生王珮瑜製作、京崑合演的《春水渡》,從體裁主旨和舞台樣態來看,最能接近小劇場的意念。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
四條路線 錢潮中摸索創作之路
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劇場發展也是超乎想像,創作人才雖不乏出頭機會,但「錢」味瀰漫的劇場產業,創作理想也是揮灑不易。歸納起來,年輕創作者可以有四條路線來起步,一是透過藝術節平台發表創作,二是加入演出公司開展事業,三是自行創業以巡迴演出賺回本,四是在院團體制與個人路線間找特色闢戰場。
-
戲劇
戲劇、戲曲、跨界展演新訊
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 搬演義大利劇作家高多尼作品《威尼斯雙胞案》 《威尼斯雙胞案》是表演工作坊第三次向國人介紹義大利喜劇大師高多尼的作品,前兩次分別是一九九五年及二○○一年推出的《一夫二主》及《一婦五夫》,在國家劇院座無虛席,觀眾面對肢體動作幾近於特技的表演,撲朔迷離又無厘頭的劇情,拍案叫絕,反應相當熱烈。 這次適逢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賴聲川希望給觀眾一場純表演,脫離政治話題,回歸人性,呈現一齣瘋狂的「錯誤喜劇」。 目前就讀於北藝大戲劇博士班的導演鍾欣志,受到《一夫二主》的影響,碩士班時專攻義大利即興喜劇,畢業時的作品就是《威尼斯雙胞案》,大受歡迎。《威》劇描述一對自幼即失散的雙胞胎兄弟,因不約而同在同一個城市尋求他們的愛情,而發生了一連串陰錯陽差妙事的經典喜劇。妙就妙在這對雙胞胎由同一人飾演,疲於奔命地在兩個角色(哥哥與弟弟)間切換,在舞台上絕對無法同時出現,哥哥被誤認為是弟弟,弟弟被誤認為是哥哥,台下所有的觀眾都知道誰是誰,偏偏這一堆誤會就是糾纏不清,於是仇家找錯人,相親相錯,整人整錯,釀成這瘋狂鬧劇。 義大利即興喜劇源自於約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街頭賣藝雜耍加上簡單易懂的戲劇結構所形成的劇種,義大利原文的意思是「藝術喜劇」,參與演出的演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表演與雜耍技巧。《威》劇將由資深劇場演員金士傑、因《亂民全講》引人矚目的韋以丞、久違劇場的尹昭德、外表坊團長兼導演李建常擔綱演出,另外還有在拍賣網站廣告中與愛犬一起選美的黃露慧,以及流行樂壇新人Melody(殷悅)。 是展覽還是表演? 撈過界的泰順街唱團《竊景╱Scene-Stealer》 所謂的跨領域藝術,究竟是劇場視覺化的過程,抑或是當代藝術多媒體化的一種演進,從泰順街唱團的創作歷史中我們似乎隱約地可以看到了某一種典型。 作品一向遊走於美術、多媒體和行為藝術跨界的泰順街唱團,自二○○○年成軍以來,沒有一次是「正統的表演」,也從沒人當它是「戲」,而通常執意將這個團歸類的觀眾也都敗興而歸。這次泰順街搞起「類」行為藝術的
-
回想與回響 Echo
看他們,觀自己,有些體會 不同凡響的少年京劇表演
我情願看到一個自然、中規中矩,不失童稚之心而偶爾犯個無心之錯的小演員,而不願見到只是一味模仿、老練而過度成熟的尖子。
-
焦點
娃兒唱大戲 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登台
連年以來台灣觀衆有幸親睹了京派、海派頂尖劇團老中靑藝人的表演,至於京戲舞台上未來的「希望之星」的身手功力如何?接踵前輩而來的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此番正可滿足戲迷的好奇。這批選自京、津、滬戲曲學校的戲娃兒,打從入校伊始,就是選中之選的尖子兒了。
-
焦點
雛鳳淸於老鳳 先睹為快看少年演京劇
可以說是新秀競發的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無論在唱表、武功方面,都讓人看到近乎天才型的表演技藝,眞希望他們是「小時了了,大來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