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孤救孤〉王珮瑜飾程嬰。(傳大藝術 提供)
焦點 焦點

娃兒唱大戲 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登台

連年以來台灣觀衆有幸親睹了京派、海派頂尖劇團老中靑藝人的表演,至於京戲舞台上未來的「希望之星」的身手功力如何?接踵前輩而來的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此番正可滿足戲迷的好奇。這批選自京、津、滬戲曲學校的戲娃兒,打從入校伊始,就是選中之選的尖子兒了。

連年以來台灣觀衆有幸親睹了京派、海派頂尖劇團老中靑藝人的表演,至於京戲舞台上未來的「希望之星」的身手功力如何?接踵前輩而來的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此番正可滿足戲迷的好奇。這批選自京、津、滬戲曲學校的戲娃兒,打從入校伊始,就是選中之選的尖子兒了。

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

9月2〜8日 19:00

台北國父紀念館

讀早期京劇藝人的資料,不難査出他們多來自「京劇世家」如梅蘭芳、「帶藝進校」如裘盛戎,或者是「賣身學藝」如程硯秋;相隔百年的今日,在大陸的京劇界還保留了以上特質,當然「賣身學藝」已不見,但不願一輩子彎著腰揷秧種地的務農子弟,卻將京劇藝術視為個人前途的轉捩點,尤其地方劇團裡多的是務農人家的孩子。

進戲校,可不容易

我的老師方榮翔,有子女六人,加起媳婦、女婿共有八人從事京劇工作,小孫子方緒去年也考取了北京市戲曲學校。從小就跟著爺爺到處跑碼頭的小方緖,因為爺爺的知名度高,所到之處極受歡迎,小方緒對爺爺更加崇拜,自小就立志做個京劇演員,打從四歲起就常隨著爺爺登台表演,幾乎爺爺能唱的戲,小方緒也都能上口,每逢電視台有大型晚會,小方緒就一定被邀約表演,淸唱的、彩唱的,照單全上,連行頭都是爺爺為小方緒量身訂作的。

以此情形小方緒進戲校,應該是大門開著歡迎才對吧。才不呢!因為其他小朋友也都是「帶藝進校」或者是「京劇世家」。就方緒這樣的條件,定讓一般人認為:才十歲的孩子有嗓子,懂過門,還能「裘味十足」的唱齣全本《鍘美案》,這要在台灣不直升保送才怪!但小方緒考的是明星戲校,北京京劇院附屬學校,所以家長們均不敢掉以輕心,試前的準備動作,可一項也不能漏一項也不能少。

在大陸送孩子們進戲校,並非是家長為圖輕鬆或省錢,當報喜的來了,反倒是大人們的頭疼時刻,因為孩子們進戲校報到的第一課是先繳人民幣一萬二千元報名費,學校說的明,此乃贊助費,平日家長們若無儲蓄習慣,此時就得挨門借貸了。接下來是每月孩子們的伙食費,至少二百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學雜費。總之在大陸孩子們進戲校,父母所要付出的花費,比起一般學校還要來的高,懂事的孩子當知父母賺錢不易,進了戲校也就備加努力了。

去年大陸文化部舉辦了首屆少兒京劇「希望之星」大獎賽,參賽的孩子從六歲至十六歲不等,脫穎而出的一等獎得主,幾乎都被京、津、滬戲校所網羅,這又說明了一點,未來的戲校生,還不止是「帶藝進校」,看來還得「帶名進校」呢!曾聽天津靑年團的老生演員張克說:「當年報考戲校時人數是十二萬八千人,錄取只有五十名。」可想而知「尖子演員」是如何產生的了。

看大陸少兒京劇的演出,已記不得多少次了。有次正碰上北京戲校的實習演出,當時北京人藝正在上演《鳥人》,陪我去看戲的師哥都很訝異,怎會選擇看一群不成熟的孩子們的戲,而放棄知名度極高的北京人藝。也許是孩兒戲,又是戲校對內的演出,觀衆並不多,但是總是聽到兩旁觀衆在小聲對話:「這孩子天生是塊料,若不唱戲,就可惜了!」「那孩子嗓子眞好聽,將來準是個頭牌!」「瞧!這麼小,功夫架式一點不拖泥帶水的,誰說李少春後繼無人。」……

少小了得,全憑苦練

唱戲,說起來也沒什麼難,文戲的有嗓,武戲的帶腿就合格了。看大陸京劇唱文戲的調門都在〈正宮調〉之上,即使今兒個嗓子不痛快也不換調門;唱武戲的那怕是一名三、四級的小武生,腳底下也見乾淨俐落,翻的高、站的穩,一招一式都得下功夫,這都得從小坐科時就訓練。周信芳先生七歲時登台演娃戲,一鳴驚人,觀衆叫不出其姓名,只知是個七歲的孩童,從此七齡童聲名遠播,直至十一歲周信芳取藝名為「麒麟童」。看看九月初要來台灣演戲的孩子們不都也是七齡童嗎!年齡最小的穆宇因為正値換牙(六歲),兩顆新門牙尚未長出,老師們怕他漏風,咬不準字音,所以小穆宇的牙齒讓他錯失了與台灣觀衆見面的機會。不過少兒京劇「希望之星」人材濟濟,九歲的魏學雷,在〈沉香習武〉裡一口氣能翻六、七十個旋子,演出當晚你絕對會發出聲音地為他數數,這已是小學雷在各地演出時,觀衆自來的默契了。曾聽天津靑年團的石曉亮說:為學〈時遷偷雞〉裡的吃火,不知燒到嘴巴多少次,滿嘴裡起的泡,好幾天沒法吃飯。而這次你將看到的是九歲的靳春璽要吃火,才九歲,他練習的時間,用指頭都能算出,是否讓你覺得心疼!上海戲校唱老生的王珮瑜,別瞧才十六歲,卻已紅遍整個中國大陸了。五年前上海京劇院的老生關懷定居香港,三年前言派老生言興朋又遠赴美國,套句戲詞: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王珮瑜的堀起,似乎使觀衆含糊了對前二位的記憶。此趟王珮瑜的來訪,若估算不錯,定能在台灣的戲曲界造成一股旋風,並搶盡個人風采。

九月初來台的大陸京、津、滬少兒京劇,對於喜歡戲曲的觀衆,定是引頸期盼,但是對於那從未喜愛或關心過中國戲曲的朋友們來說,很難想像也很難促動他們進場。只是,從不看戲的你不要等到有天屬於中國人的音樂消失了,才發現它的可貴,那就來不及了。

 

文字|王海波  廣播戲曲節目主持人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