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午明
-
音樂 一次台灣觀眾的「升級」挑戰
搖滾音樂劇《近乎正常》 說一個絞心的親情故事
什麼才叫做是「正常」?是零缺陷、是不特別、還是合於一般常規?但倘若所有的不合理都成了通常的習慣時,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這個界線?到底正常或不正才好?或許,「近乎正常」也就夠了。在創下連演139場紀錄的《LPC》之後,活性界面製作接著將帶來百老匯音樂劇授權重製作品《近乎正常》(Next to Normal)的全英語原版演出。 《近乎正常》是贏得「普立茲戲劇獎」的音樂劇作品,也是11項東尼獎提名、3項大獎得主。故事講的是一對父母與一雙兒女的家庭故事,由於母親的精神疾病,每個人的生命變得圍繞著這件事情打轉。醫病的關係、夫妻的關係、兒女的關係在看似正常的家庭下暗自發展著。「我很久以前就反覆地思考著這部戲,」製作人陳午明坦承:「這齣搖滾音樂劇是我個人排名很前面的選項。它的表現內容、它的敘事方式、兩個多鐘頭38首不間斷的歌,很多可能跟台灣觀眾看音樂劇的樣貌不一樣。」 「每首強度都很強。」音樂總監暨指揮鍵盤張玉玫進一步解釋:「搖滾音樂風格跟角色情緒綁在一起,每個角色有不同的劇情線、不同立場,因此音樂寫法變得像是在一起、又不在一起。雖然音樂複雜,卻卡得剛剛好,非常精采。」她說明,在台灣過往的想法是要唱好美聲才能唱好音樂劇,但現在在國外,每個人都要能同時擁有很多種音色:「音樂劇有個名詞叫belting(喊叫),在這齣搖滾音樂劇就緊扣著這個唱法。此外,作曲家在情緒到的時候就將音樂往上寫、節奏變得強烈, 並且讓音樂跟歌詞、角色產生關連,帶來驚喜,這些都是在過往音樂劇中少見的。」但當然不是讓演員從頭喊到尾,在劇情發展期間配合故事有一定的轉場休息,讓情緒切換得恰到好處。 為了全版英語的演出,劇組特邀旅美演員張雅涵、美籍演員Ellis Gage,以及台灣實力派的音樂劇演員江翊睿、鍾琪、德仔(賈培德)、楊宣哲等6個演員演出7角,但即使如此,演出對演員來說也相當挑戰。陳午明表示:「劇情藏的『雷』我很喜歡,很像在幾秒內突然反轉,晴天霹靂般被打了重重的一拳。從來沒想到音樂劇也可以有那麼像雲霄飛車的狀況。」所以整部戲非常緊湊,場景變化與演員切換快速並且流暢。 「很難,但又很有道理!」導演孫自怡補充,故事講的是放諸四海都通的情感與情緒,沒有特別在地化處理,所以觀眾可以很快進入這個家庭的狀態,知道他們發生什
-
挑戰台灣第一齣定點長銷舞台劇 《文雄與秀英 Beautiful Life》真摯上演
活性界面製作聯手僻室製作韓國授權中文版舞台劇《文雄與秀英 Beautiful Life》,挑戰台灣第一齣「定點長銷舞台劇」,邀請大甜、巴鈺、吳靜依、竺定誼、黃浩詠、崔台鎬、謝孟庭超強卡司輪番出演韓國最大售票網interpark 9.9分超高評價的作品。
-
音樂劇《Titanic鐵達尼號》 倫敦卡司原味演出首航台灣
歷史上,人們並不一定有意打造經典傳世或留名,有時打造的不過一個夢想。然而,美好夢想往往在一不留神失了手,成為一個傳奇悲劇。1912年4月10日,號稱「永不可能沉沒」的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啟航,準備航向美國紐約。在各個艙等的人們,不論是懷抱著何種想像,都是以雀躍的心情嚮往彼岸。直到4天後的晚間11點40分,鐵達尼號撞上冰山,一切期待就這樣沉入深淵。
-
榮獲東尼獎、普立茲獎肯定 音樂劇《近乎正常》臺中國家歌劇院7月首演
以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創下連演139場紀錄的活性界面製作,今夏引進曾獲東尼獎最佳音樂、編曲、女演員及普立茲戲劇獎肯定的《NEXT TO NORMAL 近乎正常》,7月22至30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6場,邀請美國、台灣實力派音樂劇演員與現場樂手共同演繹,以全英語演出,同時將維持《LPC》超好讀字幕傳統,讓觀眾輕鬆觀劇入戲。
-
聚焦長銷劇 PLAYground空總劇場4月開幕首推《小王子》音樂劇
近年來,台灣表演藝術界不斷探索新的形式與趨勢,以吸引觀眾並提高劇場的長銷率與觀眾忠誠度,在多元化與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也逐漸朝向藝術性與商業性並重的方向發展。因此喊了很多年的定目劇╱長銷製作的經營,在這一兩年也有團隊嘗試地投入。然而,若要這股潮流持續蓬勃發展,仍需一個以市場思維進行營運的劇場作為基礎。為此,在文化部的協力與推動下,坐落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的大禮堂展演空間,將於今年4月1日起,由大清華傳媒率領團隊進駐,以「PLAYground空總劇場」為名,為台灣打造一個以長銷劇場節目為主軸的中型民間劇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冉天豪X陳午明
在音樂劇填滿每個週末的這個季節,藝術總監冉天豪所領軍的天作之合劇場《飲食男女》圓滿落幕,該作三度重演票房依舊亮眼;活性界面製作創辦人陳午明引進的外百老匯第二長壽的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以下簡稱《LPC》)在去年連推30場後,今年初更破天荒挑戰半年150場的表演。 問陳午明為什麼如此勇敢,他笑著透露:「關鍵之一是,天作之合劇場透過《飲食男女》的演出明白地告訴大家:『這齣戲我賺錢了!』」回首過往,2007年對兩人都是關鍵的一年。那年,冉天豪受邀創作《四月望雨》,推算音樂劇的市場可能性,恰逢今年這齣戲也將再次上演;巧合的是,那年也是當前話題正熱的LPC首次在台灣亮相。 相隔14年,兩位舊識的工作分別從創作、演出,慢慢跨足策略經營,摸索的路途似乎也像商業劇場的開發那樣膽大心細。幾十年來,各階段的嘗試還在進行中、問題也還在觀察著。如今一個走原創、一個引進版權,幸虧兩位藝術家都有一套行銷哲學,否則就像他們說的:「理想都講到天邊了,現實要怎麼辦?」
-
編輯室碎碎念 Editorial
編輯室碎碎念
一部從單身約會講到老年情慾,赤裸呈現愛情婚姻真諦的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簡稱《LPC》)因題材雅俗共賞、製作實力優異、行銷策略到位,疫情期間化危機為轉機,創下連演6個月、超過150場長紅票房,也替台灣引進版權定目劇打開一扇大門。 不只《LPC》,拜疫情之賜成長的還有影集式音樂劇《SC驚釀小酒館》、《鬼歸代言人》、《不讀書俱樂部》,疫情之下限縮規模製作,意外地打造出親密且輕鬆的看戲氛圍,締造另一亮眼佳績。 一是引進版權,一是台製原創,前仆後繼地讓台製音樂劇行情日漸看漲。因此,5月號封面故事《台式音樂劇再開場!》透過市場報告、現象拆解、回望歷史,拆解台灣音樂劇究竟是如何長期練兵,在不斷解構與重組過程中,形塑出如今迥異多元的「台式」風格。 專題也邀請曾經成功打造原創音樂劇《飲食男女》的藝術總監冉天豪與引進《LPC》版權的製作人陳午明,在鏡頭前暢談他們是如何從創作、製作、乃至策略經營,試圖讓音樂劇跨出同溫層,吸引首次接觸音樂劇的觀眾走入劇場。 為了讓劇場成為友善環境而推出的「口述影像」服務,當中,又以使用視覺文字去拆解動態身體動作的「舞蹈口述」最為困難。〈劇場ㄟ冷知識〉透過舞蹈口述工作者王昱程,梳理實務工作上必須留意的5大眉角。 〈少年往事〉則跟著歌仔戲小生陳昭香回顧,她如何從過往坐冷板凳、出演彩旦的年少時光,一路翻轉成為明華園不可或缺的天王小生。〈跨界對談〉邀請剛結束《手路》巡演的馬戲導演林正宗,及帶著舞作《吃土》返鄉演出的編舞家林宜瑾,深聊兩人是如何從民俗中提取養分,將學習帶回劇場,轉化成另一種創作觀點。 今日台灣的音樂劇仍在成長,創作面向仍在擴充,如何讓欣欣向榮的舞台不只是曇花一現,如何留住觀眾讓他們再次回到劇場,又如何建構完善健全的產業及專業培力機制,或許是持續推動台灣音樂劇前進的關鍵。 客座總編輯 江家華
-
焦點專題 Focus
當靜態展遇上阿卡貝拉 奇妙組合「節中節」
二○一○年創立,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日本大型藝術活動,吸引許多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參與。今年「國際阿卡貝拉藝術節」(VAF)首度與瀨戶內藝術祭合作打造成「節中節」,讓阿卡貝拉的歌聲散播在瀨戶內海的島嶼上,一動一靜,與藝術裝置互相呼應,讓人在海天之間,領受深刻的藝術感動。
-
焦點專題 Focus
給島嶼和世界 我們共同的歌
藝術節的舉辦,不只是為了呈現美好的音樂,透過共聚機會深刻交流,更是重要。因此VAF特地安排了「給島嶼和世界的歌台日交流音樂會」及「閉幕音樂會」。前者邀台灣原住民歌手桑布伊與日本的團隊、歌手同台,最後所有團隊上台高歌〈森谷地Verelruwan〉歌頌山林、感謝島嶼。後者則由上屆的客家歌手與下屆的高雄團隊接力呈現積累傳承,並邀剛出爐的大賽冠軍與世界級的史溫格歌手演出,為整個藝術節劃下美好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