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鍾玉鳳

相關文章 5 篇
  • 台北室內合唱團「中南美彌撒」
    特別企畫 Feature

    向宇宙下訂單>>音樂類

    台北室內合唱團「中南美彌撒」 2020/12/1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2020/12/11 屏東演藝廳音樂廳 2020/12/12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 2020/12/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成立於1992年的台北室內合唱團今年恰巧邁入第30周年。歷年來合唱團從早期音樂到現代作品,從人聲重唱、室內合唱團到交響合唱團,台北室內合唱團均展現出高度藝術性。「中南美彌撒」是合唱團2020年度的旗艦製作。音樂會精選芬蘭作曲家J. Mntyjrvi、P. Kostiainen、J. Linkola當代美感的無伴奏合唱,以及法國作曲家F. Poulenc《榮耀頌》及阿根廷作曲家A. Ramrez《中南美彌撒》兩組饒富民族特色的大型宗教作品。作品地域從極北到極南,風格文化也呈現強烈對比。 推薦人 林伯杰 回想已非常遙遠的上個世紀,當我還是大學生,著迷於男高音卡列拉斯所錄製的發燒名盤《中南美彌撒》,便許願能現場聆賞這種充滿民族風情的現代宗教音樂傑作,沒想到隔了幾十年,台北室內合唱團居然把此曲搬上國家音樂廳。 雖然我目標是鎖定《中南美彌撒》,但整闋演出長度不到25分鐘,所幸台北室內合唱團的曲目安排總能讓人大開耳界。上半場全是我個人沒聽過的當代合唱曲目,像是芬蘭的J. Mntyjrvi、P. Kostiainen、J. Linkola等作曲家,他們的作品好陌生但又好好聽,頗是意外的收穫。 下半場排了法國的浦朗克《榮耀頌》與阿根廷的拉米瑞茲《中南美彌撒》,我著實佩服台北室內合唱團如此精準地掌握不同語彙與風格的堅強實力。雖然在《中南美彌撒》的器樂伴奏上,精簡了作曲家原先設定的南美洲民俗樂器,然而請來男高音林健吉是非常棒的選擇,或因他的原住民血統,讓演唱些許脫離學院派氣息,多了些狂放的自然風情。 指揮家陳雲紅已離開台北室內合唱團藝術總監職務,但先前連續3年「紅紅夫人的異想世界」系列,無論是伯恩斯坦的《奇徹斯特詩篇》、

    文字|王寶祥、李欣恬、林伯杰、劉馬利、賴曉俐
    第350期 / 2022年12月號
  • 鍾玉鳳《擺度之外》
    直擊藝現場—2022TIFA

    《擺度之外》勢不可擋的魅力

    2021 TIFA一段30秒的宣傳片段,帶我來到了《擺度之外》的觀眾席,後來才知道,那是鍾玉鳳的作品《直到》的片段,琵琶、小提琴和電吉他這看似衝突的組合,在鍾玉鳳的巧妙安排下毫無衝突感地完美搭配,短短半分鐘,鍾玉鳳的編曲和音樂家們的演繹,讓《擺度之外》散發著一種勢不可擋的光芒和魅力。

    文字|陳元瑜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6/18
  • 回想與回響 Echo

    「擺」到新的宇宙去

    琵琶演奏家鍾玉鳳在2018年發表了一張備受肯定的創作專輯《擺Pendulum》,此作特別之處除了收錄13首主創者有別於既有琵琶經典曲目的創作與演奏,也包含了不同程度的即興演出,並由來自西爪哇、印度、匈牙利、瑞典、德國等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家們,各自為這些曲子挹注了一部分自己的藝術,然而對如此「類集體創作」的作品來說,真正的活力是發生在現場演出的場域中。

    文字|李時安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6/07
  • 藝號人物 People

    琵琶樂人鍾玉鳳 出走回原點

    雖然抱著琵琶把世界走透了,鍾玉鳳作為音樂人,是超越琵琶演奏家的存在,她內在的戰鬥歷程,也遠比外在的行腳足跡更曠遠,更磨人,音樂生涯的前20年,她在現代國樂的訓練系統下習得紮實的好功夫,務必將手上的每顆音符、每道樂句,打磨得光潔完美,那時的鍾玉鳳不知是否想過,自己在接下來的10多年間,將帶著這國樂現代化的先鋒樂器,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文字|李時安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09
  • 《聽見呼倫貝爾》
    藝@CD

    跨界音樂不受限 激盪超乎想像的「藝」力

    跨樂種、跨文化,現代音樂人樂於跨過傳統框架,與不同淵源的音樂對話,也造就了令人驚豔的多元創作。近期有多張跨界音樂專輯面世,讓樂迷可以「藝」想出跨界音樂創作所淬煉出的化學變化,與珍貴的藝術性。

    文字|張瑋珊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讀點字樂譜

  • 少年往事

    獨角馬的風景,在劇場

    編導王友輝的年少回憶
  • 戲劇

    想笑就笑吧,走進假的園區來場真實的交流

    《泰雅文創精神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