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琵琶樂人鍾玉鳳 出走回原點(吳昭緯 攝 鍾玉鳳 提供)
藝號人物 People

琵琶樂人鍾玉鳳 出走回原點

雖然抱著琵琶把世界走透了,鍾玉鳳作為音樂人,是超越琵琶演奏家的存在,她內在的戰鬥歷程,也遠比外在的行腳足跡更曠遠,更磨人,音樂生涯的前20年,她在現代國樂的訓練系統下習得紮實的好功夫,務必將手上的每顆音符、每道樂句,打磨得光潔完美,那時的鍾玉鳳不知是否想過,自己在接下來的10多年間,將帶著這國樂現代化的先鋒樂器,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雖然抱著琵琶把世界走透了,鍾玉鳳作為音樂人,是超越琵琶演奏家的存在,她內在的戰鬥歷程,也遠比外在的行腳足跡更曠遠,更磨人,音樂生涯的前20年,她在現代國樂的訓練系統下習得紮實的好功夫,務必將手上的每顆音符、每道樂句,打磨得光潔完美,那時的鍾玉鳳不知是否想過,自己在接下來的10多年間,將帶著這國樂現代化的先鋒樂器,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2022TIFA 鍾玉鳳《擺度之外》

2022/4/15~16  19: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音樂生涯中的推與拉

不只是台北、沖繩、德國、瑞典、印尼的實體移動,也不只是出現在同個舞台上的樂人來自日本、埃及、印度、希臘、匈牙利,這些都不足以說明鍾玉鳳音樂中的「流變」本質,如同詢問吟遊詩人可是天生愛流浪?殊不知那原生之地促其外奔之必然,與另一端盡頭多少歡快的召喚,一推一拉之間,為鍾玉鳳畫下了獨行出海的航圖,途中停靠多少個陌生島嶼,交手過多少異士奇人,或許還偷師了幾套武功,將誰人的幾分功力收為己用。

只不過當年到底是什麼推了她一把,誰又如何拉了她,「其實…沒有人刺激,你也是不會亂動的。」用鍾玉鳳自己的話說,如此簡單明瞭。

是不是日復一日的獨自練習,即使踏上了舞台也只能在眾人擁簇間飲下明星演奏家的孤獨,是不是即使攀上器樂演奏的高峰,也只能如懸絲傀儡那般,遵循指令逐一動作。又是在何時何地,與那迷人的自由相遇?鍾玉鳳認真回想,那是2009年,德國,Rudolstadt,同個音樂節的樂人不經意問起:你們琵琶都不即興的嗎?你們都不作曲嗎?那你都在做什麼?

「我在練琴啊!我要把它彈到很完美!每次都很完美……就是這樣了吧,」

但,音樂只能如此嗎?「其實是因為看到別的系統的音樂家,他們本身都保持創作的能量,又能演又能寫又能即興,那時我就覺得好像……我是屬於他們的。」

感謝如此的覺醒。人的一生有幾次機會,能夠如此確信自己的歸屬,從此有了勇氣,不計代價繼續向前。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鍾玉鳳

音樂人、琵琶演奏家。9歲習琴,曾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曾加入林谷芳教授召集之「忘樂小集」、與林生祥共組「生祥與瓦窯坑3」樂團、與陳思銘(David Chen)共組琵琶藍調吉他混種計畫「藍。調」。受邀國內外重要演出有:德國TFF Rudolstadt音樂節、婆羅洲爵士音樂節、首爾「地球村友誼節」、印尼萬隆「2012西爪哇世界音樂節」、流浪者之歌音樂節、鐵玫瑰藝術節等。2015年受邀參與手風琴家Wolfgang Obrecht「九步跨界」跨國計畫、2008年受邀參與鋼琴家Matthias Frey「音樂跨界計畫」。個人創作專輯《擺Pendulum》於2019年獲第9屆金音創作獎最佳風格類型專輯獎、最佳樂手獎。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