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往往都有独特的性格,或是王者的性格,因为他必须驾驭一个乐团,其音乐知识与博学,当然必备,领袖魅力更是不能缺乏。但就算是王者也有百百款,有像酒神一般随兴但音乐超有魔力的福特万格勒,有讲究理性如同阿波罗的托斯卡尼尼,有充满哲学思维的杰利毕达克,也有以要求严格、性格如暴君独断的卡拉扬……
纯「指挥家」这个行业,不像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家在巴洛克时期就已经有「职业」的演奏家,因为当时演奏家、作曲家与指挥家几乎是三位一体。对指挥最早的印象莫过于法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乐长、音乐家卢利(Jean-Baptiste Lully)使用大木头当指挥棒不小心打到自己脚趾,最后因败血症而死的悲剧。再来印象深刻的,就是孟德尔颂担任当时民营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指挥,让乐团有专职总监与指挥。尔后比较有印象是漫画上的白辽士,其狂妄、夸张的指挥姿势,以及学究型的毕罗(Hans von Bülow)。作曲家马勒(Gustav Mahler)也是大指挥家,曾担任过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与纽约爱乐总监,留下不少历史性的演出,但是指挥戏剧化与个性专制,使他与团员交恶。
酒神指挥家——福特万格勒
指挥,往往都有独特的性格,或是王者的性格,因为他必须驾驭一个乐团,其音乐知识与博学,当然必备,领袖魅力更是不能缺乏,而评断指挥能力的指标,非德奥管弦乐曲莫属。在廿世纪之后,这领域的佼佼者,欧陆的代表之一,首推德国的福特万格勒(Wilheim Futwängler)。这一位活跃于德国纳粹时期的大指挥,同时与理查.史特劳斯、匹斐兹纳(Hans Pfitzner)被纳粹视为当时德国文化的象征。其指挥风格沉稳、君临天下,追求形而上的哲学思维,其贝多芬交响曲,尤其第九号交响曲更是史诗般的诠释,当时的乐评:「只有米开朗基罗的西斯汀大教堂足可比拟。」可见其格局宏大,也有著天堂般的神性,加上德国酒神内在狂喜的指挥风格,常有神来之笔,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德国晚期浪漫派的代表。虽然指挥时,在重拍上,时常将几个动作连在一起,身体随著音乐左右晃动,造成拍点不明,但是他说:「一位指挥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打拍子方式,因为这种打拍子的方式会影响整个音响。」在讲求精确的今日,这样的现场演出可能无法说服观众,但听他的录音仍有磁石般的魔力与超人般的力量。
阿波罗指挥——托斯卡尼尼
同时在太平洋对岸如君王般的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则是理性、讲求形式及客观的阿波罗风格。这位代打指挥歌剧《阿依达》而一战成名的大指挥,原是该乐团的大提琴手,因代打成功,获得歌剧指挥合约,以歌剧指挥的身分活跃于义大利,后来因拒绝义大利法西斯主义与墨索里尼,离开义大利转向纽约发展,曾担任全国广播交响乐团(NBC)指挥,纽约公共图书馆仍保留当时的精采录音。托斯卡尼尼是以义大利歌剧起家的指挥,指挥时有如君临天下的帝王,但如果认为他长得高大,就错了,他短小精悍,双目炯炯有神,指挥时站在指挥台上的两脚少有移动,只用双手大动作地挥舞著,因为他是背谱指挥,甚至过目不忘,所以两眼随时如鹰般地盯著乐团,令人生畏,且偏爱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排在一起,再来是中提琴,指挥右手边是第二小提琴,这种古典时期与浪漫初期的乐团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