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个问号,掀开「他」的神秘面纱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指挥.不指挥╱指挥概述

十个问号,掀开「他」的神秘面纱

关于「无声音乐家」的小秘密(一)

前几年看过一则音乐新闻:有位管弦乐团指挥向媒体「自首」说,自己在演奏中完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因此实在不好意思领这么高的薪水……

结果新闻报导出来后,形成了两派截然不同的争论:有人赞成,觉得既然不演奏,指挥应该减薪;有人反对,认为指挥肩负重任,主导整个音乐内容的呈现。

是的,管弦乐指挥这位「无声的音乐家」,确实在音乐会演出的现场是无声的;但指挥所肩负的任务,就像一艘船的船长或一家公司的CEO,不是负责执行细项业务,但却得面对每个决策的成与败。

然而,大众评断一位指挥的成功与否,看的究竟是舞台上的明星?还是排练中的大师?这些不同的观点又有什么区别?

且让我们透过十个面向,认识「指挥」这一行的历史与内涵……

前几年看过一则音乐新闻:有位管弦乐团指挥向媒体「自首」说,自己在演奏中完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因此实在不好意思领这么高的薪水……

结果新闻报导出来后,形成了两派截然不同的争论:有人赞成,觉得既然不演奏,指挥应该减薪;有人反对,认为指挥肩负重任,主导整个音乐内容的呈现。

是的,管弦乐指挥这位「无声的音乐家」,确实在音乐会演出的现场是无声的;但指挥所肩负的任务,就像一艘船的船长或一家公司的CEO,不是负责执行细项业务,但却得面对每个决策的成与败。

然而,大众评断一位指挥的成功与否,看的究竟是舞台上的明星?还是排练中的大师?这些不同的观点又有什么区别?

且让我们透过十个面向,认识「指挥」这一行的历史与内涵……

问号1:指挥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以音乐人最熟悉的《新葛罗夫音乐辞典》网路版(2020.11),输入关键字“History of Conducting”后,会出现当代对指挥定义的「三大功能」(注1

1. 指挥于演出时以指挥棒或双手打出乐曲节奏。(the conductor beats time with his hands or with a baton in performance)

2. 指挥透过彩排及演出,进行音乐作品诠释之决定。(the conductor makes interpretative decisions about musical works and implements these decisions in rehearsal and performance)

3. 指挥参与音乐团体之行政事务。(the conductor participat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musical ensemble)

因此,现代社会对于指挥的职责,往往多了「音乐总监」的实质意涵,无怪乎许多乐团的「乐团指挥」与「音乐总监」往往是同一人,因为音乐演奏的诠释,实在无法多头马车进行,所以指挥家的高薪,往往代表著他肩上的重责大任。

问号2:指挥是怎么来的?

若要谈论指挥的缘起,除了在许多的历史文物与图文考古中可见的史料之外,一般来说会从中世纪的教会音乐说起:在教会仪式进行时,合唱团里通常有一位领唱,或者一位负责以手势带领歌手们演唱之负责人,在功能上这应该就属于指挥的源起了。

而音乐发展进入多声部音乐(Polyphonie)后,各声部穿插流动,对位法让音乐也更加复杂,因此指挥的功能益发重要。尤其进入巴洛克时期之后,音乐创作发展曲式再进入繁花锦盛时期:各种器乐曲式、乐团编制纷纷推陈出新,这时的「指挥」并不局限一位音乐家站在乐团之前打拍子,往往乐团首席或键盘乐器演奏者,抑或是演奏出色之团员领导乐曲拍点,皆有可能。

问号3:历史上第一位拿著指挥棒指挥的音乐家又是谁呢?

早期的指挥用棒,其实较接近像是一根长棍,并非现代我们认知的现代指挥棒如此纤细。

法国十七世纪路易十四时的宫廷乐长卢利(Jean-Baptiste Lully)便因为指挥乐团时,不慎挥棒上下敲打挥舞而打中自己的脚趾掌引发坏疽,最终感染了到大脑导致死亡。

一般音乐史上认为第一位以现代指挥棒成功指挥乐团的是浪漫时期曾担任莱比锡音乐院院长的音乐家孟德尔颂(Felix Mendelssohn)。

不过其实有位德国音乐家比他更早从口袋中拿出棒子来指挥乐团,而且成果斐然,这位创举音乐家是路易.史博(Louis Spohr):根据他的自传,他于一八二○年赴英国伦敦的音乐彩排时,尝试从外套口袋中拿出预藏的指挥棒带领乐团,预示拍点及速度,当晚音乐会并因他使用指挥棒统整乐团而取得相当大的成功。(注2

问号4:指挥对作品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历史上有作曲家,同时也担任指挥家,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作品,亦是创作的最佳诠释者,如海顿、莫札特、贝多芬、孟德尔颂、李斯特、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华格纳、威尔第、马勒、斯特拉温斯基等诸多作曲家,都曾亲自指挥自己的作品演奏而名留青史。

问号5:指挥棒该怎么用?

美国指挥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曾说:「若一个指挥家使用指挥棒,则该棒必须成为活物,如有一股电流在其中,致使它的一小移动都成为有意义的移动。同样地,若指挥家不用指挥棒,他就要靠双手做到同样的东西。无论有指挥棒与否,其表情必是首要,音乐上一定要显得有意义。」

因此,无论持棒与否,「音乐上的意义」才是真正的首要之务;指挥家以自身肢体动作,将乐谱中的节拍、速度、强弱、力度、表情等等清晰地传达出来,而「为音乐服务」更是指挥家精神上的最高指标。

注:

  1. www.chegg.com/flashcards/groves-history-of-conducting-d611c35a-9ce3-4708-8c29-f85f62b5c674/deck。
  2. www.wpr.org/shocking-conductor。

 

文字|林仁斌 蹦艺术执行长、乐团指挥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