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在二十世纪剧场的巨变当中,波兰导演果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 1933~  )主张的「质朴戏剧」影响深远。六○年代他的「贫穷剧场」打破了观众与舞台的区隔,重建演员和观众的亲密关系。他认为演员是演出的主体,无须借重服装、布置、音乐、灯光、甚至剧本的辅助。七○年代起他连「表演」的概念也抛弃了,将戏剧还原为「活动」,开启了现代表演艺术的重要路向。本文摘自一九七九年他在波兰电台为中学生所作的演说,淸楚地陈述了这种与传统绝然不同的剧场概念。

当代剧场概念的修正早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开始。新的概念将剧场视为一块地方,其中纯观赏和纯表演的界线逐渐瓦解:一群准备好的人以行动呈现一个情境给外来者看;他们的行动准则是,除非你真的想,否则不要跳舞或做别的什么──不要虚情假意。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情境,在其中要找的不是如何演戏,而是怎样不去演戏。

在这些活动中,演员要抛开演戏的想法。这不仅意味著他不要立志去当个职业演员,甚至要立志比他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还不「扮演」。

这种表演同时也可能包含非常繁复的活动,引发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接触,没有假想情境、也没有角色扮演。这些活动的「发动者」不是传统定义的「演员」,但如果他们活跃,吸引别人跟随,他们跟十八世纪所定义的演员也就殊无二致──「演员」(actor)的字源指的原本就是「一个活跃的人」。某个人比旁人活跃,吸引他们投身参与行动,就是演员──但新的概念中,这样的演员却是经由退出表演、放弃日常社交角色的方式来完成。

一般剧场的演出,如果故事背景是森林,布景制作会在布幕上画树,或野蛮地砍一棵真树立在台上。但倘若发生在真正的树林中呢?我们也可能用灯光打出月亮或太阳的效果,而罔顾那天天出现的月亮和太阳。

但是让我们设想一场演出,并没有布景存在,我们置身在真正的树林里;我们在路上,真正的马路;头上有太阳,真的太阳;或是在夜晚,真的夜晚,而不是模拟的黯淡光影。也就是说,演出是在最真实不过的布景中进行,但它并不是布景。行动的地点就是真实的现场,简明确实。

亚里斯多德定义三一律(地点、时间、行动的统一),规范的是悲剧,也是剧场。现在我们有地方──就在发生的现场发生;有时间──在发生的当时发生;有行动──发生什么就照实发生。我们并不敍述另时另地可能发生另外的事,而是此时此地,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引领发生的这件事。只此一次,不能重复。倘若时地改换,情况就会生变,「非表演」因此也有著地点、时间和行动的统一。

剧场具有两极的可能。「演员」可以是刻画或体验另一角色的人;也可能指一个行动中的人,他不是要表演,而是要用比日常生活更不去表演的方式,把别人吸引到最简单、人性、而直接的行动。

事情可以按照写好的剧本来演;也可以像爵士乐一样,由起始的基调即兴发挥。

剧场可以有观众、有演员,壁垒分明;也可以泯除界线,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或时为观众时为演员。

最后,一个团体可能是因为工作和职业的缘故组成,也有的是基于生活中的特别兴趣而集聚。当后者具备能力或责任而十分专业时,专业便脱离了「职业雇用」的定义,而成为工作及生活的交集。

 

作|果托夫斯基

翻|刘蕴芳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