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同胞偶尔对高级艺术显示热诚,有时候会使几场表演挤得水泄不通,令人对市民的品味刮目相看。其实恐怕都是假象。
第一届台北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亚历山大.史塔克曼,在台中的中山堂举行钢琴独奏会。这是中华萧邦音乐基金会主办,文建会赞助,应该是很够水准的一场表演,但是当晚诺大一个中山堂只有一百位左右的听众而已!真是怪事!大台中地区有上百万人口,中产之家几乎家家都有钢琴。单是缴学费学钢琴的孩子恐怕就不只上千人吧!为甚么这样一个音乐会居然没有人去听呢?台湾的文化真有点邪门儿呢!
这位史塔克曼先生年纪很轻,很多次在国际上获奖,是天才型音乐家。在去年十一月,满座的国父纪念馆里,由李总统夫人手中领走奖状与奖金,当时那么热烈,为甚么如今这样冷淡呢?当然,台北与台中相距离只有两个多小时的汽车行程,在文化的水准也许相差的不少。可是台北市的音乐活动是不是反应都很热烈呢?
也许,但报上的消息说,某民间单位邀请来台北表演的保加利亚芭蕾舞团,观众尚不满二成。可见台北市民也不见得真正很文化呢!
整体的看起来,台湾的文化人口是很有限的。政府虽然想尽办法鼓励文化的发展,在各地都建造了艺术活动的场所,政府的领导人又尽量积极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想带动风气。国家元首也在总统府办音乐会。这样使劲,还是显不出效果,足证高尚艺术的欣赏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
我们的同胞偶而对高级艺术显示热诚,有时候会使几场表演挤得水泄不通,令人对市民的品味刮目相看。其实恐怕都是假象。在骨子里,中国人对这些西洋玩意儿,敬仰有余,热爱不足。在必要时,偶而附庸风雅一下可以,确实无法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要把它们硬搅在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要花些精神呢!
这要慢慢来,不能急躁。品味的培养最要温火细熬。德、奥是音乐民族,但他们的音乐品味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十九世纪以来帝王们的倡导,大音乐家作品的感动,与宗教仪式的配合,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传承与发扬,才有今天的局面。我们高唱建设文化也不过是几年前的事,怎能有那么大的胃口,接纳来自远方的表演呢?
我们仍处于向往音乐而并不渴望音乐的阶段,家里的钢琴是一种尊重艺术的象征,但没有人会弹。我们听音乐会必须受媒体的引导。要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做,不是我们心里想怎么做。对于开始学步走上艺术品赏之途的我们,这已经不错了。我们有心,就有未来,只是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些为艺术的传播敲锣打鼓的人而已!
文字|汉宝德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