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萨丝之舞》是最受注目的代表舞作。(香港艺术节 提供)
新浪潮 新浪潮

翻天「腹地」罗萨丝 德.克丝麦可和她的舞团

「我的舞蹈试图把事物化成最简单的、最必须的元素,然后尽量把这些东西发挥至极点;这与我们的社会刚好相反,在生活里,我们可以快速的取得过多的资讯和图像。」

德.克丝麦可

比利时舞蹈家德.克丝麦可于一九八三年成立了罗萨丝舞蹈团,开创了舞蹈的另类语言。其作品的迷人之处,在于不公式化的表演,每一回都因投入者不同的想像和参与而千变万化,使作品可以表达更多层次的意念。

「我的舞蹈试图把事物化成最简单的、最必须的元素,然后尽量把这些东西发挥至极点;这与我们的社会刚好相反,在生活里,我们可以快速的取得过多的资讯和图像。」

德.克丝麦可

比利时舞蹈家德.克丝麦可于一九八三年成立了罗萨丝舞蹈团,开创了舞蹈的另类语言。其作品的迷人之处,在于不公式化的表演,每一回都因投入者不同的想像和参与而千变万化,使作品可以表达更多层次的意念。

八〇年的秋天,安妮.泰瑞莎.德.克丝麦可(Anna Teresa de Keers- maeker)在布鲁塞尔发表了她的第一支舞作,可是却没有为她带来任何惊喜。翌年,到了纽约大学艺术学院(Tisch School of the Arts)进修。八二年回比利时,随著史蒂夫.瑞克(Steve Reich)的四段乐章在欧洲等地发表舞作,知名度大大提升。八三年,更与三位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了罗萨丝舞蹈团(Rosas)。其中一位创办成员是德.媚(Michele Anne de May),(目前,她以自己名字所创办的舞蹈团在欧洲也极富盛名。)而由德克丝麦可编舞的作品是观众焦点所在,创团之作《罗萨丝之舞》Rosas Danst Rosas更是为人所注目。

女人和椅子的《罗萨丝之舞》

《罗萨丝之舞》的音乐是泰尔.德.媚(Thierry De May)和彼得.弗米尔舒(Peter Vermeersch)初试啼声之作:钢琴、敲击乐、单簧管、萨克斯风交织成有节奏动感的乐章,替反复的简约主题注入*法兰德斯风格的变奏。变奏充满了激情和狂暴,这就是*繁复主义音乐,也就是这只舞蹈的写照。

她的舞蹈语言将形式逻辑与诠释更淸晰地联在一起。音乐分为四大段,造句、重复、乐章都各具特色。舞蹈则依附著音乐而编排。在第一乐章中,动作起先是集中在地上,接著在椅子上发展,然后探索局部空间,到了第四乐章,则整个舞台都用上。身体的跳跃起伏,迸出激情。

每一部份的舞蹈语言都淸晰而鲜明,动作源自生活:拨发、侧望、肘托下巴、跌扑、奔跑。结束前,四位舞者将连串动作在观众面前短暂地重现,在没有音乐衬托的情形下,悄然将演出带到尾声。

美国后现代舞蹈的传统是不拘男女性别而取其中性模式的。《罗萨丝之舞》却毫无疑问是个女性主义的作品。因为它只能由女性演绎,所交代的情节,绝非简单。它将理智的情感远远抛离,容许观众自由想像。

综观整个作品,编舞者沉溺挣扎于*简约主义的表达手法中。不像她之前的作品,仍然离不开美国后现代舞蹈那种谐和的梦幻感。《罗萨丝之舞》吸收了欧洲表现主义的养份,替舞蹈注入另一种动力。不谐和音响、不协调和音,为对位重复的形式换上新貌。速度、重复、造句,加花造成变奏乐段,引起各种联想,而激情的舞蹈动作亦由此而生。形式元素结合热情澎湃的舞蹈语言,使整个演出激动人心。结构与感情之间的张力使《罗萨丝之舞》成为现代舞的经典之一。正如纽约时报首席舞评家安娜.奇瑟果夫(Anna Kisselgolf)说的:「一个编舞家能够令你于思想感受的同时,也令你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思想著、感受著,这可是世上罕有的了。」

重复的表现模式和强烈的个人倾诉力

德.克丝麦可的作品因揉合*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而经常备受赞赏,今舞评家视她为美国后现代主义编舞家露辛达.柴德斯(Lucinda Childs)和德国舞坛泰斗碧娜.鲍许(Pina Bausch)两者的结合;前者擅于采用重复的表现模式,后者则在舞蹈中注入强烈的个人倾诉力量。

然而,她于九〇年所编的作品《腹地》Achterland却把舞台元素搁置一旁,以较为纯粹的身体动作来编舞。音乐是季治.利盖蒂(Gyorgy Ligeti)的钢琴选曲及尤金.易沙意(Eugene Ysaye)的三段小提琴奏鸣曲。音乐的结构极复杂,更首次有男舞者同台演出。抛掉了舞台效果之后,显示出她舞蹈语言多年来的演变,是令人惊喜的体会。以前作品的点滴虽仍隐隐若现,但是动作的主题千变万化,和豪情奔放的简约主义遥相呼应。经由不断对四周事物的观察,她将观察所得化成意像,其细微之处,令人感觉到即使最简单的动作,也包含了复杂的涵义。

一些你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

今日,她的舞蹈语言明显的是一词多义,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一以贯之。男女舞者各自起舞,两性之间存在分歧,男舞者疑虑、犹豫,女舞者锐不可当,两者的张力动人心魄。

《腹地》以节奏见称。动作层出不穷,刚在眼前拔地而起,渐渐就蜕变成另一主题。舞者主导著演出,牵引著节奏。演奏家不是为舞蹈伴奏,而是被舞者推赶,被舞者牵引。音乐与动作交织得很繁复,在两个极端之间拉扯,一面是动感澎湃,一面是几乎沉寂,结合得十分精彩。这就是舞评家威廉.凡.杜尔(Willem Van Toorn)所认为的:「德.克丝麦可最令人著迷的地方,在于她除了使音乐和舞蹈化成一个形象化的回忆之外,也加进一些你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上面的一番话道尽舞蹈编排之妙。编舞者已到了尽量摒弃舞台效果,追求戏剧的境界。

不过,观众心底里总是觉得言不尽意,仍然有未道破之处。音乐、动作、舞蹈、布景、灯光、服饰,一脉相连;最重要的是舞团精湛的演出,令每个动作之间产生张力、空间在观众眼前再现、舞者与演奏家真情对话,舞者之间互相交流。

总括而言,《腹地》是个没有休止符的作品。正如编舞家所说:「直至目前为止,我的作品还只是一些习作,是对肢体语言的追寻。身为一个编舞者,我自觉仍在结结巴巴的阶段里,那伟大的小说我还在编写中……」

*法兰德斯学派(flemish school)

1450〜1550年左右的欧洲音乐创作风格,因当时大多数主要音乐家出生或学习于尼德兰、法兰德斯及法国北部而得名。以对位声乐作品著称,后被视为无伴奏合唱作品的典范。主要类型有:宗教音乐及世俗音乐。标准的格式是四个声部;至十六世纪,则普遍用五至六个声部。

* 繁复主义(maximalism)

社会主义革命派的理论与实践。

*简约主义(minimalism)

简约主义的作曲家反对现代音乐复杂、理智而矫饰的风格,便开始用简单质实的风格来谱写乐曲,并从而创造出一种极度简单的音乐。他们在其高度反复的音乐中应用了简单的和声与旋律形式。

*形式主义(formalism)

在美术中指以抽象的几何图形表现对象关系,而不是按照自然的面貌达到装饰或象征的目的。形式主义与「风格化」一词相当,但与20世纪的抽象艺术概念应加区别,后者是非再现形态的自由排列。

 

文字|华文伟 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驻团设计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