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者陆蓉之(左)、陈树熙。(诚品书局 提供)
音乐与绘画中的色彩 系列讲座/音乐与绘画中的色彩

声光缤纷的巴洛克时期

由《表演艺术》 杂志与诚品书店合办的「音乐与绘画中的色彩」系列演讲,于三月六日下午在诚品艺文空间开场。现场挤满了或坐、或立、或席地而安的艺文爱好者,在主讲者跨越不同领域的对话中,悠游于艺术的辽阔天地间。

由《表演艺术》 杂志与诚品书店合办的「音乐与绘画中的色彩」系列演讲,于三月六日下午在诚品艺文空间开场。现场挤满了或坐、或立、或席地而安的艺文爱好者,在主讲者跨越不同领域的对话中,悠游于艺术的辽阔天地间。

陆蓉之(以下简称陆):

这是系列演讲的第一场,探讨音乐与绘画在同一时代中的关联,分成巴洛克时代、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后直至「蓝骑士」的康丁斯基发展出的抽象艺术。今天我们所要谈的是巴洛克时期,美术和音乐互通款曲之处。首先谈到色彩学及色彩心理学。

基础色彩学

色彩是美术当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人类对色彩的观察可追溯至历史的开端,当时的人已经从日常生活中察觉到色彩的存在,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即表示色彩跟光线有关,他指出红色是黑暗与光明的混合,而绿、蓝不是色光,只是阴影。而达文西已把白色和黑色列入色彩中,认为基本色彩包括白、黄、绿、蓝、红、黑六种。但色彩基础理论的发展一直到十七世纪才真正产生,进一步的理论则须等到十八世纪光学硏究发达后才有可能。牛顿指出,白光通过棱镜可得到七种基本色彩:红橙黄绿蓝靛紫;人类感官所能感受到的波长实际上非常有限,因此见得到的色彩和听得见的声音的范围极小。

色彩的基本元素:⑴彩度,也就是色彩的饱和度,饱和度越高,色彩越充实、明亮。(2)色调,依颜色的波长而制定的色彩名称。(3)明暗度:单色明暗的层次是无限的,但人类肉眼可区分的极为有限。⑷补色:颜色对比的关系,例如黄色的对比色是紫色,绿色对红色。对比色能提供最强烈的视觉刺激,不过,将两种对比色调和在一起时却会得出晦暗的颜色。

色彩心理学及其在医学上的运用

接著谈色彩心理学。色彩和心理的关系坊间有多种学说,今天采用Corinne Heline的论述,整理出来大致如下。金色:精神性的光耀;蓝、紫色:提升、宗教情怀;橙色:智慧的、理性的;绿色:同情的,产生共鸣;纯洋红色,或者玫瑰红:表示情感的,而且是不自私的情感;晦暗的色彩:通常表示物质的、畏惧的、自私的;深灰和棕、红色混合的结果表示消沉。

医学上使用多彩色的治疗方式(chromotherapy),以未足月初生儿的黄疸患者,置于蓝色光下照耀数日即获痊愈,最为人所熟知。色彩医疗的理论认为:红色刺激生理和精神方面的能量;黄色刺激神经;橙色剌激光合作用和振兴肺功能;蓝色帮助器官病征缓和与治疗;绿色舒缓病痛,使人平静,有益感冒、花粉热、肝病的疗效;靛色降低体温、减少皮肤病害。

至于颜色的象征意义则因地、因时而有不同。譬如,中国人的丧礼习用白色、未染色的素布以代表悲伤,而白色在西方人的婚礼中代表纯洁;西方人用在丧礼的黑色,古埃及人却认为如同埋在土里的种子,代表生命重生。另外,热带地区的人偏爱明亮、饱和度高的色彩,而北欧地区则偏好冷色系,这点可能与眼睛受光的程度有关:热带阳光强烈,使得当地人习于明亮的色系,北欧阳光不足,所以北欧人的眼睛较适应冷色系。

此外,实验显示,幼儿在明亮色系(特别是黄、橙、黄绿、浅蓝)的环境下成长,对其智商的提高、情绪和顺、合群等方面,皆有正面的帮助。而老年人生活中多些明亮的色彩,可以增加生命力,提高生存意志。但须注意的是,精神病患在灰色调的环境情绪较能安定。最令人惊奇的是实验显示,瞎子虽然看不见,却也明显受到周围环境的色彩所影响。接著,请陈树熙老师为我们介绍巴洛克的音乐色彩。

陈树熙(以下简称陈):

谈到音乐色彩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听觉系统。听觉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很难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实验。为了探讨声音三要素:音高、音长、音色,我们先来认识入耳的构造。

耳朶的构造与音色

耳朶中有许多沟纹,有助于声波的收集,并辨别声音的来源。中耳内有三根小骨头:锤子连接耳膜、铁砧,一头接锤子,另一头接马蹬、马蹬连接耳蜗,外耳收集到的声音从耳膜借由这三根小骨头的活塞作用传送到内耳去。内耳是个耳蜗,总长33 mm,内有液体,中央有一层薄膜,膜侧联接有三万根听觉神经。音量的大小则跟这整束神经的运动频率成正比,音量愈大,频率愈高。

何以有些人具有「绝对音感」,可以辨别音高?其实就是靠著这些神经。中耳内的三根小骨头对内耳推拉进行活塞作用,对耳蜗内的液体施加压力,引起薄膜升降所达及的距离,高的音走得近,低的音走得远。每个人的音感跟其耳朶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音色的感触,例如摇滚乐中的高频很容易损伤耳蜗中的高音音域,一旦受损后,所能听到的声音就会越来越暗。

接著谈到音色。整个泛音列是音乐最根本的原理;决定音色的因素跟泛音有关。远古的人认为音乐中有精灵的存在,其实就是泛音在作祟。泛音又叫分音或等分音,例如可以将一条弦n等分而得到不同的音,演奏l/n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做第n分音,也叫第n个泛音。音乐的律法正是根据这个原理而订出,如中国的三分损益法就是由五度建构起来的。而所谓音色不同,就是将某个音的各个泛音之强度排列在一起,画成一条曲线,而此一强度曲线不同之谓。

人耳会将这个时刻所听到的每一个泛音的强度都听出来,把它们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是音色。高速电脑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才能分辨出来的声音,人耳在短短的几分之一秒内就可以分辨出来,不能不说是项奇迹,而受过训练的音乐家所能分辨的则就更多更快了。例如我们听到竖笛吹出 s o 1这个音时,实际上我们的耳朶听到三十三个音,其它三十二个音正是其泛音,被我们归纳为竖笛这乐器的音色;也就是说,正由于有这些不同强度的泛音存在,才使得我们不至于把竖笛误认为它种乐器。

人们用在声音上面的形容词,诸如细腻、乾净、明亮、透明、宽松、结实等,正是音色给我们的印象。在音响学上,一到八的泛音比较强时,声音会比较结实;相对的,基础音比较弱或少,而高泛音比较多时,声音就比较空洞。另外,奇数的泛音较多时,声音比较闷;偶数的泛音比较多时,声音比较亮。

色彩实际上是种澈底的美感经验,用在音乐当中时,指下列几个方向:多音高的组合就是和弦,所谓「和弦很美、色彩丰富」就是指其泛音很多。音阶中的色彩与音乐的律法相关,不同的律法不但影响到各音之间的距离,更会造成不同的泛音组合,而不同的泛音组合则构成不同的色彩。就西方音域大小调的系统来说,在C大调的自然音阶中,钢琴键盘上 do、re、mi、fa、 s o l、l a、t i 七个音之外的五个黑键音,中文译为变化音,其实其原文为chromatic,即色彩音,表示用到这些音时可以添加色彩。我们常听到的「转调色彩丰富」、「和声色彩丰富」往往就是指运用这些音时饶富变化之意。

巴洛克时期的绘画色彩

陆:接下来我们谈到巴洛克时期的色彩。巴洛克时代的来临象征著艺术发展上相当大的转变,西方艺术的源头,众所周知,是古希腊、罗马的传统,经过中世纪宗教艺术全盛期,到了文艺复兴又回头向往古希腊、罗马的人本精神,这种向往到了巴洛克时期,逐渐形成对世间的王的崇仰,因其表征人世的富足、荣耀、繁华;并且渐渐地把文艺复兴时对于宗教的推崇,落实到生活官能中所能真实感受到的情境里。

中世纪时期宗教画的圣像没有什么表情,色彩、线条也都很刻板,所用的颜色多半都有固定的象征意义,例如金色的背景代表至高无上的精神性、永恒不朽等。圣母玛莉亚通常穿著代表天堂的蓝色袍服,有时为深蓝色,则象征其哀悼圣子基督为世人牺牲,钉在十字架上。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中所用的色彩就比较丰富,较不会在刻板的范围内去界定色彩。达文西也提到,经过色彩明暗细微的变化,可以隐约产生一种氛围、大气、距离的感觉;他的色彩是柔软的、有变化的,不像中世纪绘画的颜色几乎都是平涂的,一块一块,给人很生硬的感觉。米开兰基罗所使用的色彩很丰富而且很明亮,他在西斯门教堂内的天棚壁画开启一个新的色彩时代。

巴洛克艺术的真正发源地在罗马,其诞生时期正是宗教改革最激烈的时代。巴洛克艺术基本上是属于天主教派胜利的艺术,是政治和宗教结合下的产物,教会及新兴的王公贵族变成主要的支持力量,这些新兴贵族的宗教信仰已不需要中世纪的苦修方式来完成,转而热切追寻世俗的繁华与享乐,这点对艺术的影响自然是重大。而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与音乐可能有些不同,这个时期的艺术其实是一个色彩爆炸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优雅、淸朗的图像到了巴洛克时期,成为金光闪闪、彩色缤纷,各式明暗度及各种不同的色调聚合在同一个画面上,像是万花筒般的情景。

以下我们来看几张幻灯片。

文艺复兴早期波特切利(Botticelli)的〈维纳斯的诞生〉,色彩柔和,明暗度的变化不很激烈,呈现的是一个对称、平衡、平和又端庄的画面(图一)。

文艺复兴晚期,矫饰主义艺术家丁多雷多(Tintoretto)等人的作品:画面上人物是扭曲的,明暗的对比变得比较强烈。葛雷柯(Greco)本身是个非常虔诚的教徒,虔诚到他的色彩让人有一种酸性的刺眼感觉。而他的人物造型仿佛是拉长的,扭曲变形,呈现出一种不安的激情(图二)。

卡拉瓦吉欧(Caravaggio)本身是个深具戏剧性与争议性的人物,曾因杀人而逃亡。他所处理的宗教人物都像是世俗间的小人物一般,不是那么神圣高不可攀。明暗对比特别强烈,是文艺复兴晚期矫饰主义进入巴洛克的一位关键性人物。色彩表现富戏剧化的光线效果(图三)。

巴洛克盛期林布兰特(Rembrandt)的宗教热诚用很夸张,甚至矫情的手法来表现。色彩上偏好红色、黄色、橙色、金色等暖色系,明暗对比强烈(图四)。而鲁本斯(Rubens)画面上富丽堂皇的效果彷如神迹显现(图五),是当时唯一可以媲美义大利贝里尼的艺术家。他的画面中女性大多很丰满,用非常接近皮肤本色来呈现肉感的效果。巴洛克这个时期的官能享受于此毫不避讳的显现出来。充份利用色彩的饱和度来表现非常富足的图像(图六)。他晚期的作品,透过希腊神话呈现出一个老人对丰满女体的觊觎,十分肉欲、官能享乐的画面(图七)。这一方面,巴洛克时期也可以说是稍后注重享乐主义的洛可可时代的先行者。而花卉画是属于荷兰和法兰德斯一带艺术家的特色(图八),也影响了义大利、法国等其他地区的艺术家。他们色彩的运用可谓是已经极尽丰富之能事,像这个花束中,从不同的明暗度表现出红色的效果,而不同的花瓣使用不同的颜色,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到战争、黑死病横行的时代,人们对生命短暂的看法:生命的无常,如同揷在花瓶中的花朶很快就会枯萎了,但借由艺术的表现与保存似乎将它的华美留在画布上(也可比喩为一种宗教信仰的升华)。

当然,巴洛克时期的画家并非都可归于上面所说的富丽堂皇、戏剧性的、享乐主义的艺术风格,色彩使用偏向于暖色系,主题内容方面重视敍事性,以娱乐、取悦王公贵族雇主阶级。表面上极尽装饰之能事的巴洛克艺术,在色彩方面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细微而繁复的色彩变化运用,与巴洛克音乐讲究音色细微的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巴洛克时期的师徒制,大画师的工作室雇用助理学徒,往往由集体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和巴洛克歌剧的大卡斯、众人合作的性质,恐怕相去亦不远。但是从巴洛克色彩运用的程度来看,巴洛克音乐对音色的使用仍未臻圆熟,而同时期美术的进展仿佛稍有超前。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色彩

陈:我们通常讲的色彩,其实是集中在配器法上面,我们可将管弦乐法简化为四个阶段,以便说明及记忆。(1)单一著色期、⑵功能著色期、⑶色盘拓展期、⑷色彩至上期。第一个时期的音乐实际上就是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时期的乐团并无固定编制可言,完全依雇主的财务状况及个人口味而定。一直到古典时期才慢慢的有标准编制的形成,经过长期的实验,才找出今日最理想的管弦乐团编制,以求得各乐器间在音色、音量上相辅相成,达到最适当的整体演出效果。这时期可谓是功能著色期,色彩是在曲子中添加上去的要素,主要在辅助标明曲式,其次才是在于发挥某种型态的演奏特性以及其可能的色彩组合。到了十九世纪浪漫派作曲家手里,他们所想的是如何把音乐色彩及力度的运用推展到极致。狂热的作曲家想在有限的资源中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于是有华格纳特别发明的低音号四重奏,来表现《指环》中那只笨重的恐龙。各式各样的新乐器、新组合都被勇敢的尝试、拓展。至于色彩至上期就是印象派的音乐,作曲家变得更为讲究,色彩变化又多又快,混合音色与非混合音色交替构成一幅色彩万千的音画。但颜色不会混用,像《牧神的午后》 前奏曲,曲首的长笛旋律若用别的乐器来替代,则效果尽失,也就是说,色彩变成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到了现代,音乐已不再只是由音长和音高所构成,也不再是主题、动机发展来主导,音色举足轻重,因为音色最能直接传达出情态,引发联想。将声音与颜色联接在一起的最极端例子则首推史克里亚宾的〈火之诗〉,作曲者将某个调与某种颜色相联在一起,例如C大调是红色、G大调时是橙色、D大调是黄色,代表快乐、A大调是绿色,代表物质,在演出时打出相对应的色光;这也是澈底神秘主义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人类对神经极敏锐、高度亢奋时感官相互交错的探讨,以直指宇宙原为一、而人类感官将其分之的存在本质。而康定斯基也提到乐器与颜色的联想,例如绿色应该是小提琴以平静而偏中的调子来表现,而抽象画则是一种最接近音乐本质的绘画,也有人称它是绘画中的音乐。

器乐在巴洛克时代还算是一种新兴的艺术,不像巴洛克的绘画已有源远的传统。巴洛克的音乐与同时期的绘画固然有不少相同点,但相异点也不少,反而与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有更大的关联,皆强调色彩之明暗对比,也都很讲究装饰,这些美丽的装饰音就是这个时期音乐的生命。

洛克时代的歌剧是属于贵族所有,是重要喜庆宴客中的重头戏。其背景设计极尽奢华之能事,色调富丽堂皇也都呈现出巴洛克时期的特色:鲜红、金碧辉煌,充份说明了他们对亮丽颜色的喜好。而世俗跟宗教渐无分际,世俗中许多成份也被带到宗教音乐里面去,色彩也不例外。巴洛克音乐的共同音色特征是亮丽柔暖的色调,轻松欢愉。但色彩很稳定,围绕著某个基础色调打转,没有什么变化,我称之为单一著色期,但这并不表示它只用了一个颜色。而当时的乐曲也没有标准编制可言,音乐跟所搭配的乐器的色彩并无直接关联,并不特定某些乐段只能由某种乐器演奏,而是可以互换或替代的。乐曲中有没有伟大的道德教训无关宏旨,音乐是用来享乐的,是一种悠闲、典雅的艺术,并不需要人们正襟危坐来聆听。就像观赏巴洛克绘画或雕刻,即使主题严肃,人们仍可尽情欣赏画中人物肉体美的形状色彩,或某种猛烈生动的戏剧性表情,感官上所得到的愉悦如出一辙。

 

主讲|陆蓉之  艺术评论家

            陈树熙  作曲家、指挥

整理|王世昌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优雅、淸朗的图像,到了巴洛克时期,成为金光闪闪、彩色缤纷。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