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仍在初一音乐班学小提琴的学生,因为「琴艺」似乎久久不能突破,家长不知从那里来的「灵感」,认为必定与琴有关,于是一个大手笔花了三十五万美金买了一把「名琴」给这位「神童」练习之用。没多久,这位同学的「琴艺」似乎已不是问题了,因为每次演出或与友人谈起这位同学时,家长逢人就说:「小犬手中的琴,可是三十五万美金的名琴哩!」
休闲时,我喜欢照像。在纽约当学生的时候,还利用课余去硏究学习「照像术」。几年下来,自认在这方面有一点心得,而且也的确有几张像片可以登大雅之堂。人人都会有「爱现」的心理,我也不例外。因此每当机会来临时,总会沾沾自喜地拿一些自认为是「杰作」的照片给人欣赏一番,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
「哇!你用什么像机拍的?拍得不错嘛!」
当我报出我那台平常普通无奇的像机机种、有些照片甚至是用「傻瓜像机」拍得时,我又常听到一些近乎失望又怀疑的语气:
「用这种像机竟能拍得这么好?真的吗?」
听完这句话,原来的兴致已一扫而空,真想把那些像片往对方的脸上丢过去!言下之意,是「像机」好,照像技术才会「了得」!但久而久之,我再听到这种反应时,都会对自己说:
「该高兴才对,那是赞美的话!」
拥名器才能自重?
在我硏究「照像术」时,老师祇对我们说无论什么样的像机都可以拍出好照片!(当然,「残障」像机除外!)拍出好照片的首要条件是:透过镜头必须要有所要表达的「主题」或「观念」!再来就是要怎样「强调」你的主题,要怎样将「主题」以简洁有力的方式呈现出来!你必须充分了解你的像机,要在你所拥有的像机性能范围内,发现最好、最贴切地表达「主题」的方式……。从来也没听老师说过,照好像片的第一要件,是一部「海格拉斯」(high class)价钱昻贵、名字响亮的像机!
这种「高贵像机」才能有「高级像片」的态度,我以为祇存在于人数众多的「业余照像界」。没想到,在音乐圈里居然也有这种类似的观念与心态!
一位仍在初一音乐班学小提琴的学生,因为「琴艺」似乎久久不能突破,家长不知从那里来的「灵感」,认为必定与琴有关,于是一个大手笔花了三十五万美金(将近一千万台币!)买了一把「名琴」(是否真货,不得而知!)给这位「神童」练习之用。没多久,这位同学的「琴艺」似乎已不是问题了,因为每次演出或与友人谈起这位同学时,家长逢人就说:
「小犬手中的琴,可是三十五万美金的名琴喔!」
自古以来,「宝剑赠壮士」是「理所当然」的。一位修养深厚、功力高超的音乐家,自然应该与质高价昻的乐器相配对!祇是我们好像很少听到伟大的音乐家,会在演奏之前,特别先介绍他所用的乐器「价値」有多少的故事。需要介绍乐器的场合,也祇在某人用「贝多芬生前使用的钢琴」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或某人用舒伯特时代的钢琴演奏舒伯特的乐曲,或莫札特时代的管弦乐器演奏莫札特的交响曲等等……,那是为了使「原音」重现,因此得以进一步了解那个时代风格的「正确诠释」方式。也许在唱片上,被介绍最多的乐器该数管风琴了!通常在一张管风琴曲的唱片中,多半会介绍唱片中的管风琴位于何地、于何时建造,详细些的还会介绍这部管风琴的规格。会做这些介绍的原因,是因为管风琴的建构,多半与管风琴所在的地形及空间位置有关。也因此,每部管风琴的规格彼此间都会有些差异,也因此每部管风琴都有其个别的特性!(「国家音乐厅」的管风琴当然也有一个特殊的记录及建造历史!)
当名琴碰上名家
伟大的音乐演奏家用的「当然」都是有价値的「名器」(有名的乐器)。但却从未听说有人用演奏家所演奏的乐器,来评量演奏家的音乐艺术成就的!大钢琴家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 1904-1989)的钢琴是「有名的」!因为霍洛维兹不论在美国境内或在欧洲演出,这台钢琴必须得「随行」,因为霍洛维兹非此琴不弹!可是他在钢琴上的名声却没有人会说是因为靠这架琴才得以建立的。国内钢琴界声望极高的王靑云,有一次与「台北爱乐交响乐团」合奏时,坚持要用东吴大学音乐系中的一部「旧琴」,主办单位祇好劳师动众地把这部价格还不到七十万台币的「旧琴」搬到「国家音乐厅」;演出完毕后,又七手八脚地把这部「旧琴」搬回东吴!他的演出仍然令人十分激赏!想想看,他没有用「音乐厅」中那些动辄价位在二百万台币上下的「名琴」,「居然」也能演奏得如此之好,如此的动人!而他在钢琴界的声望也没有因为他使用价格平平的乐器而有所减损!
音乐演奏的「质」与所使用的乐器并不一定成正比的。用一把价値连城的「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 小提琴中的极品之一),并不会使一个演奏者不准的音变得更准确;演奏者生硬的运弓,也不能因这把价格昻贵的琴而使得乐音变得更为甜美,但是却有可能更突出演奏者运弓的缺陷;一个心中空无一物的钢琴匠,也不会因为在一架价値五百万台币的名贵钢琴上演奏以后,就能脱胎换骨变成为一个充满艺术灵气的钢琴家。唯有演奏者本人的艺术修养达到一定的水准时,才能彰显出「名琴」连城的「价値」!当人们在演奏以后,所谈论的祇是围绕在「名琴」的「价値」时,其实是在感叹「名琴」的「蒙尘」而已!当演奏家需要用「名琴」的「价格」来彰显自己的「成就」时,至多祇能让人看到他经济上的「能力」而已!可惜的是这个「能力」,却不能遮盖他艺术修养的浅薄以及缺乏在艺术上的自信!
文字|张己任 东吴大学音乐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