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人类最原始的艺术,它能表达人的喜怒哀乐,本世纪中期后,西方现代社会逐渐有一群专业人士以舞蹈/动作为媒介,协助人们抒发身心的情绪、培养自信,增进对身体的觉察。这些默默协助我们进一步与自己和他人沟通的人士即为所谓的「舞蹈治疗师」。
舞蹈治疗源于本世纪初,是在表达创作者心灵世界的现代舞与提出身体与心理相互投射的心理学观念兴起后,才于四〇年代萌发的「新专业」。
什么是舞蹈/动作治疗?
舞蹈治疗是以舞蹈/动作为媒介,协助个体在身体、社会、心理上的认知与情感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改变及更健康的功能。(注)
治疗师通常在医院、复健机构、养护之家、中途之家或是特殊教育的学校机构中,与各种个案(clients)以一对一或团体的方式进行治疗。他们也常与休闲安养、教育及心理健康等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咨商或辅导的工作。
西方舞蹈治疗的基本理念是身体反映心理状态,透过对身体的察觉及一些即兴探索,激发潜意识被压抑的心理状态,达到宣泄或顿悟的治疗效果。
舞蹈治疗在台湾
然而,将西方这套心理治疗的产物直接移植到我们的社会可能有危机。目前如在辅仁大学应用心理系任教的国内首位舞蹈治疗师李宗芹、从编舞家转往开发人类潜能的工作者陈伟诚、或从对雅乐舞的硏究而跨入另一种寻求身心安顿的陈玉秀,都努力以个自的专长寻求一套最合适自己的模式。
李宗芹从带领儿童创造性舞蹈、到任荣总的精神部舞蹈治疗师,及现在带领教师及辅导人员从事舞蹈治疗工作,对象从小朋友到老年人,范围甚广。而不以「舞蹈治疗」界定自己工作的陈伟诚,对象则多是一般上班族与各级学生。他认为有健全的身体教育才有健全的人格教育,透过他所提的禅宗「止念」与非理智控制下所产生的身心变化,人的潜能可以被唤起,产生心理成长的效果。
而毕业于台北体专体育系舞蹈组的刘宝华,一直对舞蹈教育与特殊儿童教育两个领域很感兴趣,于是她采用舞蹈动作治疗的模式,硏究其对智障儿的影响。
儿童与舞蹈治疗的案例
刘宝华曾对有学习障碍与情绪困扰儿童进行舞蹈动作治疗,治疗对象主要是儿童与靑少年,尤其是针对因各种生理或环境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儿童而言,透过舞蹈治疗及创造性、表现性的动作,让他们更容易与他人沟通,也更能掌握自己的身体,并感到有成就感与自尊心。
在一次治疗中,刘宝华以六位十岁儿童为对象,每周二次,每次五十分钟,进行十二周的舞蹈治疗及创造性舞蹈的计划。
治疗师先让学童们随著拍子围成一圈,以让他们感觉大家是安全地在一起。接著,依时间(快/慢)、空间(高/低)及力量(轻/重)等舞蹈元素,指示学童们在舞蹈教室内随音乐移动,并借由各种肢体的活动,帮助他们觉察身体,治疗师也借以了解学童们的需求与情绪状态,以利进入治疗主题阶段。
治疗师让孩子们在最舒服的状态下,随著轻音乐放松或紧抱自己的身体,同时也用口语的鼓励协助他们建立自信,让他们如婴儿期般地在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触觉经验,以便建立对自己身体的自我感。然后,治疗师会要求他们完成类似心理分析式的投射测验,而且要他们随著文字所形容的,做出身体的动作或姿势,这种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他们对身体的想像力。
进入尾声阶段时,治疗师让孩子们自行选择最适当的方式紧抱自己或他人,所有人在尊重自己及与他人产生身体的沟通中,互道再见。
舞蹈治疗在台湾十几年来一直有默默耕耘的人,近来更有陶馥兰、孙正忞等人的加入,相信在国内专家的努力开发下,这门新新行业将有更多有心人一起来推展。
注释:
注:根据美国1965年成立的美国舞蹈治疗学会(American Dance Therapy Association,简称ADTA)的最新定义。
文字|吴士宏 政治大学心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