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与韦恩.萧特录制的九七年新作《1+1》里,尝试以传统旋律建立简约、富新意的乐器对话模式的强烈企图表露无疑。(宝丽金唱片 提供)
爵士纵横谈 新视窗/爵士纵横谈

爵士钢琴顽童回归传统

变色龙贺比.汉考克

对音乐转型兴趣浓厚的汉考克,

三十多年来如同变色龙,

但变更乐风并没有成为他的「保护色」,

却使他有更寛广的创作思考空间。

对音乐转型兴趣浓厚的汉考克,

三十多年来如同变色龙,

但变更乐风并没有成为他的「保护色」,

却使他有更寛广的创作思考空间。

爵士乐导师迈尔斯.戴维士(Miles Davis)历代团员组合总会出现一、两位杰出的钢琴手,像早些的约翰.路易斯(John Lewis)、比尔.伊凡斯(Bill Evans)、奇斯.杰瑞特(Keith Jarret)等。但纯论创作格局,贺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的企图心绝对名列前矛。他在跟随迈尔斯时,就不愿让自己的发展局限在咆勃乐派(注1)范围内,从当时他在Blue Note旗下录制的作品:Maiden Voyage、Speak Like A Child等都可明显感受到他对节奏的敏感度;不用声嘶力竭的器乐编制,就能释放出爵士乐潜在的能量,这是他最高竿之处。

他为迈尔斯乐团再创新局,但他和伙伴们在六〇年代前后生产的爵士新声,却也几乎将传统爵士的潜质完全榨乾了,当他们发现传统爵士不再有趣时,自然而有默契地一致往融合爵士(Fusion)(注2)路线挺进。

迈尔斯在六〇年代末期以Bitches Brew正式宣吿迈入融合阶段,汉考克并没有继续跟随,他的位置被另一位才华洋溢的钢琴手奇克.柯瑞亚(Chick Corea)接手。不过,汉考克组成名为Head Hunters的融合爵士团,发行数张销售非常成功的录音,像是「同名专辑」、Futwre Shock等。他以节奏为创作中心的风格,对一般大众而言,显然是既新鲜又易于接受,而迈尔斯本人的音乐风格则实验性过浓、曲高和寡,对融合爵士的推展,象征大于实质的意义。反倒是从迈尔斯乐团脱队的乐手如奇克.柯瑞亚的「回归永恒」(Return To For-ever)、韦恩.萧特(Wayne Shorter)的「天气预报」(Weather Report传「脱党竞选」的新团,都创造出销售数字长红,连带使八〇年代许多唱片公司改弦易辙,将经营主力放在融合爵士上,但也产生更多以商业为唯一目标的垃圾。

九〇年代汉考克接触「酸性爵士」(Acid Jazz)(注3),特别当他的老作品被酸性爵士团「US3」重新混音后,红遍大街小巷。他见识到电子世代音乐的疯狂影响力,于是转向试验一番,不过,他的尝试并没有得到预期回响,市场与评论两头空,老乐迷都希望汉考克能回到传统风格,安抚他们饱受惊吓的耳朶。汉考克在几经思考后,于九六年发行New Standards回归传统,拾回评论和乐迷的心。

汉考克在创作方向上绕了一圈回到原点,但这并不能否定他曾走过的路,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的周期,他或许是呼应世纪末「反璞归真」的乐坛潮流,也或许只是累了歇一会。但从他与韦恩.萧特录制的九七年最新作品《1+1》里,尝试以传统旋律建立简约、富新意的乐器对话模式的强烈企图表露无疑,爵士乐界似乎由此见到以「传统中的新意」作为创作思考方向的一丝光明。

注:

1.咆勃即Be-Bop,以和声作为乐手即兴依据的演奏风格。代表先驱有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迪吉.格利斯比(Dizzy Gillespie)、巴德.鲍威尔(Bud Powell)等。

2.融合爵士即Fusion Jazz,起源于六〇年代末到七〇年代初,有两种定义:一、以Vocal为主的流行团体,在器乐部分给予独奏即兴的空间,如James Brown等。二、以纯乐器为演奏主体,但加入摇滚、世界音乐、南美音乐、节奏蓝调等不同类型音乐予以混合。此处所指系第二种定义。

3.酸性爵士(Acid Jazz),源起于八〇年代,以结合某些商业音乐元素打开爵士乐小众市场为主要目的,基本架构以七○年代的放克乐(Funk)为主体,加入灵魂乐等非裔畅销音乐类型混合,与爵士乐的本质有相当差距。

 

文字|杜祖业  音乐文字工作者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