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鳞状玻璃半球温室构成的「伊甸园」,被称为「植物与人类的活剧场」。(魂游 摄)
舞台之外 最PAR!/舞台之外/英国

越过剧场界线的明媚风光

植物与人类的活剧场「伊甸园」

在剧场的虚幻里,「伊甸园」的外在设计配合了内在哲理槪念,构成一个精密叙事整体。透过时刻不断生长的植物,和职员的说唱、对谈等剧场表达手法,观者从抽离的「观赏」投入置身其中的现场「参与」,不自觉地走进的一个大自然里的「角色」,在植物、装置及员工等营造的多重「情节」里,亲身体验人类与大自然共存的「活」能量,从而达成环境教育的目的。

在剧场的虚幻里,「伊甸园」的外在设计配合了内在哲理槪念,构成一个精密叙事整体。透过时刻不断生长的植物,和职员的说唱、对谈等剧场表达手法,观者从抽离的「观赏」投入置身其中的现场「参与」,不自觉地走进的一个大自然里的「角色」,在植物、装置及员工等营造的多重「情节」里,亲身体验人类与大自然共存的「活」能量,从而达成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〇〇一年,五月二十三日,St Austell。

我从火车站走出来,跳上公车,跟司机买了套票,坐稳,兢兢业业地,等待。穿过了不太崎呕的山路,我跟一车子的大小游客,浩浩荡荡地到了那山谷口。眺望下去,就是那两个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的鳞状玻璃半球壳,这就是被誉为英国最成功的千禧年建设(Millenium Project)──「伊甸园」(The Eden Project)。

植物与人共同主演

「伊甸园」原是一个废弃的瓷土矿场,创办人Tim Smit八年前一天驾车经过,便选定了在那儿兴建全世界最大的温室植物园──如今,他们说,这是「植物与人类的活剧场」(The living theatre of plants and people)。

在那向南望海的倒圆锥型矿坑里,没泥土易惹水灾。斥资了八千六百万英磅(约四亿三千万多新台币)大兴土木,如今不只建了那两个鳞状玻璃半球温室(Biomes),还有露天的大花园。两大温室包含了「潮湿热带区」(仿雨林及大洋岛)及「温暖气候区」(仿地中海、南非及加洲),室外还有自然气候的「无盖温室」(Roofless Biomes)。

在这「植物与人类的活剧场」里,就是要展现人类与植物和大自然的关系。参演的有十万棵多达五千品种的、来自不同地方及气候的植物,有被放进园内的昆虫、雀鸟及爬行动物(如雨林中的树蛙及蜥蜴),还有四百多位员工,及由二〇〇一年三月开放迄今的二百万多访客。

方进入口,那电动舞台便上演一场序幕木偶戏Plant Take-Away,大人小朋友与猫狗,当没有了植物,便没有桌,没有报纸没有书,没有衣服,没有水没牛奶,没有食物,没房子,没生命……。在那木制舞台上,立著一个个木偶,然后逐一倒下,那些电脑机关的转动让人更觉突兀死寂。

缓缓绕路下山,到露天园林,然后再到两大温室。在园内的不同装置间穿梭,这「活剧场」里,作为「观众」的不只是「观众」,也是剧场里的参演者。从入口处的机械木偶剧,至演绎「沉睡在土地下的巨人」故事的形体木偶故事说唱(storytelling),都透过戏剧手法,让人们在生动表达的故事里认识及学习爱护自然环境;从汽水贩卖机上的可口豆故事,至雨林峭石上的植物精灵壁画,或是橡胶树林外大轮胎叠成的长椅、一个个抽屉载著不同香料故事让人探究的木船、露天麦田边的关于酿制啤酒雕刻,或是葡萄园里的酒神戴奥尼索斯(亦为剧场之神)系列铜雕等,不同的艺术装置配及植物生态,更让人们置身在一个如虚拟又像真的国度,亲身体验与大自然与我们的心灵、生活的唇齿相依。

在这「活剧场」里,没有一般植物园或博物馆常见的导览说明或花俏的按钮互动设施,偶有导览团或职员主动前来讲解有关伊甸园的资讯。他们著重的是沟通,以植物与人类的生命力,传递爱护大自然的讯息。例如在管理培训方面,他们请来康和(Cornwall,伊甸园的所在地区)的著名剧团Kneehigh Theatre,每周末举行剧场工作坊,加强员工对内对外的多元沟通力。

感受真正的「生命力」

而匠心经营的「布景」更让「观众」投入「活剧场」,例如园内由莲池至保温、通风、瀑布与厕所排污的循环排水系统;又如出入口处专售天然制品的咖啡店,或是摆满了各形各色价格合宜的有机食品、盆栽、种子、再造纸及再循环或天然制品、棉质衣物、植物书刊及标志主题的纪念品等的商店,也贯彻环境与人互补的设计。连售票处的栏杆也是灌漑草木的水管、龙头与桶子呢!那奇幻恍如置身虚假得很真实的狄士尼乐园,只欠那两只大大的米老鼠耳朵,也没有密杂逼人的快餐食物与敛财精品。

剧场的力量不只在于演技或情感剌激,更在于透过技艺与感知现展的瞬间活力与现场感(liveness)。在剧场的虚幻里,「伊甸园」的外在设计配合了内在哲理概念,构成一个精密叙事整体。透过时刻不断生长的植物,和职员的说唱、对谈等剧场表达手法,观者从抽离的「观赏」投入置身其中的现场「参与」,不自觉地走进的一个大自然里的「角色」,在植物、装置及员工等营造的多重「情节」里,亲身体验人类与大自然共存的「活」能量,从而达成环境教育的目的。

这「伊甸园」可不单是个植物园,也不只是个只供玩乐的主题公园或立体展览馆,或是速成经济就业的观光点。在那里找到的是活著的生命,每一棵植物或是微不足道的小环节,也与生活紧扣著。剧场里,展现著不同的生命力,每一瞬也在变化,每一瞬间的能量。他们以「剧场」概念建设的不只是一个全球最大的温室或是多少棵植物,而是以整体的精密布置,展现与生命紧扣的能量。当我们努力于探索剧场内里的瑰丽,不妨展望伸延到界外的风光。以「剧场」概念建设植物园,或其他,越过界线,回到生活,触动生命,还有更多新奇的可能性……。

重新体验剧场能量

赖到傍晚,参加半球温室外小帐幕的音乐会「发自内心的乐曲」“From the Heart of Song”。先是苏格兰乐手Midre Ure边奏吉他边说他的创作轶事,然后西藏逃亡女歌者Yungchen Lhamo(杨辰拉穆)以纯净清唱演绎哀怨咏调;压轴的是从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来的盲人乐团The Blind Boys of Alabama,他们以骚灵怨曲带起全场喝采起舞。还记得其中一位盲叔叔靠人搀扶走到观众席,我以「伊甸园」一天里感应到的生命力,趁机牵牵他手,他边唱边牢紧地握住我。我很久没走进剧场,没久没感到剧场的能量,跟生活的接触,就在这一天,我像再次找到那生命──剧场,给我最独特的……。

看罢演出,风雨中疾步,夜静间回望那玻璃壳上蒸腾的水气,想像植物的生机,才得抗衡袭人的寒流。原来六时闭馆后专车便停开,我得电召家住当地的朋友来载我。朋友说,「伊甸园」自去年开幕后绎络人潮引起的交通瘫痪与道路污染,与那爱护环境、生态的理念多么背边而驰。突然,我想起,尙.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写著的离开狄士尼乐园的超真实世界,回到如同汽车集中营的停车场的失落……。

相关网站:

「伊甸园」网站:http://www.edenproject.com/

「嗨!我是魂游……hi, this is wen yau!」

网站:http://www.angelfire.com/wy/wenyau/

 

文字|魂游 剧场文字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