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裔作曲家于特福斯(P.Eötvös)继《三姊妹》之后,又以惹内(J.Genet)极具争议的作品《阳台》le Balcon为剧本,写成一部同名歌剧。于特福斯对于声音中的语言性格与语言中的音乐性格,本来就有非常高的敏锐度,自由游走在学院、爵士、摇滚音乐的本领也是战后一代作曲家共同的特质,然而《阳台》会不会像《三姊妹》一样,再度于其他地方造成轰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观察。
于阿姆斯特丹举行的荷兰艺术节(Holland Festival)今年堂堂迈入第五十六个年头,这个以舞蹈与戏剧为主的艺术节,今年除了邀请到碧娜‧鲍许(Pina Bausch)所带领的乌帕塔舞蹈剧场(Tanztheater Wuppertal)演出新作《水》Água,德国摩登乐集(Ensemble Modern)演出作曲家郭贝尔(Heiner Goebbels)最新剧作Landschaft mit Entfernten Verwandten之外,最受到瞩目的应该就是邀请到南法Aix-en-Provence音乐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art lyrique)首演的原班人马演出匈牙利作曲家兼指挥家于特福斯(Peter Eötvös)的最新歌剧《阳台》Le Balcon。六月五日于阿姆斯特丹音乐剧场(Muziektheater)由作曲家亲自指挥的演出,除了是为本届荷兰艺术节揭开序幕之外,同时也是此剧的荷兰首演,荷兰女王也亲临现场聆赏。
这几年以歌剧《三姊妹》(契诃夫同名剧作改编)广受好评的匈牙利作曲家兼指挥家于特福斯,可以说是当代中生代作曲家中最炙手可热的一位。一九四四年出生于罗马尼亚匈牙利语区(Transsylvania),布达佩斯音乐院毕业之后获DAAD奖学金而至德国科隆音乐院主修指挥,于科隆期间亲身参与当时最具影响力作曲家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的无数作品演出,也深受其影响。之后接受法国作曲家布列兹(Pierre Boulez)的邀请,担任巴黎现代音乐团体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的常任指挥至一九九一年,后担任Karlsruhe与科隆音乐院教授、BBC交响乐团等欧洲知名乐团客座指挥。现为荷兰广播室内乐团(Netherlands Radio Chamber Orchestra)的常任指挥,与Karlsruhe音乐院教授。
以对于声音与语言的敏锐度呈现契诃夫的作品
虽然在音乐中早就显露出与语言和戏剧要素的紧密关系,并且在布达佩斯音乐院就读时就经常替电影与戏剧配乐,但却一直迟至一九九八年,于特福斯的第一出歌剧《三姊妹》才在里昂上演。在短短数年之间,《三姊妹》就在各地大获成功与好评,如今已经是欧洲各主要歌剧院争相上演的剧码,可以说是近年最受欢迎的现代歌剧,也更加确定于特福斯作曲家的地位。于特福斯对于声音中的语言性格与语言中的音乐性格,本来就有非常高的敏锐度,自由游走在学院、爵士、摇滚音乐的本领也是战后一代作曲家共同的特质,像于特福斯就不只一次地表示对Frank Zappa与Miles Davis的推崇,他的打击乐曲Psalm 151(1993)更是题献给当时刚逝世的Frank Zappa。他对音乐中真与本质的追寻与执著,配合本身过人的直觉,使得他的音乐除了旺盛的企图心之外,也充满自由却不做作、独特却容易亲近的新意。所以不难想像,于特福斯受法国境内最重要的歌剧节庆Aix-en-Provence音乐节之邀,创作他的第二出歌剧《阳台》,并由当今现代音乐界最具个人特色的威尔斯女低音希拉蕊‧桑默思(Hilary Summers)与作曲家多年伙伴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于二○○二年夏天举行首演时所受到的瞩目,《阳台》可以说是去年夏天欧洲现代音乐界最重要的演出。
具争议性的惹内剧本搬上现代音乐舞台
《阳台》剧本改编自法国作家尚‧惹内(Jean Genet)的同名剧作,此剧也是当年惹内在一九五○、六○年间所写的三出剧本(Le Balcon、Les Nègres、Les Paravents)中,最受争议、作家修改次数最多的一部,也因此本剧虽然一九五七年四月於伦敦首演,巴黎首演却迟至一九六○年五月才举行,甚至在之后作者又有多次修改。原剧长达三个多小时,充满了权力欲望的纠葛,剧情主要描写在Irma所开设的妓院Le Grand Balcon里,法官、将军与教士等现实世界具有权力威望的人物,在此幻影之屋中(maison d'illusions)试图实现现实世界里无法获得的欲望满足;于此同时,外面的世界却正在进行一场革命,原有的权力规则被毁坏,皇后被杀,在这个现实世界权力的象征与来源消逝之时,原本在妓院里的人们却顺势将扮演转换成为真实。借由与权力欲望强大的警长共谋,Irma加冕为新的皇后与权力象征,法官、将军与教士也因此继续维持他们原有的权力,并召来摄影师拍照,企图以影像确认自身权力的正当性,于是旧社会秩序用同样的面貌在妓院里继续讽刺地扮演与维持,同时也暗示著这三人在革命之前他们原有的角色似乎也非真实。在起义中失去爱人Chantal的革命领袖也是当年熟客的Roger这时回到妓院,在精心布置的陵寝中借由扮演警长来满足革命失败后所无法达到的权力欲望。最后警长决定在这陵寝中死去,借此让他所获得的权力不朽。天亮大伙散去,Irma回复原有角色,继续迎接新的一天。在《阳台》剧中,借由内与外的对比及荒谬讽刺的剧情,惹内辛辣的想像力与破坏力、华丽露骨却又暧昧不明的文字,将社会现有权力本质赤裸裸地呈现,也彻底模糊掉现实与幻象、美善与丑恶、真与假的界线。幕落时,大家早已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哪些是幻影。
被削减的惹内式文字、被减轻的颠覆力道
相较在上一出歌剧《三姊妹》中,于特福斯与汉内汉内贝尔格(Claus H. Henneberg)虽然成功地将契诃夫原剧中写实主义阴郁氛围借由音乐巧妙地呈现出来,但是却将剧中原本线性开展时间改编成为四个破碎的场景,让许多人批评此剧牺牲掉契诃夫剧本中原本最迷人之处。这次面对《阳台》这样庞杂、对话冗长的剧本,于特福斯与两位剧作家Françoise Morvan和André Markowicz将剧中大部分淫秽及与情节进展较不相关的部分全部去掉,浓缩为情节意外清晰的两小时歌剧,以结果来说除了删去许多惹内华丽的文字之外,也削弱掉许多原剧颠覆的力道与分量,转而成为一出甚至可以称为轻松幽默紧凑的歌剧。在音乐方面,于特福斯在访谈中提到当他在读惹内这个剧本时,出于作曲家的直觉,心中自然而然就会读到许多声音,其中最吸引他注意的是剧中妓院内外声音的对比:嘈杂的革命伴随现实世界权力的崩毁,院内歌舞不歇且攀附著残存的旧权力结构。作曲家试图表现出这两者对比却互相依存的关系。
舞台上的演奏家
于特福斯也提到选择惹内《阳台》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与导演诺迪Stanislas Nordey希望创作出一出原本传统上负责伴奏的音乐家也能够有机会在剧中担任实际影响剧情的角色,于是在众多剧本小说中选择了《阳台》,让乐手有机会在妓院沙龙中演出。于是我们在歌剧进行中便会看到四位独奏者在剧中提著低音单簧管、小号、法国号与罕见的Strohviol à pavillon(注)上台,以音乐与剧中人物对话(作曲家借用十九世纪末新艺术的用语「立灯」lampadaire,称呼这些独奏家),这也是本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不过这样的安排当然不是于特福斯首创,作曲家也表示,这出剧在精神上与卡格(M. Kagel)或李盖悌(G. Ligeti)的音乐剧场是比较接近的。
为女主角量身定作的戏
全剧分为两部分十个场景,主角当然是由希拉蕊‧桑默思所饰演的Irma,桑默思可以说是近年来当代音乐中最具特色的女低音,具有宽广的音域与各式的音色,她高大的身材与体魄让剧中权力游戏上演时,拥有其他人所无法可及的说服力,她与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的十八位独奏者同样是作曲家创作时心中所预设的写作对象。前几景中教士、法官、将军依序上场,导演诺迪运用服装颜色配合音乐刻划人物性格的场景,呈现他们谐角的一面,令人不得不想起阿班‧贝尔格(Alban Berg)歌剧《伍采克》Wozzeck中船长与医生出场时类似的片段。与《三姊妹》的音乐或是于特福斯更早更具旺盛企图心的作品;譬如Atlantis(1995)相较起来,《阳台》的音乐明显轻盈透明许多,法国香颂曲调时而出现,与歌剧的音乐并行,气氛的转换相当自然流畅,丝毫没有突兀之感,结束时让观众明显感觉到这似乎是一场梦。不过这样的氛围却也令人在于特福斯音乐中找不到足以与惹内剧中-再出现的召唤:「扮演」可以比真实更真实,甚至可以为此而死去以确保其不朽-相对应的说服力。桑默思变色龙般的音色与精湛的演技,可以说是本剧受欢迎最重要的关键,不过这样量身定做的角色,不禁同时让人担心他处上演此剧时的局限性。
原著文字力量退居二线
这可以说是一出「于特福斯+ 默思+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的作品,惹内剧中原本文字的力量在歌剧中并不容易体会到,而退居第二线的角色。对于惹内剧本有兴趣的人,可能要密切注意明年里昂歌剧院由法国作曲家Michael Levinas以惹内Les Nègres所创作的新剧,导演依旧是诺迪。于特福斯对人声与管弦团的掌握在中生代作曲家当中依旧是翘楚,没有愧对匈牙利作曲家一向对人声熟悉的名声与听众的期待。在作曲家亲自指挥下,歌手与乐团都展现出对曲中各种音乐风格极佳的适应力。以本剧机灵敏锐的音乐风格,相信在各地都会获得相当好的回响。除了荷兰之外,本剧的德国首演也已经在今年春天于弗莱堡(Freiburg)举行,不过是另一个更令人好奇的全新制作。至于《阳台》会不会像《三姊妹》一样,再度于其他地方造成轰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观察。
文字|章朝盛 文字工作者
注:
外观为小提琴与喇叭的综合体,共鸣饱满宏亮,盛行于罗马尼亚川西法尼亚山区,常可见于民间喜庆乐队或是吉普赛游唱歌手之间。乐器名称虽源自匈牙利文,但在匈牙利本土却难以见到该乐器,近几年才经由现代音乐作品跃上表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