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否认,那些陪著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欢乐的歌声,将永远陪伴我们继续往前走。就像邓丽君、凤飞飞、苏芮、蔡琴、齐豫、费玉清等人的歌声一样,永远围绕在我们身旁。
二○○三年,流行音乐市场最大的特色,就是大批一九七○、八○年代的巨星,复出举办个人演唱会,包括凤飞飞、蔡琴、齐豫、苏芮、费玉清等,把歌坛照得闪闪发光。比起媒体经常报导的偶像歌手,这批歌龄超过三十年历史的老匠,其丰采可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好的声音,永远的回忆
这些资深歌手的风华不坠,证明了人们对声音的记忆,往往超过自己的想像;值得回味的流行歌曲,永远不会在记忆中褪色。也因为如此,一九三七年,姚莉在上海唱红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李香兰在一九四三年唱的〈夜来香〉,由于词曲皆美,直到今天依然在华人地区传唱不辍。
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流行音乐不只是生活以外的兴趣,而是日常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某一种音乐之所以流行,正足以反映出当时一般人的普遍心态和文化状况。谁能抓住时代的动脉,谁就能脱颖而出。
邓丽君的情况也是如此,不论是她的〈彩云飞〉、〈小城故事〉、〈甜蜜蜜〉、〈我只在乎你〉……均可在华人地区经常听到。事实上,〈何日君再来〉、〈夜来香〉、〈月亮代表我的心〉都不是由邓丽君原唱,但是经过她的重新诠释,立刻为这些老歌添加新的生命,且成为她的招牌曲。
邓丽君,一九七○年代的巨星
毫无疑问,在国语歌坛,邓丽君是一九七○年代的重要人物;她的歌曲在一九八○年代风靡整个中国大陆,将她的地位推向高峰。另一方面,她从七○年代中期开始到日本歌坛发展,数年后,事业达到颠峰,成为国际性的歌手,颇受日本人重视。
综观邓丽君这些年的演艺生涯,不难发现,她唱红的歌曲相当多,如果要指出哪一首是她的代表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主唱中视的开播剧「晶晶」主题曲,这是台湾第一出电视连续剧,造成很高的收视率,也让邓丽君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作曲人左宏元称得上是邓丽君的第一个知遇者,他首次发现邓丽君是在一个歌唱晚会上,当时她才十岁;短短的头发,穿一件像跳芭蕾舞的小蓬裙,演唱〈一见你就笑〉。左宏元一听她的声音就觉得这个小女孩可以裁培,促成日后二人合作〈晶晶〉。
一九七三年,李行开拍琼瑶的电影《彩云飞》,片中有多首插曲,如〈千言万语〉、〈「我怎能离开你」等,琼瑶心目中的首选主唱人是歌声如泣如诉的姚苏蓉。但左宏元力荐邓丽君。邓丽君没有让大家失望,直把歌声唱到人们的心坎,也因此一炮而红。
与听众「合作」的歌声
邓丽君能够得日本人的尊重,与她强烈的自尊有很大的关系。
一九七三年邓丽君应邀赴日灌录唱片,日本人对她多方挑剔,认为她的日语不够流畅,更不纯正。独在异乡的邓丽君发愤图强,苦练日语,同时接受严格的歌唱训练,纠正自己的唱腔。多年下来,她不但讲了一口道地的日语,发声技巧更臻成熟,同时学会如何从歌声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后无论她诠释任何歌曲,都会打动人心,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就是在日本打下深厚的歌唱基础。
邓丽君走红时,文化工作者在提到邓丽君,都认为邓丽君的歌声与听众进行的是一种「合作」行为,唱者与听者都在进行互动;对邓丽君的歌迷来说,她的歌与历史、与己身的成长过程有激荡的共鸣。在邓丽君猝死后,歌迷在其歌声中尤其能感受到自己在流金岁月的感情、回忆与乡愁,显示人们并未因她的离去而遗忘了她。
费玉清:凭爱国歌曲深入人心
费玉清是民国六十六年出道,出道未久,碰上中美即断交,在国人爱国情操加持下,大量爱国歌曲纷纷出笼,除了李建复的〈龙的传人〉,就属费玉清唱的爱国歌曲最受大家欢迎。
费玉清凭著他乾净的歌喉,没有动作,不耍花招,成功诠释〈中华民国颂〉、〈变色的长城〉、〈送你一把泥土〉、〈美乐斯〉等脍炙人口的歌曲。无论在台湾、东南亚或海外侨界,费玉清都是名号响当当的实力型歌手。当年不少留学生出国读书,行李箱都会准备几卷费玉清的录音带。
凤飞飞,平易近人的帽子天后
翻开台湾流行音乐史,很难找到像凤飞飞这么受到歌迷钟爱的歌手;她清纯质朴的声音、九转十八拐的转音、毫不掩嘴的「呵呵」笑声,跳起舞来像做体操,还有那数不尽的帽子,几乎成为当代人们的「集体记忆」。
凤飞飞出道甚早,当时正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当儿,她纯朴的歌声,邻家少女的形象,带给各地工厂在生产线上的工人们许多欢乐。不少人都是边听她的歌边工作。一九七七年,琼瑶电影当道,电影插曲也受到大家的瞩目。作曲人藉著凤飞飞平易近人的歌声,把琼瑶缠绵绯恻的爱情故事,轻轻传唱出去:〈我是一片云〉、〈松林的低语〉、〈一颗红豆〉……,在凤飞飞的诠释下,嵌进大家的脑海。
曾经有人这样赞美凤飞飞:中国人如果没有李白会觉得寂寞,台湾少了凤飞飞的歌声也会寂寞。乍听之下似乎夸张了点,仔细想想不无道理。二、三十年前。凤飞飞的歌声陪伴许多人走过悲欢离合的岁月,也抚慰许多华侨思念祖国的心。直到今天,这股「暖流」还深藏在许多人的心中。
知青歌手,校园民歌唱出美声齐豫
齐豫、蔡琴的情况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九七七年,当音乐人大声疾呼「唱自己的歌」时,成立一年的新格唱片创办金韵奖,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的参与;他们自弹自唱、自写自编,浪漫纯真、清新不矫作的音乐风格,跳脱西洋流行、摇滚的充斥,开创了「校园民歌」的风潮,孕育出属于台湾人自己的歌谣。校园民歌的盛行,风靡了整个台湾,朴实且贴近生活的曲风,更激发了青年学子的情感共鸣。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代。
齐豫是第二届「金韵奖」冠军得主,当时她还是台大考古系四年级的学生,她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却拥有得天独厚的好嗓子,加上对歌曲音乐性的掌控及独特的诠释方式,在参加「金韵奖」比赛时,受到评审李泰祥的注意,为她写下传颂一时的〈橄榄树〉。两年后的第二张唱片《祝福》,李泰祥再为她写下〈一条日光大道〉、〈风〉、〈春天的浮雕〉等十首歌曲,作词者包括:余光中、郑愁予、三毛、罗门、白荻及罗青。李泰祥采现场奏、唱一起来的同步录音,虽然十分辛苦,听起来却十分过瘾。这些经典歌曲把齐豫的名声推向更高峰。
蔡琴,独特低音吸引老中青三代
蔡琴也是民歌时代崛起的歌手,一九七九年海山唱片延续校园民歌的风潮,举办「民谣风」比赛,蔡琴得了第四名。唱片公司为入选的歌手录制合辑,当时还在世新念书的梁宏志,写了一首〈恰似你的温柔〉,这首歌经由也是世新学生的罗吉镇唱出后,在世新校园广为流行。蔡琴录制合辑时,唱片公司要她唱这首歌。有主见的蔡琴把原本轻快的曲调,转为低沉的慢版情歌,结果合辑一出,〈恰似你的温柔〉红透半边天,人人都会唱。
在那个年代,像蔡琴这样一位朴素而歌声低沉的女孩,能在歌坛走红,是很令人意外的,她完全不以外貌取胜,而是以独特的歌声,再加上悦耳动听的歌曲。蔡琴的歌声的确与众不同,引人注目,即使演唱四、五十年前的老歌,仍不失她既有的风格,这也是她能吸引老中青三代的原因。
一九八○年,蔡琴推出她第一张专辑《出塞曲》,这是李南华根据席慕蓉的诗谱成的,唱片制作人钟光荣把这歌处理得很出色。《出塞曲》的好,在于整张唱片有许多好歌,都是至今令人怀念的,包括〈被遗忘的时光〉、〈抉择〉、〈庭院深深〉、〈怎么能〉、〈送别〉、〈远飏的梦舟〉、〈相思雨〉。那个时代的唱片莫不如此,一张唱片有多首耐人寻味的歌。不像日后唱片,只靠一支主打歌撑场面。
黑色苏芮 掀起华人流行音乐摇滚风
民歌自一九七五年杨弦开始到八○年代,已有走进死胡同的趋势,就在这个时刻,苏芮凭借以往演唱西洋歌曲高亢有力的唱腔,再加上众多优秀幕后工作者的协助,将西洋流行音乐最重要的摇滚味融入她的作品。第一张专辑《一样的月光》轰动得不得了,这张专集的歌曲可用支支动听形容,包括〈请跟我来〉、〈是否〉、〈酒矸倘卖呒〉等。苏芮挟著个人的黑色旋风,袭卷整个华人世界,也改变许多人对国语流行歌曲的观念,并进而影响流行音乐的型态。
无论是凤飞飞、苏芮,也不管民歌时代的齐豫、蔡琴或以爱国歌曲享誉歌坛的费玉清,基本上,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与当时的社会动脉紧紧契合在一起,再加上谱曲填词的音乐人,针对当事人的特色,写下一首首动听又琅琅上口的歌曲。虽然这些耐人寻味的歌曲己不再流行,但是,它永远珍藏在当事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
当时代愈进步,令人珍惜感动的事物越来越少,有时不免怀疑,现代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让人定下心来回首往事,使人酝发继续往前走的生命力量?无可否认,那些陪著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欢乐的歌声,将永远陪伴我们继续往前走。就像邓丽君、凤飞飞、苏芮、蔡琴、齐豫、费玉清等人的歌声一样,永远围绕在我们身旁。
文字|张梦瑞 资深新闻工作者、电台老歌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