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喀郎认为应该要在艺术领域中寻找新亚裔独特的表现方式。(Yvette McGreavy 摄 新舞台 提供)
挑战新浪TRENDY & ORIGINAL

来自阿喀郎的舞约

新作 MA 阐述人与大地的互动关系

阿喀郎是近几年国际重要舞蹈节上,一再出现的名字,这位英藉印裔编舞家对多元混血文化深具自觉,融合西方现代舞技巧和印度传统卡达克动作于一炉,确立其独创的当代卡达克舞风。即将在九月在新舞台「新舞风」系列呈现的新作品 MA,从个人经验出发,刻划大地生命运作的图像。

阿喀郎是近几年国际重要舞蹈节上,一再出现的名字,这位英藉印裔编舞家对多元混血文化深具自觉,融合西方现代舞技巧和印度传统卡达克动作于一炉,确立其独创的当代卡达克舞风。即将在九月在新舞台「新舞风」系列呈现的新作品 MA,从个人经验出发,刻划大地生命运作的图像。

PROGRAM   阿喀郎—MA

TIME        9.23~25

PLACE      台北新舞台

INFO        02 27224302#7555

LECTURE    讲题「印度说书人」

PEOPLE      阿喀郎‧汗(Akram Khan)& 打击乐师 BC曼杰纳斯(B.C Manjunath)

TRANSLATOR赵绮芳   翻译(英国瑟瑞大学舞蹈研究博士、东华大学民族文化系助理教授)

TIME         9.25 () 19:30

PLACE      台泥【士敏厅】(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3号3楼)

INFO        02-2722-4302转7753,免费入场

曾于二○○二年九月应邀来台、以《翱翔╱定╱瞬》与《倘若》两舞作让台北观众惊艳的阿喀郎‧汗(Akram Khan),新作 MA 甫于今年六月于新加坡艺术节首演,再次证明在当今各种流派技巧争奇斗艳的现代舞坛中,他仍是令人赞叹疯狂的少年天才。

与戏剧比较,没有文字解释的舞蹈,常被认为抽象而难以理解,而阿喀郎以为,动作会与心境相应合而自然发生,所以他的舞蹈拒绝顺应制式与既有规范,而强调动作应紧紧跟随身体当下的处境,从而激起观众内心的共鸣。这种突破限制的个性和编舞特色与阿喀郎特殊的成长背景有著密切关系。

寻找新亚裔独特的表现方式

身为英国第二代印巴移民,阿喀郎有个守旧而传统的母亲,要求他自小拜师北印度舞蹈传统卡达克(Kathak)一派宗师Guru Sri Pratap Pawar苦学技艺,希望借此保存继而发扬光大家乡文化。而经过多年严谨的训练,卡达克舞蹈动作及内蕴的宗教哲学思考早已深深铭刻在阿喀郎的身体与思想中。

阿喀郎在青少年时期就已于表演舞台上展露锋芒,曾随印度西塔琴传奇大师拉维‧香卡巡回表演,也参与了世界级剧场导演彼得‧布鲁克阐述印度神话传奇的巨作《摩诃婆罗达》Mahabharata电影版的演出。除了从小的卡达克训练,他大学就读英国现代舞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更获选参加比利时著名舞蹈家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所开办的编舞训练营。

二○○一年,他成为第一位受聘伦敦皇家艺术表演厅之驻团编舞家。二○○二年,他二十七岁,发表第一支长篇舞作《倘若》KAASH 震撼欧洲现代舞坛,确立他独创的当代卡达克舞风,冶西方现代舞技巧和卡达克动作于一炉,重新分解组装这两派舞蹈的结构元素和其后的身体思考。

身处欧亚文化冲击下的阿喀郎对多元混血文化深具自觉,在他伦敦父母住家附近就出了不少杰出的印巴第二代艺术家,如电影《我爱贝克汉》的导演Gurinder Chadha。父母辈努力获取一定的社经地位,确认印巴第二代新亚裔身分后,阿喀郎认为现在应该要在艺术领域中寻找新亚裔独特的表现方式。《倘若》就邀来同样是新亚洲移民、重量级画家阿尼许‧卡普(Anish Kapoor)和作曲家尼汀‧叟尼(Nitin Sawney)设计舞台与音乐。

MA刻划大地生命运作的图像

新作MA不但有南印度音乐Mridanga乐师现场伴奏及苏非式人声吟唱,也特地找来知名小说家、剧作家、导演哈尼夫‧库雷西(Hanif Kureishi)撰写一段寓言故事。父亲为巴基斯坦移民,母亲是英国人的库雷西,作品细腻刻划多元文化社会的生存现实,擅长以幽默反讽的手法探讨种族认同、青少年、阶级差异等与英国的移民社群切身相关的议题。身为回教徒,阿喀郎偏好印巴文化中抽象层面的思考与对性灵升华的追求,他运用现代传统并容的舞蹈语汇,以具象的身体动作探讨形而上的概念如宇宙的生灭成空、与人类意念相通一体的大地之母。

MA是由文字、音乐、动作绵密交织而生的舞蹈作品,加挂沙包的绳索四下垂吊,制造出舞台空间的立体感,使之更为活化;其中舞者的身体各自四面八方挪移,交相穿插刻画出不同线条并随之切割出繁复的表演空间。MA讲述人与生养孕育的大地间紧密却又充满挫折的互动关系,采取多焦点的叙述手法及舞蹈动线,从个人经验出发,刻划大地生命运作的图像。

与阿喀郎以往作品比较,MA中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力道与精准度依然耀眼。在这一则美丽的人生寓言中,除了阿喀郎别具一格的当代卡达克风格——例如细密交缠转折的手部动作、大弧度自体快速回转甩臂及繁复的脚部移动外,舞者间有密集且大面积的身体接触,另外许多舞者倒立和地板动作的设计,呼应著舞作的中心意象──倒悬的身体与大地的近距离接触。

多国籍舞者各自展现美丽

阿喀郎编舞动作重心集中身体下半部,动作显得特别沉稳,他的舞者有著柔软厚实的身体质地,大笔挥洒出东方武术刚强之风。舞者的数目由简入繁、自多渐少穿插运用是阿喀郎常用的编舞模式,舞者可自舞台四处各点进出主表演区,执行一组动作后,阿喀郎会让舞者自在舒缓走个几步放松身体。同一组动作舞者的起始速度错落分明,个别舞者得以表达自我身体的细微特色,也因此阿喀郎的舞蹈处处都闪动著真切的生命火花。

选择国籍殊异的舞团成员(芬兰、斯洛伐克、西班牙、马来西亚、南非)、印巴音乐家的现场伴奏及本身特殊的成长背景,阿喀郎借由MA 这支舞蹈正视自己身处的一片混沌之境。童稚的心灵想像引发今日的创作灵光,生命中种种些微小事的发生,过程皆点点滴滴昭显了大地之母滋养众生的大爱,但人们何曾真正张开眼睛体会见证它的存在呢?MA是绝对现代精神的作品,质问著人们何以无能正视大地所生养的那一切丰饶与富足,因为只要谦卑求问细心体会,就能发现生机处处,混沌中自显清明。

 

文字|魏淑美 英国Warwick大学剧场研究博士、清云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PAR名词解码室

「卡达克」(Kathak:发展于信奉回教的印度北方穆高王朝(1526-1858)。「卡达克」源自尔都语(Urdu),意指「说故事的人」,或说源于使用默剧与姿势传教的婆罗门僧侣。「卡达克」为人称道的动作包括其足下工夫:舞者在双足各缠裹一百颗以上的铃铛的情况下,快速而强力的脚步变化;以及迅速的大回旋。传统的「卡达克」男性舞者身著波斯式的斜襟长上衣;女舞者则再加上惯称纱丽的头巾。虽说融合了印度两大宗教的元素,「卡达克」在精神层次上仍然较为推崇回教哲学中的抽象与升华。(赵绮芳)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