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舞風
-
焦點專題(三) Focus
藝術靈光 日積月累出的精采
二○一四年,「新舞台‧新舞風」邀請了兩個舞團,一個是台灣的雲門舞集2,另一個是來中國的「陶身體劇場」。兩團的藝術總監,都是林懷民十分期待的傑出編舞家:今年剛接任雲門2藝術總監的鄭宗龍,曾以作品《在路上》拿下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大獎」,評審讚譽鄭宗龍是廿一世紀「國際舞壇新鮮而獨特的聲音」。陶身體劇場藝術總監陶冶,以純淨的舞蹈美學,打入倫敦、紐約國際舞壇,林懷民讚美:「陶冶的作品是廿一世紀之舞,令人讚嘆,引人思索。我夢想可以編出這樣的舞作,同時知道自己辦不到。」 去年九月,趁著陶冶和妻子段妮來台觀賞阿喀郎.汗舞團演出的機會,安排這兩位藝術總監會面,交換彼此對創作、對藝術與生活的想法。
-
藝號人物 People 編舞家
阿喀郎.汗 奔向無止境的自我超越
阿喀郎.汗又要來囉!這位在台灣備受舞迷歡迎,次次到訪都給予觀眾驚喜的舞蹈家,這次將帶來探問自身身分認同的鉅作Desh,以僅僅自己一人的台上演出,搭配葉錦添獨特的舞台設計,顯然又是一次觀賞的驚豔!而不斷追求自我超越的阿喀郎,也在訪談中透露他將不再自己上台跳舞,未來將朝向電影創作發展
-
即將上場 Preview 勅使川原三郎再訪「新舞風」
《鏡╳樂》 虛無鏡像中的身體哲思
備受台灣舞迷期待的旅歐日裔編舞家勅使川原三郎,終於將在五月中再現新舞風!這次他帶來○九年編創的《鏡╳樂》,以鏡像與音樂為題,以舞蹈追問身體置身其間的存在意義。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舞蹈新版圖
世界的表演藝術版圖正在位移中嗎?二○一一年,英國愛丁堡藝術節以「探索亞洲」為題,節目類型涵蓋現代舞、芭蕾、傳統戲曲到古典音樂。以舞蹈為號召的沙德勒之井劇院的「走出亞洲當代舞蹈前景?」系列,則將亞洲舞蹈的當代面向介紹給西方世界。無獨有偶地,法國土魯斯自二○○八年開始的「亞洲製造藝術節」,荷蘭、比利時等國藝術節近年規畫亞洲系列節目,台灣也屢次成為主題國家。過去一向引介歐陸舞團的「新舞風」,今年更將主題定為「亞太新勢力」,精選四檔來自越南、北京、紐西蘭、韓國風格殊異的現代舞作品輪番上陣。宣告記者會上,藝術總監林懷民說,以往國人較熟悉歐美品牌的現代舞,但廿一世紀,亞太新勢力已經興起。 過去,亞洲的表演藝術家常眼看西方,習慣以外來眼光自我審視、定位,而近年當亞洲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時,亞洲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詮釋自己,成為值得觀察的面向。不必迎合西方人看亞洲作品的「東方主義」思維,也不用販賣傳統、古老的異國情調,當代亞洲創作者在面對過去、處理民族材料時,要找到重新詮釋的發語權,找到一種「亞洲人如何呈現自己」的新宣示。在這波新亞洲熱的風潮中,台灣將如何介入、扮演何種角色?林懷民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與其說我們如何尋找做亞洲人,(不如尋求如何)真正深入挖掘自己。自己如果挖得夠深,自己有料,不一定需要用傳統。」關鍵還是在於創作者的「功夫」,林懷民說:「基本功很重要。」 不僅舞蹈的目光從西方轉移到東方,和舞蹈密不可分的空間也從劇院鏡框出走,跳進了博物館、教堂、廣場、街頭、藝廊、美術館或地鐵站。「處處是劇場」、「無處不舞蹈」成了當代舞蹈打破傳統的最佳景觀,尤其舞蹈和現成建築物的特定場域演出,激發了編舞與建築極多的創意與革新。作為廿世紀影響力最大的建築和設計流派,德國包浩斯學校將建築作為一種空間藝術來重新開發,並從現代繪畫和舞蹈中汲取靈感,不斷豐富包浩斯的精神與內涵。其中,包浩斯劇場把舞台當作是研究與實驗的場所,探索建築空間與人的關係成了的主題。此次由臺北藝術節引進的「Play.包浩斯」動態裝置展,本刊獨家專訪策展人托斯頓.布魯梅(Torsten Blu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因為舞蹈,我們看見的比旅行更多!
認識一個國家或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踏上它的土地,用眼睛和心靈發現不同的生活、飲食、風景但逗留的時間再長,有時仍感到空虛,難道不遠千里來到陌生的國度,只為了印證這片土地一如之前認識、想像的? 比如越南:充滿法式風情的舊殖民地。越戰。嫁到台灣的越南新娘。河粉。葛林小說《沉默的美國人》裡安靜美麗的越南情婦。或者韓國:泡菜鍋。SAMSUNG。韓流偶像劇。媲美好萊塢的韓國電影。緊張的南北韓關係。 這些鄰近國家,曾幾何時已成為台灣人旅行觀光的主要去處,但旅行不只為了看見一片風景,如何看見更深層的文化風景?一場「在地製造」的表演,帶來的驚奇絕對勝過部落客們一再轉手的遊逛資訊,而超越語言藩籬的舞蹈所帶來的衝擊和感動,絕對比走馬看花的旅行讓你看見更多!
-
焦點專題 Focus
酷男新舞風
「新舞風」系列給兩位光頭男子標籤為「酷男」,「酷」應該不僅指他們的型男造型與粗獷天成的男子氣概,而是作品裡所慓悍呈現的文化自覺當代混血文化的自覺,既不標舉祖裔文化的泥土養分,也不迴避西方文化的必然影響,在他們的作品中,挾帶著叛逆的姿態與發言的勇氣,去說人或人性所關心或一直想不透的事兒,融合著當代文化的表現方式,事實上早已模糊了文化界限。這,就是酷。
-
焦點專題 Focus 聆聽孤獨 舞蹈共伴
談艾曼紐.蓋特舞作
原本唸音樂修習指揮、廿二歲才開始正式習舞的編舞家艾曼紐.蓋特,卻能從以色列出發,進而在法國舞壇崛起,可謂傳奇。他的舞蹈最引人矚目之處當是身體、空間與音樂/沉默因即時互動而生產出的張力與情緒,清楚指出舞蹈創作各個元素互為表裡之處,以及這些元素本身就具足擁有召喚與釋放潛藏慾望的能力。
-
焦點專題 Focus 迴身於無垠之知
窮其身舞向Gnosis的阿喀郎
從遙遠的大不列顛迴身面對這一種揉雜了歷史、政治、宗教而生成的肢體語彙,年輕人阿喀郎穿上樸素的長袍,回歸卡達克傳統的敘事藝術,在《靈知》這支作品中,故事的主角是摩訶婆羅達神話中著名的王后甘陀麗,她為了自己失明的丈夫,自願矇住雙眼一同度日。然而從作品的主題可以窺見,阿喀郎轉化卡達克原有的宗教愛戀內涵,是靈知、而非神祇,才是藝術追尋的終點。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創意的原點
一九八○年代,無疑是台灣文藝思潮發展最美的時刻。當時的社會,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處於一個劇烈變動的關鍵;大環境的變遷,自然也帶來思想的衝擊。那時候的文藝青年,還不知「劇場」為何物,大多立志要當電影導演,一心想著這輩子至少要拍一部電影。他們幾乎每天看電影,成群結黨地跑到西門町的試片室,看著安東尼奧尼、費里尼、雷奈、高達一些市面上看不見的「藝術電影」。後來這群人當中,有些人成了催生「台灣新電影」的核心人物,而另一些人則在偶然機遇下走入劇場,加入「蘭陵劇坊」,在西方當代戲劇的體系訓練下,徹底改革「話劇」的老舊觀念,開啟了台灣現代劇場運動。 現在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在那個年代做戲,是多麼「手工業」:因為沒錢做戲,廢棄桌椅當道具、戲服由演員自備、燈光從家裡扛麻將燈補充;因為沒有網路、連影印都不多,演出傳單得一張張用油墨印,演員排戲之餘還得四處散發、張貼自製海報;觀眾則是親朋好友「催票」而來,進了「劇場」看戲,也是摺疊鐵椅充當觀眾席。相較於今天的劇場,斥資不斐所堆砌的絢爛聲光,感官刺激多了,心靈共鳴卻少了;那個年代的戲,因為簡單,反而有動人的力量,因為什麼都沒有,反而激發出了驚人的「創造力」。因此,三十年後,再回望八○年代與「蘭陵」,不只是文藝青年的緬懷鄉愁,更讓我們檢視創意的原點,看見那個為熱情燃燒的時代所迸發的生命力。 同樣訴求回歸創作的初衷,今年邁入第十年的「新舞風」,藝術總監林懷民受訪時也說,「新舞風」規模不大,製作費也不驚人,但是以創意取勝,以腦汁取勝,「我希望來『新舞風』的藝術家與創作是小而美的,是仰仗頭腦的。」向來與歐美同步,為台灣舞蹈圈與世界接軌,即使拼著「有價無市」,也要發揮標竿功能的「新舞風」,十年來為國內觀眾創造多少驚嘆?從用極簡身體與美術對話的「永子與高麗」、鑽研科技與動作的英國當紅編舞家韋恩.麥奎格,到年僅十三歲的佛朗明哥天才舞星艾伊歐,強調「Young, New, Tomorrow」的「舞風十年」又將如何精采? 自一九八九年起,兩廳院一直就是樂壇明日之星最好的發聲舞台,每年舉辦的「樂壇新秀」系列甄選及音樂會,拔擢國內優秀年輕音樂家,提供其展現實力才華的機會。二十年來,「樂壇新秀」共舉辦二百三十九場音樂會,發掘出各音樂領域的優秀音樂家二百五十五名。如今活躍於音樂
-
焦點專題 Focus
舞出潮流的萬花筒 接軌世界的前哨站
從一九九九年的「五月舞風」作為暖身,從二○○○年以「新舞風」正名迄今,這個今年迎接十歲生日的舞蹈節慶,多年來已經成為表演藝術愛好者引頸期盼的年度活動。單一主題,每年舉行,民間自辦,企業支持,同時固定在多功能的表演藝術廳「新舞臺」進行,新舞風自始確定的形式,已標舉出它的特色。而它十年來也以小眾、精緻、引進世界舞蹈多元新潮流的特色,豎立了鮮明的品牌。
-
焦點專題 Focus 幕後推手答客問
林懷民、辜懷群 要讓「新舞風」愈來愈年輕!
十年「新舞風」,帶給台灣觀眾多少驚艷!標榜小而美,精緻而前衛,主其事的「新舞風」藝術總監林懷民、新舞臺館長辜懷群,是怎樣看待這個獨特的異數饗宴?本刊特邀兩位舞評人陳雅萍與鄒之牧提問,由林懷民、辜懷群作答,探看內中感懷與思考。
-
焦點專題 Focus
永子與高麗 帶著柬埔寨青年共舞
《柬埔寨故事》是永子與高麗的作品中極少數與其他人共同演出的舞作。兩人因在金邊Reyum藝文學校開設工作坊,而與學校的年輕畫家結緣,進而共同創作,兩人引領未受過身體訓練的青年們,喚醒其身體的敏銳度,並要他們自己發展動作語彙,於是這些年輕的畫家們便轉向自己筆下描繪的舞蹈人形求取靈感。
-
焦點專題 Focus
韋恩.麥奎格 引領科技與身體的對話
英國當紅編舞家韋恩.麥奎格首度帶領他的「隨機現代舞團」訪台,演出二○○九年最新作品《動覺試驗場》。麥奎格作品以詭異身體語言著稱,抽動的四肢與不合常理的伸展動作,其作品散發一股崩解、騷動的氛圍,冷調疏離的場景,和不帶情緒精準執行的動作。
-
焦點專題 Focus
竄流於血液中的烈焰
今年的新舞風,邀來西班牙的佛朗明哥新世代年僅十三歲的天才舞者艾伊歐(El Yiyo)。出身於吉普賽家庭,從小隨父親叔伯學習正統佛朗明哥,年僅八歲就以首席舞者之姿登台的他,以熟練的技巧舞出純真、奔放的能量。艾伊歐身上的佛朗明哥血液淵源久遠,可上溯至十五世紀,在安達魯西亞地區的多元文化下醞釀成形,也隨著西班牙的殖民歷史遠颺新大陸,甚而流播全世界。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現代舞大師
保羅.泰勒 樸實的製舞者
高齡七十八歲的保羅.泰勒,成立同名舞團已經五十四年,迄今仍創作不輟,這次舞團應邀來台演出,還會演出他二○○八年的最新作品《變》。雖然聲名卓著,但大師仍維持著樸實務實的編舞態度,低調、謙卑地形容自己為一個「製造舞作的人」。
-
舞蹈
生死臨界 剛柔對戰
阿喀郎與西迪拉比,一個剽悍如冰,一個柔軟似水,一黑一白,都是回教徒,對立或相同的對比交疊迸發出驚人的張力。兩人合作的《零度複數》,探討邊境、國家、文化、生死臨界與真相,而相異的舞蹈語彙,讓我們看到開場時兩人宛如同步的機器人,一起說故事,遲疑停頓的節拍都相同,卻展現迥異的身體質地。
-
舞蹈
五月.舞風.舞型男
今年的「新舞風」再邀「男人跳舞」,包括國人熟悉的日籍編舞家勅使川原三郎、去年與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合作《泰國製造》的泰國舞者皮歇.克朗淳在內的五位型男編舞家,來自五個國家,將各自展現獨特的文化底蘊與舞台魅力。
-
舞蹈 再一次激情,再一次世界盃
巴西古朋舞團 撩動你最原始的瀲艷
團齡超過二十年的古朋,是典型巴西風格的現代舞團,他們運用現代舞的主題視野與動作元素,融合精準的古典芭蕾技巧,內蘊巴西原始而獨特的肢體語彙,舞出拉丁風格的現代舞、流行韻味的芭蕾舞,甚至飆演南美狂野的國標舞。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玩偶之家─娜拉》
十月份各大大小小藝術節一起登場,戲劇、舞蹈、馬戲如花火般接連迸放,一時讓台北較諸世界各國際都會亦不遑多讓。「德國狂潮」系列當然個個不可錯過,「新舞風」的巴西古朋舞團我早在坊間DVD見識其流麗深情的丰采,這次來台當然也令人企盼。 但如果你的時間或荷包有限,只能擇一觀賞的話,我還是要推薦來自柏林的《玩偶之家─娜拉》,一瞻歐陸「導演劇場」三十年來平地起高樓的豐碩成果。劇本不難找,讀過劇本再看戲,更能體會導演之犀利大膽、演員之不設退路,保證更加樂趣無窮。歐斯特麥耶以肢體和場面調度挖掘人物真實關係的本領,以及直指要害的詮釋觀點,有如一堂紮紮實實的劇場課,足以讓眾多把矯揉做作當優雅的導演、軟吞吞還以為在演內心戲的演員,徹底醒悟,也可為台灣向來用「寫實」掩飾創意匱乏的設計,下一劑猛藥。能看到這樣一齣易卜生,觀眾和劇作家,可都賺到了。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挑釁!2006新舞風
赤裸暴力的美學極限,挑釁撞擊文明社會的意識形態, 傑宏.貝爾用驚世駭俗的語彙,逼迫你閱讀身體的零點。 卡夫卡的夢境寓言,馬格利特的超現實畫風, 黎海寧用詩意的舞蹈劇場,讓你瞥見身體的變形記。 什麼是身體? 今年的「新舞風」透過傑宏.貝爾與黎海寧, 丟出了這個大哉問你,看見自己的身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