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德罗为俄国芭蕾建立了风格形式。 (本刊资料室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郭德堡与天鹅湖的约会 俄罗斯的璀璨宝钻

基洛夫芭蕾,跨越四个世纪的神话

令国内芭蕾爱好者引颈多时,多年来「只闻楼梯响」的基洛夫芭蕾舞团,终于要在今年十一月造访台湾。这个从其前身「帝国芭蕾舞团」创立算起,迄今已经跨越四个世纪的舞团,被称为「俄国古典芭蕾之最」,更是许多芭蕾巨星如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纽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玛可洛娃等的娘家。可是你知道「基洛夫」之名从何而来吗?这么多经典舞码与熠熠巨星又是怎么诞生的?「基洛夫神话」在此开讲!

令国内芭蕾爱好者引颈多时,多年来「只闻楼梯响」的基洛夫芭蕾舞团,终于要在今年十一月造访台湾。这个从其前身「帝国芭蕾舞团」创立算起,迄今已经跨越四个世纪的舞团,被称为「俄国古典芭蕾之最」,更是许多芭蕾巨星如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纽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玛可洛娃等的娘家。可是你知道「基洛夫」之名从何而来吗?这么多经典舞码与熠熠巨星又是怎么诞生的?「基洛夫神话」在此开讲!

PROGRAM 基洛夫芭蕾舞团《天鹅湖》、《胡桃钳》

TIME 11.3〜7

PLACE 台北国家戏剧院

INFO 02 27025131

苏联解体之后,基洛夫芭蕾舞团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褪除;但是,基洛夫顶著「俄国古典芭蕾之最」的光环,首度造访一个国家,绝对称得上「历史事件」。

十余年来,在「空穴来风」、「雷声大雨点小」或「杂牌军」等传闻滚动之中,基洛夫芭蕾舞团终于有了台湾之行,十一月三日至七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公演全本《天鹅湖》和《胡桃钳》,在舞迷翘首期盼的同时,「基洛夫神话」值得率先开讲!

皇室建校推广,平民藉芭蕾翻身

芭蕾在义大利、法国萌芽、茁壮,俄国后来受到了感染,进而发扬光大,在彼得大帝主政末期,王室及上流社会掀起了芭蕾表演热潮,蔚为时尚;一七三八年,彼得大帝的姪女──安娜女皇邀请法国舞蹈家兰德(Lande)在圣彼得堡教芭蕾,「冬宫」设立了「帝国芭蕾舞校」(又称「皇家芭蕾舞校」),学生均是沙皇王室侍从及仆人的小孩,还组成了「帝国芭蕾舞团」。

到了热爱艺术的凯萨琳大帝(凯萨琳二世),她礼聘义大利舞蹈家勒毕克、安吉里翁尼全力推广芭蕾。随后主政的沙皇保罗二世,又重金邀请法国舞蹈家狄德罗(Didelot)来圣彼得堡。狄德罗为俄国芭蕾建立了风格形式,居功厥伟。

一八三六年「帝国芭蕾舞校」搬迁至「戏剧街」,学习芭蕾不再是王室仆人子弟的专利,在沙皇提供金钱资助下,许多贫苦人家把有跳舞天分的孩子送往「帝国芭蕾舞校」习艺,入学标准极为严苛,简直是万中选一。一八六○年「马林斯基剧院」落成,跃升为俄国最重要的表演艺术殿堂,附属团体有歌剧团、芭蕾舞团与交响乐团。

「基洛夫」之名源于纪念遭刺杀的共党第一书记

一九三五年是关键年,苏联政府为了纪念遭刺杀的共党第一书记基洛夫,下令「马林斯基」改名为「基洛夫」,直至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后才恢复旧名「马林斯基」。不过,因为「基洛夫芭蕾舞团」这个招牌延用了近六十年之久,名气响遍全世界,致使现今赴外国演出仍用「基洛夫芭蕾舞团」名称。

从帝俄、苏联到共产制度解体的俄罗斯,基洛夫芭蕾舞团曾顺应政治制度丕变而调整创作方向,为了配合一九一七年俄国大革命带来的变化,一九二○年代初期先潜伏一段时间,后来才恢复排练古典芭蕾舞剧,并演出《西班牙随想曲》、《天方夜谭》等新编舞码;到了一九三○年代,苏维埃国家民族主义意识高涨,伐伊诺能编的《巴黎火焰》(1932)算是时代产物,至于瓦加诺娃编作的《罗密欧与茱丽叶》,爱情题材和政治色彩沾不上边;而一九六○年代葛里戈罗维奇创作的《石中花》、《爱情神话》,编舞手法臻至炉火纯青之地步,一直被基洛夫舞团视为珍贵资产。

编舞家裴迪巴打造基洛夫经典舞码

诚然,基洛夫芭蕾舞团能有今日的成就,除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舞蹈家狄德罗带来的革新热力;另有两位不能不提的人物,一是编舞家裴迪巴(Marius Petipa),二是俄国芭蕾教育家瓦加诺娃(A. Vaganova

裴迪巴被后人尊称为「古典芭蕾之父」。如果没有裴迪巴,俄国芭蕾史势必要改写。

一八四七年法国舞蹈家裴迪巴赴圣彼德堡教芭蕾,他在马林斯基剧院工作长达四十一年,除了为「帝国芭蕾舞团」(基洛夫的前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更把舞团带至芭蕾表演的颠峰。裴迪巴建立了男女双人舞的三段式标准模式(男女双人舞、独舞到双人舞),还极力倡导芭蕾与大型管弦乐结合的表演形式,讲求场面壮观,动用交响乐团伴奏。也因为这些变革,芭蕾舞剧才真正有了独立的地位。裴迪巴总计为「帝国芭蕾舞团」编了五十四出芭蕾舞剧,《天鹅湖》、《唐吉诃德》、《雷梦达》、《胡桃钳》、《睡美人》、《印度舞伎》等。

名师瓦加诺娃培育闪闪芭蕾群星

基洛夫芭蕾舞团的活水来自舞校培育的顶尖人才,芭蕾教师瓦加诺娃最功不可没,她所建立的芭蕾教学系统,从廿世纪初影响至今。

瓦加诺娃出生于一八七九年,直至一九五一年辞世,她的舞蹈生涯横跨帝俄和苏维埃时代。瓦加诺娃先在「帝国芭蕾舞校」随伊凡诺夫、瓦珊、尼可莱斯勒加等名师习舞,毕业后加入「帝国芭蕾舞团」,她后来对芭蕾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搜整了法国、义大利等芭蕾强国的教学资料,撷取所长,再融入俄国芭蕾原有的优点,逐步研发出一套独特的芭蕾教学系统。

廿世纪上半叶数得出来的基洛夫芭蕾巨星,个个均均出自瓦加诺娃门下,她的芭蕾教学对动作、肌肉运用均有精准分析,为此,从「帝国芭蕾舞校」到「马林斯基剧院附属芭蕾舞校」,想跟瓦加诺娃习舞的学生愈来愈多,还有许多外国人前往取经。

瓦加诺娃树立了芭蕾教学体系的权威地位,个人声望甚高,一九三一到一九三七年她出任「国立歌剧芭蕾学院」、「基洛夫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苏联政府感念她对芭蕾教育的贡献,后来把基洛夫芭蕾舞校改冠上「瓦加诺娃」的名字。

编演人才汇聚,为全世界芭蕾摇篮

基洛夫芭蕾舞团散发著璀璨光辉,从舞星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纽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玛可洛娃……到编舞巨擘佛金、巴兰钦等人,全部来自基洛夫芭蕾舞团,堪称培育芭蕾人才摇篮。

以跳「垂死天鹅」在芭蕾史留名的帕芙洛娃,八岁那年随父母在马林斯基剧院看了舞剧《睡美人》,自此立下要当芭蕾伶娜的志愿;后来帕芙洛娃考进了「帝国芭蕾舞校」,毕业后加入《帝国芭蕾舞团》,跳遍《吉赛儿》、《唐吉诃德》、《印度舞伎》、《睡美人》等经典芭蕾舞剧。尼金斯基拥有「舞神」之美誉,十岁考上「帝国芭蕾舞校」,毕业后进入「帝国芭蕾舞团」,立即担纲了独舞角色,常和帕芙洛娃等大牌舞星搭档演出。

被誉为「天生舞者」的纽瑞耶夫,不仅在「帝国芭蕾舞校」踏出习舞的第一步,一九六一年随基洛夫芭蕾舞团赴欧洲演出时,还在巴黎发生了「跳机」事件,在欧美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也是廿世纪男性舞者的第一人。巴瑞辛尼可夫也追随纽瑞耶夫的脚步,选择了投奔自由,后来当上「美国芭蕾舞团」艺术总监。

连同编舞家佛金、巴兰钦在内,如此多代表性人物来自基洛夫芭蕾舞团;不过,后来他们多半加入了狄亚基烈夫领导的「俄国芭蕾舞团」,分别在西欧或美国重燃演艺生命的火花;但不可否认的是,基洛夫是给予他们芭蕾养分的根源。

现任总监年轻有志,维持传统也积极创新

长久以来,基洛夫历任艺术总监绝大多数是舞者出身,能跳能编,但因政治环境因素及人事倾轧等诸多问题,争夺此一大位常见暗涛汹涌。现任艺术总监瓦兹耶夫(Makharbeq Vaziev)才四十四岁,他自一九九五年四月起接掌舞团,努力的标竿是:「马林斯基剧院有如此多珍贵的古典芭蕾资产,当然要继续保存、发扬。」但是,瓦兹耶夫也不讳言,「在传统芭蕾资产之外,仍有许多值得开发的新生命,基洛夫需要制作更多新的芭蕾节目,不断迎接挑战,拓展更大的视野。」

影响基洛夫舞团的三位巨人

■狄德罗(Charles Didelot,1767~1837):法国舞蹈家、舞蹈教育家。为俄国芭蕾建立了风格形式,居功厥伟。

■裴迪巴(Marius Petipa,1818-1910):编舞家,后人尊称为「古典芭蕾之父」。在马林斯基剧院工作长达四十一年,为「帝国芭蕾舞团」(基洛夫的前身)编了包括《天鹅湖》在内的五十四出芭蕾舞剧,将舞团带至芭蕾表演的颠峰。

■瓦加诺娃(A. Vaganova1879-1951):俄国芭蕾教育家,融合法国、义大利等芭蕾强国的教学,研发出一套独特的芭蕾教学系统,对俄国芭蕾教学产生极大的贡献。

 

文字|张伯顺 文字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舞码版本大解析之一

因基洛夫芭蕾而起死回生的《天鹅湖》

经典,常不是在甫一问世时就有石破天惊的姿态,往往经过一再的千锤百炼才锻成金钢不坏之身。

舞剧《天鹅湖》便是经由基洛夫芭蕾舞团方才得以「起死回生」的。

《天鹅湖》于一八七七年二月廿日(也有史料记载是三月四日)在莫斯科波修瓦剧院的首演,现场荒腔走板、场面冷清,这出作品也从此被打入冷宫;十七年后,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为纪念柴可夫斯基逝世一周年,策画举办一场音乐会,把《天鹅湖》从尘封的记忆中找出来,一八九四年,由裴迪巴的助手伊凡诺夫小试身手,只重新编排了第二幕,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四小天鹅」一段,结果演出获得空前成功,促使马林斯基剧院有兴趣制作全本《天鹅湖》。

裴迪巴与伊凡诺夫师徒二人携手合作,第一幕和三幕是由裴迪巴编舞,第二幕和四幕则出自伊凡诺夫之手,新版全本《天鹅湖》于一八九五年一月廿七日在马林斯基剧院公演,一炮而红。

伊凡诺夫把《天鹅湖》第二幕四只小天鹅的舞段编得棒极了,迄今仍是全本《天鹅湖》的精髓;裴迪巴在第三幕的王宫大厅场景里,为黑天鹅奥吉莉亚编了单脚连续三十二圈鞭转,不仅把全剧带向高潮,同时也成为后世所有芭蕾伶娜挑战极限的目标。

《天鹅湖》自裴迪巴、伊凡诺夫联手合编的全本舞剧问世以后,一九三三年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另演出过高斯基(A.Gorsky)、瓦加诺娃编的新版《天鹅湖》;谢尔格也夫编的《天鹅湖》有三幕四景,于一九五○年三月八日在马林斯基剧院首演,他保留原始版本的精髓,让舞蹈和戏剧之间取得平衡,甚至更凸显芭蕾的地位;此外,谢尔格也夫延用了瓦加诺娃、高夫斯基编的一些精采舞段,让《天鹅湖》整体呈现得更加完美。

一九五一到五五年谢尔格也夫出任基洛夫舞团首席编舞家,编排的第一支作品是《灰姑娘》,他自己跳王子角色,其他主要作品包括:《哈姆雷特》、《睡美人》、《雷梦达》、《天鹅湖》等。谢尔格也夫生前掌有很大权势,一九五一到五六年及一九六○到七○年期间两度出任基洛夫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他统领基洛夫芭蕾舞团采取「高压」手段,独断的作风却予人不同的评价。然而,无论如何,谢尔格也夫对维持基洛夫声誉不坠有极大贡献,一九六○年代他率领基洛夫芭蕾舞团赴法国、英国巡演,是基洛夫首次出国的历史性之旅。(张伯顺)

舞码版本大解析之二

前辈奠定架构,后生添色增彩的《胡桃钳》

《胡桃钳》叙述小女孩克拉拉和胡桃钳王子游历糖果王国的梦幻奇遇,编舞家裴迪巴先写出内容情节架构与舞蹈形式,再交由柴可夫斯基谱写音乐;后来裴迪巴突然生病,改由助手伊瓦诺夫负责编舞。

伊凡诺夫编的《胡桃钳》于一八九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在马林斯基剧院首演,当时并未获得观众广大回响,原因是,布景和服饰设计太偏重法国洛可可风格,似乎和《胡桃钳》故事的德国时空背景不搭调;另外,首演担纲女主角的义大利芭蕾舞者,外型也不太讨好。总之,后来伊凡诺夫动手大为删改一番。这出童话芭蕾一九一九年移至莫斯科波修瓦剧院公演,才逐渐地被观众接受,进而传扬至欧洲及美国。

严格来说,伊凡诺夫创作全本舞剧《胡桃钳》只是开路先锋,他编的版本似乎无法全然获得后代编舞家青睐,只有舞剧架构及一些精采舞段流传下来;所幸,一批批新生代编舞家相继加以改编,百花齐放。

一九三四年英国赛德威尔斯芭蕾舞团公演的《胡桃钳》,版本出自俄国编舞家谢尔格也夫之手;一九四○年,「蒙地卡罗俄国芭蕾舞团」远赴纽约演出浓缩版《胡桃钳》,让美国观众大开眼界。一九五四年乔治‧巴兰钦为纽约市立芭蕾舞团编的《胡桃钳》也颇有名气。

《胡桃钳》故事充满梦幻情境,法国舞蹈泰斗莫里斯‧贝嘉还把思念已故母亲的心意加入舞剧之中;一九六六年克兰寇为德国斯图卡特芭蕾舞团编的《胡桃钳》也是佳作,同年,苏联大牌编舞家葛里戈罗维奇为波修瓦芭蕾舞团改编了《胡桃钳》,轰动一时。此外,芭蕾巨星纽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也加入改编《胡桃钳》的列车,纽瑞耶夫把糖梅仙子和骑士跳的双人舞,改由克拉拉和胡桃钳王子合跳;巴瑞辛尼可夫为美国芭蕾舞团(ABT)编的《胡桃钳》,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在华盛顿甘迺迪中心世界首演,他刻意保留了伐伊诺能编的《雪花圆舞曲》,自己还在舞剧中跳胡桃钳王子角色。

此次基洛夫来台跳的《胡桃钳》则是采用伐伊诺能的新编版本。

在苏联时期,伐伊诺能是新生代编舞家之翘楚,名气很响亮。他先从小作品尝试编舞,第一次是帮名为「青年芭蕾之夜」演出编了《穆索斯基圆舞曲》;不过,伐伊诺能第一支专业芭蕾作品是萧士塔高维契谱写音乐的《金色年代》,于一九三○年发表;一九三二年他又交出新的成绩单《巴黎火焰》,接著是一九三四年的《胡桃钳》、一九三七年《帕帝桑岁月》、一九三八年《雷梦达》等。(张伯顺)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