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为什么叫「昆曲」?跟「昆剧」不一样吗?
「昆剧」与「京剧」,差别又在哪里?
为什么昆曲常常都是演折子戏?全本戏为什么动辄三、五十折,看得累死人?
昆曲是近年最in的表演艺术风潮,没看过昆曲感觉就「逊」了。这个月刚好上海昆剧团带来多出经典戏码,趁此时机,本刊特邀台湾土产的新生代昆剧小生杨汗如,解答天才十问,带领不想落人后的你,轻松踏进「昆」门!
1.什么是「昆曲」?和「昆剧」有不同吗?
昆曲其实是「昆山腔曲」的简称。昆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一,发源于靠近苏州的昆山。
原本昆山腔可能是民间的、歌楼茶馆会清唱的小曲,经过音乐家魏良辅及他的朋友们的「改进」,将曲调改得更细腻婉转(所以别称「水磨调」),文场也参照元杂剧而丰富些,逐渐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因此,依这种唱腔的「格律」、「规范」创作的清唱曲词或剧本,就叫「昆曲」。
「曲」其实是文体。就如「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有某种规范的文体。一般有「散曲」(清唱,不用来演戏)及「剧曲」两种,但是昆曲的散曲基本早已失传,流传下来的都是剧曲。所以现在的「曲会」场合,曲友们清唱的反而都是摘剧曲来清唱。
所以,真的把「昆曲」搬演成剧,就可以叫「昆剧」;不过,由于「曲」这个字给人「音乐」的感觉,所以现在「昆曲」、「昆剧」都通用,两个名词几乎是一样的意思了。
2.「昆剧」的历史有多久?它的发展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是从昆山腔算起,在元末明初就出现文字记载:史载一三七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一个会唱昆山腔的百岁老头,所以算起来历史有六百年。
但是魏良辅大约在一五二九年左右才改革昆山腔,一五四三年才出现第一部以昆山腔创作的剧本《浣纱记》,因此,「昆剧」的历史只有四百余年。
昆剧盛行于明末清初,很多文人都创作昆曲,这种风气就像唐人写诗,宋人写词、元人写曲一样,不少士大夫家里养戏班,当然民间也有很多昆班。到了清初,朝廷下令不准官家养戏班以后,昆剧艺人完全流落民间。较一般民间戏曲「典雅」、「文言」很多的昆剧,很难跟其他戏曲剧种「拼博」。昆剧与其他剧种的「拼博」,史称「花雅之争」,昆剧被称作「雅部」,除了昆剧以外的剧种被称作「花部」。
昆剧在清末几乎灭绝,全中国昆剧艺人仅剩一百余人。民国十年,苏州上海的曲家、企业家集资筹备「昆剧传习所」,等到昆剧传习所的学员出科以后(即所谓传字辈艺人),才又有剧团,但战乱颠沛流离,难以为继,艺人们最后不是改行就是兼演其他剧种;民国四十三年「半个昆剧团」浙江昆苏剧团的周传瑛、王传淞在北京演《十五贯》一炮而红,以「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让中共大力恢复昆剧。上海戏曲学校的第一届昆剧班即在该年成立,培育出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华文漪等一流昆曲演员。
3.昆曲的音乐特色为何?唱哪种语言?文武场伴奏有什么特别形式吗?
你听过「吴侬软语」吧?一开始的昆腔也跟苏州话一样,很软和,细致绵密,不似北方剧曲那般铿锵激昂。但是昆剧又有承自元曲(元代╱北方剧曲)的部分,昆腔中的「北曲」源自北方,用七声音阶,有别于昆腔中最大宗使用五声音阶的「南曲」。
同时,昆剧因文人喜爱而普及至全中国,因此,「昆山腔」源起时应该是用当地话演唱的,到昆剧兴盛的时候,它却是用「官话」(官方语言―北方语言)演唱。唯苏州人讲官话必定带有苏州口音,昆腔源自语言的特色,如唱腔对「入声字」的处理,也必须保留,唱腔的韵味才浓。
昆剧文戏比较多,尤以生旦戏(巾生与闺门)为主,所以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其次是笙,然后是三弦和胡琴。武场则以鼓板和小锣为主,大锣、铙、钹多半在花脸老生戏或武戏才使用。
4.「昆剧」跟「京剧」有什么不同?
戏曲之间最大的差异,是随著唱腔而产生的,唱腔不同,其音乐节奏、韵律韵味自然不同,因此表演的节奏、力度都会随之不同。
在音乐上,昆剧是「曲牌体」,「曲牌」就是一支支的歌曲,如《天净沙》、《山坡羊》因为旋律好听被留下来,后代的人就按律填词,原先的曲子哪几句要押韵,填的字要「平、上、去、入」,都有规定,词也是长短句交错。京剧是「板腔体」,仅有西皮(F调)二黄(G调)两种 「调调」,用节奏快慢来变化唱腔的转法,词是齐字句,通常只要下句押韵,规则很简单。
文辞上,昆剧的文辞跟京剧的比起来,就像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例如昆剧唱
「嬝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京剧唱「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虽然有押韵让你觉得文言,可是比起昆剧,简直就是超级大白话。
昆剧的伴奏乐器是曲笛,京剧主乐器是京胡,一种拉起来铿锵有力的胡琴;昆剧文戏几乎都只动小锣,京剧则多半会动到大锣,七哩匡啷相当热闹。
昆剧的题材最大宗是爱情故事,主要行当以小生( 尤其是风花雪月的「巾生」)) 及 闺门旦( 未出嫁少女)为主;京剧以老生及青衣为主,也就是上了年纪的熟男熟女,题材多偏向是气势大的戏,比方说三国戏、绿林戏等。
5. 昆剧的经典剧目有哪些?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是昆曲剧目里人气指数最高的一出。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生死死的爱情传奇,缭绕缠绵直逼电影《第六感生死恋》。男欢女爱大胆热烈,违跨传统道德尺度的追求,更是空前大胆和耸动,挑拨了多少观众的心底涟漪。
另一出清初剧作家洪升所作《长生殿》也是讲爱情故事,但奠基于历史,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而非常注重编剧技巧的清代戏曲理论家兼剧作家李渔则擅写佳构喜剧,代表作《风筝误》藉一只断线的风筝阴错阳差撮合两对欢喜冤家,剧情高潮迭起、活泼逗趣,梅兰芳曾根据此编写剧双生双旦、两俊两丑的京剧《凤还巢》。
6. 什么是全本大戏?什么又是折子戏?
一部昆剧剧本约有三十到五十个片段(以前叫「出」,现在叫「折」),平均每「折」要演三、四十分钟,也就是说,昆剧全本戏演起来,要十五到三十个小时不等,通常以前都是一个全本分两天演,所以剧本分上下卷,上卷结尾在小高潮,吸引观众第二天继续看。之后更发展出「摘取精华片段」的演法,就是「折子戏」。
后来大戏演出的机会不多了,演员更在存留的折子上用力下工夫,因此存下的「折子戏」也多是大戏中「精华」、耐看的部分,有的可能唱腔特别好,或者表演特别精湛。现在很少机会看到全本戏,一般标榜全本戏的,大都还是经过剪辑加工的过程,正确应称为「串本戏」。
7. 昆剧有流派之分吗?内地几个昆剧团,像上昆、浙昆、苏昆等表演上有什么差别吗?
京剧因为只有两种主要的调调,其他变化就靠艺人,所以有很多流派,而这些流派多半是因为转腔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特色,例如余派创始者嗓子好,比较多高腔,杨派嗓子比较低,就往下转腔等。但是,昆剧是定谱定调的,所以不太有所谓的「流派」。
目前大陆有七个昆剧团、院:浙江省京昆艺术学院、江苏省苏昆剧团、江苏省昆剧院、北方昆曲剧院、湖南昆剧团、上海昆剧团。各个昆剧团可能因地方所在,咬字有些区别,演出版本(字句、身段)略有不同;风格也会因师承或受其他地方戏影响有所不同。北方昆剧院的咬字基本上就很像京剧,所擅长的剧目也比较「北方」;苏州当地的昆剧团就比较「含蓄」;上海接触面广,各方「尝试」较多,但未必偏离「正宗」,且因为上海戏校最规范,且当时囊括最多的昆曲传字辈艺人执教,因此昆剧的根基比较稳固且全面,行当齐全。
8. 昆剧代表性艺人有哪些?
俞振飞可说是昆曲表演艺术家中不可不知的一号人物。他出生在曲家,六岁从父习曲,十四岁起先后拜沈锡卿、沈月泉等名师学艺。虽然启蒙甚早,却年近三十才正式下海当专业演员。他能京能昆,曾先后与张君秋合作《王堂春》、梅兰芳合作《断桥》和《游园惊梦》戏曲影片拍摄,留下珍贵纪录,与京剧名家程砚秋合作六年间,红遍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一九四一年应聘赴上海,担任第一任上海戏曲学校校长,也兼任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
俞振飞扮相俊秀,尤其以扮演巾生、表现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天生一副好嗓,唱曲时注重「字、音、气、节」,创造了讲究声律、韵味的唱法,发展了「俞派」唱法。门下的学生百余人,其中,专攻大冠生的蔡正仁音色宽厚宏亮,表演洒脱大方,得自他的真传,有「小俞振飞」的美誉。另一位专攻小生的岳美缇也颇有俞派小生所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尤其以《牡丹亭》中的柳梦梅最为人称道。
9.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究竟它的魅力在哪里?
以文学性来说,昆剧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单单看剧本,就有美不胜收的感受,其中又有很多才子佳人的爱情戏码,很能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再者,昆曲音乐行腔圆润优美,缠绵婉转,在演唱技巧上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著重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悠扬徐缓,使昆曲音乐婉丽妩媚,以一唱三叹著称。而且,因为昆曲没有过门(间奏),演员必须边唱边作工,身段作表更为细腻繁复,载歌载舞的情况远胜京剧。总的来说,就像大力提倡昆曲的白先勇所说:「昆曲无它,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词藻美。」
10.到哪里可以学昆曲?平常到哪里可以听昆曲?
昆曲在早期多经由大陆旅台人士引进,其中大多数是文教界人士,他们沿袭大陆的曲社形式,定期举办曲会或同期,曲友间相互交流曲艺,时而也登台票戏。政府也曾于一九九一年起,举办「昆剧传习计划」推动昆曲薪传工作,前后将近十年,传习计划的师资几乎包括了大陆所有的昆剧知名演员和教师,在国内培养了一批演员和许多欣赏爱好者。
台湾目前有四支活动力比较旺盛的业余昆曲剧团:水磨曲集、台湾昆剧团、台北昆剧团和兰庭昆剧团,每年不定期举行公演,也推行研习课程。而新象、雅韵韵与石头出版社也不定期引进大陆昆剧团来台公演。此外,一些大专院校,如台大、政大、师大、东吴校内也都设有昆曲社团,每学期于校内、外公演。
如果要欣赏经典版本的演出,西门町长沙路有一家「阳春」,可以找到许多早期昆剧演出的珍贵影像史料。
天才班讲师|杨汗如 台北艺术大学剧场研究所硕士,台湾新生代昆曲演员,专攻小生
天才班班长|廖俊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