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可夫斯基与家人摄于1848年,左一即为柴可夫斯基。(本刊资料室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以情织曲.谜样人生—柴可夫斯基

从「搪瓷娃娃」到「悲怆大师」

拨开柴可夫斯基的生平迷雾

柴可夫斯基害羞而敏感的个性,让他在大众面前容易神经紧张。而因为从小就表现出高度的神经质与想像力,对于周遭的人、事、物有异于常人的感受,他的家庭教师芳妮便曾说他是个「搪瓷娃娃」。而这忧郁的特质却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特色,使得他的音乐更直接地撼动听者们的心,进而以「悲怆大师」的名号取而代之。

柴可夫斯基害羞而敏感的个性,让他在大众面前容易神经紧张。而因为从小就表现出高度的神经质与想像力,对于周遭的人、事、物有异于常人的感受,他的家庭教师芳妮便曾说他是个「搪瓷娃娃」。而这忧郁的特质却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特色,使得他的音乐更直接地撼动听者们的心,进而以「悲怆大师」的名号取而代之。

NSO「发现柴可夫斯基」系列

1—致最亲密的朋友

9/9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指挥/吕绍嘉  钢琴/罗杰.穆拉洛

2—美丽的回忆

9/30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指挥/汉斯‧洛特曼  钢琴/波哥雷里奇

3—悲怆绝响

10/14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指挥/简文彬  小提琴/李宜锦

4—爱恋迷情

11/18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指挥/叶咏诗  大提琴/朱利安.洛伊韦伯

5—田园时光

12/9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指挥/尼可莱.阿雷席夫  定音鼓/连雅文

6—冬日之梦

2008/1/13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指挥/简文彬  钢琴/薇莎拉丝

7—迈向光明

2008/3/9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指挥/鲁道夫.巴夏

8—纯真年代

2008/4/20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指挥/简文彬  长笛/安德石  竖琴/解瑄

9—挥洒奔腾

2008/5/11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指挥/亚历山大.维德尼可夫  小提琴/明兹

10—情.诗.交响

2008/6/15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指挥/吕绍嘉  大提琴/王健

INFO 02-33939888

十九世纪末期,是一个全欧洲古典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窜升到巅峰与迅速崩盘的时代,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身处的,正好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尾声与民族主义高涨的这个年代。俄国在从彼得大帝西化政策开始,经过十八世纪的努力,一直到了十九世纪,成果已经相当惊人。在各个领域上,已培养出不少举世闻名的巨擘,如文学上的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evsky)、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等人,音乐上更是蓬勃发展,如葛令卡(Mikhail Ivanovich Glinka)、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y  Rimsky-Korsakov)、包罗定(Alexander Borodin)、穆索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等。在这些人辛勤的耕耘之下,俄国也逐渐成为欧洲文化史中重要的一环。

被誉为俄国乐坛上最伟大的创作者之一,柴可夫斯基从小并未像诸多音乐家一样显露才能,因此无论他如何热中音乐,为了日后的出路著想,只好选择圣彼得堡的法律学校就读,毕业之后,还任职过法务部的书记官呢!幸运的是,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在一八五九年于圣彼得堡设立俄罗斯音乐协会,开始将西欧音乐的传统移植到俄罗斯。采自由学习制度的环境,正适合柴可夫斯基,因此直接师事安东.鲁宾斯坦的他,随即改变了之前业余的艺术观,展露了过去不太显眼的音乐才能,逐渐增加自信心。别看他后期站在指挥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害羞而敏感的个性,让他在大众面前容易神经紧张。而因为从小就表现出高度的神经质与想像力,对于周遭的人、事、物有异于常人的感受,他的家庭教师芳妮便曾说他是个「搪瓷娃娃」。但是这忧郁的特质却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特色,使得他的音乐更直接地撼动听者们的心,进而以「悲怆大师」的名号取而代之。

敏感多愁的感情世界

柴可夫斯基腼腆的个性也显现在他的感情世界中。一八六八年他在圣彼得堡邂遘了比利时女歌手德雷希.阿尔托(Désirée Artôt)。她称赞他的音乐,他也喜欢上较为年长的她,两人交往到订婚后,阿尔托却在周遭的妨碍中,嫁给了一位西班牙歌手,这段恋情也就这么宣告结束。

与梅克夫人(Badezhda Filaretovna von Meck)的相识,无论在作曲与生活上对柴可夫斯基来讲皆影响甚钜。透过尼可莱.鲁宾斯坦(Nikolay Rubinstein)和柯戴克(Josif Kotek)的介绍,对音乐有高度素养的铁路钜子遗孀梅克夫人,答应提供柴可夫斯基每年六千卢布的赞助。事实上,长达十三年的资助并非仅止于简单上的金援,期间频繁的书信往来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题献,都显示了其间微妙的关系。但令人费解的是,虽然两人一生除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相遇外,从未有过正式的会面。而一八七七年柴氏使出浑身解数全力创作的f小调第四号交响曲,就是为了呈现给梅克夫人而写的第一首巨著。从柴可夫斯基寄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就可以了解这个作曲家的心路历程。这首被他们两人暱称为「我们的」交响曲,在柴可夫斯基的努力之下,不仅使得他终于超越了老师鲁宾斯坦和自己过去所写的三阙交响曲,更开创了俄罗斯交响曲的新领域。然而梅克夫人年金的奥援在一八九○年居然无预警地以宣称破产为由而中止,信件也随之断绝。此时柴可夫斯基虽己是名满天下,并不需要此款项,但他仍深受打击。

与梅克夫人往来当中,柴可夫斯基结过一个有如旋风式的婚姻。在他于莫斯科音乐院教书时,一名偏执的女学生安东妮雅.米留可娃(Antonina Miliukova)以大量情书攻势疯狂倒追他,扬言非他不嫁,甚至以死要胁。当时柴可夫斯基迷上普希金(Pushkin)的诗作《尤金‧奥涅金》Eugene Onegin,正打算改编成歌剧。由于诗作中的主角尤金年轻时拒绝了塔季扬娜以致后来终生都活在悔恨当中,入戏太深的柴可夫斯基将自己想成尤金,认为自己不应回绝这段感情而结婚。谁知蜜月还没结束,柴可夫斯基就已经濒临崩溃。周遭的朋友们都看得出来他的状况很不好,但是没有人知道严重性。婚后两周,他企图在冰冷的莫斯科河中自杀,也因此染上严重的肺炎。精神上完全极度衰弱的柴可夫斯基逃到圣彼得堡,他的弟弟安纳托利(Anatoly)将他送到邻近的旅馆,柴可夫斯基在那儿昏迷了整整两天。精神医师建议柴可夫斯基彻底改变生活型态,要他不要想尝试改善自己的婚姻。此后,柴可夫斯基再也没有见过安东妮雅,并且到死为止两人的婚姻关系都还保持著。

柴可夫斯基的感情世界扑朔迷离,他的一段短暂的婚姻、与女性们耐人寻味的感情,使得同性恋的倾向无法成立;若以异性恋者套之,那么与男性过甚的交往与倾心,又使显过于薄弱。但在安纳托利即将结婚时,柴可夫斯基又写了一封感人的信给他,提到「有时候我真的很希望能够被一个女人温柔的触摸与疼爱。我常幻想被一个慈爱的女人所拥抱,我能够躺在他的腿上亲吻著她……」注1但有学者认为这只是他对母亲思念的转嫁,并非爱情。有人说柴可夫斯基是因为挚爱的母亲因霍乱去世,不但造成他终生的伤痕,同时也形成他拒绝异性肉体的柏拉图式女性观,以致产生所谓「同性恋倾向的指摘」。也有人说他是位精神上向往女性的同性恋者,但无论如何,这个答案只有他本人才能揭晓!

湮没难辨的死亡之谜

柴可夫斯基同性恋的故事纷纷扰扰,传说的对象中有他法律系的同学、音乐院的学生。但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却是他与妹妹亚历桑德拉的儿子佛拉德米尔.大卫朵夫(Vladimir Lvovich Davidov)的不伦之恋。一八八四年,当佛拉德米尔十三岁时,柴可夫斯基第一次注意到小姪子已经长成美少年,他曾经透露:「鲍伯在我生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现在似乎开始衡量我的爱慕。我确实渴慕他,而且愈来愈强烈……」(注2)但那时,同性恋被认为低秽的罪恶,不堪言宣,生性敏感的柴可夫斯基肯定备受压力。一八九三年柴可夫斯基亲手指挥第六号交响曲在圣彼得堡举行首演。这首属于他艺术总结的交响曲,各处贯穿的悲观主义,明显应该具有某种标题。但作曲者却仅留下一具暗示的话:「标题是谜,各自推测。」九天后他的骤逝引发外界联想,官方说法是因当时霍乱流行,柴可夫斯基误饮生水染病而死,也有一说是因害怕同性恋倾向破坏名声而被高官逼迫吞食砒霜自杀而死。更有人相信柴可夫斯基题献给当时才只有十一、二岁姪儿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像一封没有文字,却带著泪水的遗书。但无论这死亡之疑的谜底为何,柴可夫斯基传奇性的一生,以及那略带愁怅的优美弦律,都成为世人关注与咀嚼的焦点。

1.见网路维基百科(Wikipedia),「柴可夫斯基」条目。

2.参见《发现浪漫俄罗斯:柴可夫斯基教你的十一堂课》一书,胡耿铭,第十课〈柴可夫斯基的感情世界〉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老柴游记  六大景点

莫斯科音乐院

俄罗斯举世闻名的音乐教育重镇,是由杰出钢琴家、指挥家暨音乐推广者也是安东.鲁宾斯坦之弟——尼可莱.鲁宾斯坦(Nikolay Rubinstein),于1866年9月1日创立。从创建的第一天起就聘请了刚从圣彼得堡音乐院毕业的柴可夫斯基到这里教授作曲。为了纪念柴可夫斯基的伟大贡献,此校后来改名为「纪念柴可夫斯基莫斯科音乐院」。与莫斯科音乐学院有渊源的音乐家包括了:柴可夫斯基、塔涅耶夫、史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等人。

圣彼得堡音乐院

圣彼德堡音乐学院创建于1862年,它是俄国最古老的音乐学院。由当年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先设立音乐教室,进而发展成为音乐院。1865年从这里毕业的柴可夫斯基是音乐学院的骄傲。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拉赫玛尼诺夫、浦罗柯菲夫、萧斯塔可维奇等人都曾在此就读。

圣彼得堡法律学院

1835设立,是一所培养贵族阶级出身的法律学校,在1850年到1859年之间,柴可夫斯基正是在此就读。当时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首都,音乐、芭蕾,歌剧等活动频繁。柴可夫斯基在校时就热中于这些活动。并同时追随一位德国教授学习钢琴,1859年毕业后,进入法务部就职。

波修瓦剧院

莫斯科的波修瓦歌剧院的建筑外观,由正面看来有八根圆柱,在希腊式的建筑上立有青铜铸的希腊神像。象征太阳神和艺术的守护神阿波罗,手拿竖琴,正驾驭著四头二轮马车凌空飞驰。这幢古典又雄伟的建筑物建于1780年,已有150年历史的老剧场,曾经遭遇过几次祝融之灾,多次整修,早已面临老旧重建等的问题了。波修瓦剧院的芭蕾舞团是世界著名的,也开创了俄罗斯芭蕾的黄金时代。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就是在这里首演。

克林故居

距离圣彼得堡市西北边八十公里之处,是柴可夫斯基最后居住的地方。当时他为了不愿因太多的社交生活而影响创作,因此从莫斯科搬到克林来。克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一个高丘之上。在此居住的九年中,柴可夫斯基完成许多作品,如《第五号》与《第六号》交响曲,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钳》,以及歌剧《女巫》等。他的弟弟在他去世之后,将住处买下,捐出他生前的日记、书信、文章、相簿等珍藏品,设立了柴可夫斯基博物馆。目前已成为国立柴可夫斯基博物馆。

马林斯基剧院

马林斯基剧院建于1859年至1860年间,内部的装潢和欧洲的剧院相同,奢华富贵。初建时,是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皇后玛利亚之名命名。经过时代变迁,由圣彼得堡皇家剧院,改名为基洛夫剧院,直到苏联解体后又恢复到象征帝俄辉煌时代的马林斯基剧院。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睡美人》、《胡桃钳》就是在这里首演的。特别是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睡美人》首演之后,将俄罗斯芭蕾舞团带入了国际舞台,也开始了俄罗斯歌剧的黄金时代。

参考资料:《发现浪漫俄罗斯:柴可夫斯基教你的十一堂课》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