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歌剧不用说的,而要用唱的呢?
义大利文或德文歌剧根本听不懂,为什么不用中文唱咧?
什么是庄歌剧,什么是喜歌剧呢?
一、二月接连著多场精采的歌剧演出,有莫札特庄歌剧《克里特王:依多美聂欧》,两厅院歌剧工作坊的「歌剧风华」,还有应香港艺术节之邀演出的帕尔马皇家歌剧院《弄臣》,想品味不同形式的歌剧演出,这正是最好时机。
本刊特邀国内的歌剧研究权威、台湾师大音乐系的曾道雄教授,为想轻松走进歌剧殿堂的你,打开这扇五彩缤纷的华丽大门……
《克里特王:依多美聂欧》与「歌剧风华」
莫札特歌剧《克里特王:伊多美聂欧》
1/17~18 7:00pm
1/19 2:30pm
台北国家戏剧院
INFO 02-28741952
两厅院歌剧工作坊系列之「歌剧风华」
2/2 7:30pm
2/3 2:30pm
台北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1.歌剧的创作是先写剧本,还是先作曲子?
歌剧创作当然是要从剧本开始,如果我们说写剧本是凿运河,那么乐曲就是后面流过来的水,运河往那边凿,水就往那边流,这其中是有前后关系。当然不可能每个作曲家都像华格纳那般,自己写剧本,所以一般来讲,剧作家与音乐家都会在创作之先沟通,以免发生剧本过于冗长,或者音乐经常盖过优美诗词的争议。例如莫札特在《依多美聂欧》Idomeneo剧本写作之时,便曾经要求这位教堂剧作家帮他多加一个四重唱,来突显这出歌剧的庄严感。
歌剧剧本原文为Libretto,Libro拉丁文是「书」,Libretto是「小书」,因为当时歌剧剧本都很像口袋书一样小,因此后来Libretto便成为歌剧剧本的专有名词。
2.什么是庄歌剧,什么是喜歌剧?
庄歌剧原文是Opera Seria,而Seria就是英文的serious,也就是严肃、庄严的意思。(人说十八世纪的歌手,十九世纪的钢琴家,二十世纪的指挥,二十一世纪的作曲家,各领风骚一世纪)十八世纪的歌手地位很高,当时的庄歌剧大都是选用了一个神话、历史或传奇性的题材,设法能给歌手有发挥的机会。因为那时的西洋音乐已经找到所谓的Bel Canto,也就是美声唱法。剧作家与音乐家无不设计机会让歌手展现,尤其是华彩乐段(Cadenza),歌手得以将声音炫技到极致,甚至到十来分钟。然而慢慢地这样的歌剧变得浮夸,也因此有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的歌剧改革,他主张歌剧忠於戏剧之进行,不要旁生枝节。
喜歌剧Opera Buffa,并不是嬉笑怒骂,而是题材比较诙谐、生动、生活化。但用这个题材,作曲家一样可以写作非常伟大的作品。例如莫札特的《唐乔望尼》、《费加洛婚礼》、《女人皆如是》等等。不论是庄歌剧或是喜歌剧,音乐价值都是一样重要。
3.为什么我在歌剧里面看到合唱团呢?它的角色是什么?
西洋音乐传统远溯自古希腊悲剧,当时包含了一个合唱队,合唱队是一种游离剧场形式,可以是剧中的演员,也可以成为旁观者,叙述剧情的忧虑、恐惧、愤怒、雀跃。合唱队是一出戏里的基础,嬗递延伸到西洋歌剧,便成为一个传统,不像东方的戏剧,著重的是比较个人的演出,因此较没有类似西方合唱队的演出形式,大部分也多是排场的比较多。
希腊悲剧中,合唱团本身大多的角色都是平民、士卒、仆人、工人、俘虏等,但特别的是,他们的念词优雅。反而是那些贵族等角色所讲的话比较白话,原因应该是合唱队是一种情绪的吟咏与渲染,可以较为优雅;而主角所讲的话则要让大家听懂,其实是为了戏剧的要求。
延续这个传统,到了歌剧中,遇到大的场面或是剧情高潮时,便有合唱团进入其中。
4.用说的不是比较清楚,为什么歌剧都要用唱的呢?
如果一个感情用语言说出来,不能够代表感情深度的时候,便可能进入到吟咏,但若吟咏还不能表达心中的热忱与深度时,便化为歌唱。倘若连歌唱都不能够表达极致时,就可能进入绝对音乐,达到不能言喻的境界,在绝对音乐中,语文的功能即被舍弃。所以为什么不用说的?因为说的已经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的深度,因此藉用音乐的力量来抒发喜怒哀乐。歌剧便是将歌唱及戏剧两股的力量交织在一起,产生更大的力量。
歌剧的核心价值在音乐,因为音乐隐藏了很多戏剧的密码,一个导演必须要清楚了解这一点,让这个密码释放。歌剧的音乐主掌著整个戏剧的进行,灯光、舞台动作等都必须要配合,不能相抵触,明白歌唱与器乐交织在其中,感情的份量才能充分表达。
5.为什么在幕开之前要演奏序曲?
序曲(Overture)在歌剧中多少有暖身的作用,另外,歌剧的意涵都会浓缩在序曲里面。有时候音乐的主题会在序曲中先被演奏来做预示,例如莫札特的《唐乔望尼》序曲中便有石像敲门的声音以及主人翁游戏人间的音乐等等。但这不是绝对的,如《费加洛婚礼》的序曲,则仅是提示剧的神韵和气氛,却不是明确地将动机主题演奏出来。在功能上,除了提示戏剧的剧情之外,也有让观众心情安定下来,以准备欣赏演出。
但很多歌剧也已经省略掉序曲的演奏而直接进入剧情,像理查史特劳斯的《莎乐美》等等。但不要小看序曲,它后来被单独演奏,成为交响曲的前身。
6.为什么歌剧要分幕、景、场呢?它有固定的数量吗?
它没有固定的数量,但也不能太多。十八世纪歌剧慢慢有号码歌剧产生,像《魔笛》就有二十一首,《费加洛婚礼》则是二十八首。譬如:第一首可能是一首歌,第二首可能是重唱,第三首可能是合唱,第四首可能是进行曲等等的排列。十九世纪之后,如华格纳,在他的《漂泊的荷兰人》仍有号码,但到《唐怀瑟》时就被拿掉了,以场景取代。一景中可以分几场,幕里又可以换几景,用意在它的机能,其中,可让观众欣赏相当丰富的剧情变化。
7.外文的歌剧都听不懂,为什么要照唱呢?
在国内我也曾经做过几次将歌剧完全翻成中文,或是演唱时用德文或义大利文,对白与宣叙调时用中文。但为什么要用原文唱呢?因为作曲时是以原文写的,如果用别的语文,多少都会伤害到它的音乐。在相同的音符或乐句里换成中文,尤其中文又有四声的声韵,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们以原文唱的用意,是不想破坏它原有的语韵。如此一来,补救的方法就是在戏剧的进行中提供中文字幕了,但来看戏的观众并不是来读剧本的,所以字幕也必须要清楚简洁,让观众可以有时间多看戏。
8.是不是主角都得要男高音跟女高音呢?
虽然歌剧中的主角有很大的部分都是男高音跟女高音,如威尔第的《茶花女》,古诺的《罗密欧与茱丽叶》,男女主角都是高音,但却也不是一定全都需要如此。用男高音和女高音的用意是为了要表现抒情,或者在高音的部分更有发挥的空间,然而也有为数众多、并且相当著名的歌剧都不套用这个规矩。例如《唐乔望尼》主角是男低音;《卡门》是次女高音或是女中音;《马克白》是男中音;而巴尔托克的《蓝胡子》也是男中音。
9.乐团的地位就是为歌剧角色伴奏的吗?
乐团看起来好像好像是在为歌剧伴奏,但事实上,音乐的价值是整出歌剧的核心。乐团所演出的音乐不演戏,就已经具备了戏剧的机能了。例如华格纳所主张的「乐剧」(Music Drama),管弦乐是凌驾在所有演唱者之上的。他在歌剧中所架构的「主导动机」(Leit Motif),就是用特定的乐句,使用包括从两个音到一整个乐句,来暗示剧情中出现的人物、个性、事件,甚至意念、爱情等等。因此,乐团的角色绝对不是只有伴奏而已,反之,音乐是居于歌剧的主导地位。
10.歌剧「音乐会形式」的表演是什么意思呢?
一出歌剧的上演,除了幕前幕后的成员之外,加上场地、舞台、灯光、道具、服装、布景等,所需要的花费是不仅相当庞大,且费时费工、复杂又繁琐,因此有很多的歌剧变通的方法就是采用另外的形式来取代。「音乐会形式」(Concert Form)就是不演戏也不著戏服,只以音乐会的方式演唱。如此一来,便是将歌剧的欣赏集中在音乐的美,而省略了戏剧的部分。但即使是用音乐会的演出形式,在音乐上的内容却都是一样的。就像我们听歌剧的CD一样,依旧可以欣赏到音乐与歌剧演唱的美。
另外,常见的演出形式还有所谓的「复合式音乐会」(Semi Concert Form),就是有简单的走位及灯光,但可穿著戏服或音乐会礼服表演。而「歌剧选粹」(Opera Higklights),就是在不同的歌剧中,选取受人喜爱的段落来演唱而不从头唱完,观众可以一次欣赏很多歌剧好听的选粹。
品尝那多样风味的歌剧Buffet!
多首绝美的咏唱调、吟咏、重唱、合唱,弦歌不断,有如成串的珍珠!莫札特的庄严歌剧《依多美聂欧》Idomeneo,是一部少有的经典巨作,而两厅院「歌剧工作坊」系列所呈现的「歌剧风华」,更是歌剧中,受人喜爱的歌剧选粹。
将在台湾的首次演出的《依多美聂欧》,是一个叙说著木马屠城后,特洛伊公主的灾难与因爱而重生的故事。「莫札特的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可说是天衣无缝,他的每个乐句几乎都隐藏著戏剧的密码,时隐时现、处处是玄机。」担任此剧歌剧导演暨指挥曾道雄指出:「我认为实践歌剧改革家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返璞归真的理想,最佳的作品便是莫札特的《依多美聂欧》」。他认为莫札特的歌剧大约可区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廷续十八世纪前期的庄歌剧(Opera Seria);二是他发扬光大的喜歌剧(Opera Buffa)如《费加洛婚礼》,前两者皆延用义大利文来演唱;三是以他的母语德语,用兼有说白与演唱的说唱剧(Singspiel)发展出的德语歌剧,如《魔笛 》。莫札特最为人熟知的是后两类,但却少人知道他剧力万钧的庄严歌剧,而《依多美聂欧 》,正是其此类作品的代表作。若未欣赏过莫札特的庄严歌剧,对他的歌剧认知也就不齐全。
「歌剧风华」则是由十七位台湾青年声乐家所组成,成员从两厅院的公开甄选中出线,皆具备古典声乐基础及诠释多国语言歌剧和各类型音乐的实力,不乏囊括国内外音乐比赛大奖的佼佼者。经过五个月的研习后,特别邀请德国汉堡歌剧院驻院导演珮塔.慕勒执导,演出十一出歌剧选粹,从德式轻歌剧《后宫诱逃》、歌剧女神卡拉丝最爱的义大利歌剧《诺玛》、捷克音乐教父史麦塔纳及波希米亚音乐代表作《交易新娘》、董尼才悌的喜歌剧杰作《唐.帕斯卡尔》,到以非裔美国人故事为背景的近代爵士歌剧《乞丐与荡妇》,最后更将在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法国歌剧之一《霍夫曼的故事》第三幕完整呈现中,为这页歌剧史的传奇乐章划上浪漫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