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塞尔英年早逝,让英国也难挡义大利歌剧的入侵。(本刊资料室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走进歌剧世界(上)

征服舞台四世纪的Prima Donna

看歌剧发展中几个改变历史的关键转折

从有史可考的第一出歌剧《达孚尼》在一五九七年诞生以来,歌剧这个演出形式,始终占据著剧院舞台的中心,也以各种变貌掳获各个年代乐迷的心。回顾这个风华绝代的Prima Donna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她的历史样貌,是如此多样繁复,如此迷魅动人……。

从有史可考的第一出歌剧《达孚尼》在一五九七年诞生以来,歌剧这个演出形式,始终占据著剧院舞台的中心,也以各种变貌掳获各个年代乐迷的心。回顾这个风华绝代的Prima Donna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她的历史样貌,是如此多样繁复,如此迷魅动人……。

歌剧起源的那一个精确点,如今看来有点模糊,不一定那么容易考证,或那么必要。但有种说法表示,「歌剧的前身就是希腊悲剧」,希腊悲剧当年的样貌,就是带有音乐的戏剧演出,只不过到了今天音乐早已都佚失。

总之,今天我们熟悉的西方歌剧“Opera"这个字,是从拉丁语的「作品」(Opus)的复数演变而来,是在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众多被复活、重新赋予生命的许多艺术中的一种表演形式。之后,快速发展,席卷以罗马为首的义大利各城市,甚至风靡法国、德国、英国等地。

对于歌剧这个戏剧与音乐一样重要的表演形式来说,能够诞生问世与观众见面,当然不能缺少剧作家与作曲者这两个角色,他们一个就像是歌剧的「父亲」、一个则是歌剧的「母亲」。

歌剧的黎明

歌剧史上第一个大家还记得名字的婴儿,是诞生于一五九七年佛罗伦斯的巴尔第伯爵家里的《达孚尼》Dafne,它的「父亲」是诗人剧作家李努契尼,「母亲」则是雅可波裴里(Jacopo Peri,1561-1633)。这是音乐学者公认的史上第一出歌剧,只不过这出《达孚尼》大半的内容都佚失了。另一出在歌剧起源也偶尔会被提到的,是一六○○年法王亨利四世与麦迪奇家族联姻上演的《尤里笛丝》Euridice一样由李努契尼编剧、雅可波裴里作曲,此剧则完整保存至今。

以雅可波裴里为首的佛罗伦斯早期歌剧,不仅复兴了希腊悲剧,也融合过去的牧歌剧、幕间剧、歌谣剧等等,更重要的是风靡了各个义大利大城。

义大利歌剧的盛况是从当时欧洲的「文化首都」威尼斯开始的,一六三七年三月六日史上第一座公共歌剧院,在威尼斯的圣卡西亚诺剧院诞生,从佛罗伦斯歌剧《达孚尼》问世至今,短短四十年的时间,义大利乐迷拥有第一座歌剧院。

此时,威尼斯的歌剧巨匠蒙台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也出现了,他强化管弦编制,让歌剧从原本的文学味较浓,变成更具音乐性,这是相当关键的转变。他写于一六○七年的《奥菲欧》L’Orefeo也是在现代剧场里上演的最古老的剧作。尽管一生写有廿一出歌剧,但我们仅知少数如《奥菲欧》、《尤里西斯返乡》、《波佩亚的加冕》等。当时「威尼斯帮」的知名歌剧作曲家还包括切斯蒂(Marc Antonio Cesti,1623-1669)、卡瓦里耶里(Emilio del Cavalieri,1550-1602)。

拥抱观众风糜欧陆

十七世纪时,歌剧以威尼斯、罗马、佛罗伦斯三大城为基地,从义大利向欧陆进军,掀起一波风潮。当时在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强力主导著用法语宣叙、插入舞剧的法国宫廷歌剧,卢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成为完成他要求的第一人,他留有作品《阿密德》Armide、《阿提斯》Atys,之后另有追随者拉摩(Jean-Philippe Rameau)。

在英国普塞尔(Henry Purcell,1659-1695)写有《狄多与阿尼尔斯》Dido and Aeneas,而他多数的作品今日也都还保留著,不过因卅六岁英年早逝,让英国也难挡义大利歌剧的入侵。而早期德国歌剧是一六二七年上演的舒兹(Heinrich Schutz,1585-1627)作品《达孚尼》,不过随后也被义大利歌剧打得抬不起头,甚至中断发展,直到韦伯出现才复兴德国的浪漫歌剧。

到了十八世纪义大利歌剧的实力依旧不可小觑,裴高累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latti,1660-1725)为首的拿坡里乐派,发展有别于巴洛克格调高雅的歌剧,他们著重身边的事务,以通俗的手法影响了法国喜歌剧、英国的诗歌剧。

提高格调与大一统整合

当歌剧越来越受欢迎,拥有越多观众时,也有另外一股力量,努力想提升歌剧的格调。在伦敦发展的韩德尔,就以不同于拿坡里乐派的通俗,用更正统的手法写下《凯撒大帝》Giulio Cesare、《塞尔斯》Serse等剧,奠下他在歌剧史的地位。

另外,以维也纳为活动中心的德国作曲家葛路克(Christoph Wilibald Gluck,1714-1787)的歌剧改革,也是另外一个将歌剧从庸俗之路拉回艺术之域的关键。约在一七五○年,他接收拉摩法国宫廷剧的影响,唾弃没有内容的形式,强化剧本改革主张,并加上音乐的生动紧张感,发展出如同《奥菲欧与尤里笛丝》Orphee et Eurydice般的高格调歌剧。

葛路克歌剧改革之后,十九世纪巴黎开始流行大歌剧,麦亚白尔(Giacomo Meyerbeer,1791-1864)《魔鬼罗伯特》Robert le Diable,或是白辽士的《特洛伊人》Troyens即属此类。当时十九世纪前半义大利的主要流行,依然嗅得到拿坡里的风格,像董尼才悌《爱情灵药》,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贝里尼《清教徒》等,都是重视旋律性、听来轻快、曼妙、悦耳的剧目。

而当葛路克活跃在维也纳时,也出现集各家武功于一身的「歌剧界张无忌」,他就是音乐神童莫札特。他的歌剧题材新颖、种类众多、各融合各国各家之言,如《费加洛婚礼》、《唐乔望尼》、《魔笛》都是兼具市场与艺术性的作品,他的这几出作品更让同时期的歌剧显得黯淡无光。

不过,真正的德国浪漫歌剧的起点,应该算是韦伯《魔弹射手》,再这之前,真正够格展现德意志精神的歌剧,我们仅能看得到些许海顿以及贝多芬《费黛里奥》的身影。

两大巨人与后继者

一八一三这一年对歌剧的发展来说,格外重要。因为诞生了两位未来的歌剧巨星,分别是义大利的威尔第与德国的华格纳。

义大利歌剧发展到了威尔第可以说达到最为灿烂的高峰,他融合了数百年来义大利人对于歌剧的优良传统,更将这个表演形式的艺术水准提升,从早期的《艾纳尼》、《马克白》,到巅峰期《弄臣》、《游唱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命运之力》、《唐卡罗》、《阿伊达》,晚期的《奥泰罗》、《法斯塔夫》,错过哪一出都会是乐迷的遗憾。

之后义大利歌剧进入写实主义,接著马斯康尼《乡间骑士》、雷翁卡伐洛《弄臣》后面的,就是另外一颗义大利歌剧明星——浦契尼,他的《蝴蝶夫人》、《波希米亚人》、《杜兰朵公主》都有令人一听难忘的深情咏叹,音乐更呈现歌剧中最缠绵细腻的一面。

德国歌剧发展到了华格纳身上,他把剧本、音乐大权一手掌握,甚至包办所有的演出制作,他高举透过主导动机绵密勾画出来的「乐剧」,其中联演四夜的《尼贝龙指环》,以及拜鲁特音乐节,更是乐迷聊上数百年也不会烦腻的题材。

华格纳的后继者理查.史特劳斯,也有《莎乐美》、《艾雷克特拉》、《玫瑰骑士》、《奇想曲》、《在纳索斯岛的阿里安德》等多出杰作,他与华格纳完全掌控剧本的风格不同,主要搭配霍夫曼斯达尔(Hugo von Hofmannsthal)的剧本。有了华格纳与理查史特劳斯之后的歌剧史,音乐的色彩变得浓烈浑厚,但管弦之美似乎也走到极致。

德义之外与当代歌剧发展

俄国与东欧的歌剧是个独立于西欧的世界,葛令卡《露斯兰与鲁蜜拉》、穆索斯基《鲍利斯郭德诺夫》、柴科夫斯基《尤金.奥涅金》,奠下了俄国歌剧的基础,更让后继的浦罗柯菲夫、斯特拉温斯基有机会摇撼现代歌剧的大门。

在德义的夹击下,法国也发展出不少好歌剧,德利伯《拉克美》、马斯奈《玛侬》、夏邦铁《露易斯》、比才《卡门》等等,而德布西的《佩莉亚与梅莉桑》更为法国歌剧在新的世纪报名。捷克封面史麦塔纳写有《被出卖的新娘》,德弗札克都有九出歌剧,近代波兰知名的歌剧作曲家则有齐玛诺夫斯基、潘德烈斯基等人。

进入二十世纪,德奥歌剧依然生命力活跃,荀伯格、贝尔格、卡尔奥夫、横彻(Hans Hanze,1926-)。另外像义大利已经过世的知名指挥辛诺波里(Giuseppe Sinopoli,1946-)也有写歌剧。

英、美两国也未自外于歌剧发展,当代英国作曲家布列顿、提佩特都未缺席,美国的盖希文写出古典爵士跨界的《乞丐与荡妇》,而极限主义大师葛拉斯则有充满著隐喻的《沙滩上的爱因斯坦》。

四百多年来的歌剧发展恩怨,无论从流派、国别、作曲家或剧目任何一个角度面向出发,大概都很难三言两语论尽,任何一位爱乐者甚至是专家,面对它就像面对一头庞然巨象,仅能就自己的理解局部诠释。

所幸,对于欣赏者来说,每部歌剧都有独立的故事、完美的音乐,可以单独地、跳脱历史发展地来欣赏。今日歌剧看似式微,但其实随著历史不断地变貌,它早已盘根错节,犹如一条不死千足虫紧紧缠绕盘据著每颗乐迷的脑袋,直到永远……。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