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格曼(本刊资料室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剧作家.文本.剧场 / 婚姻场景

柏格曼 影剧双抱的编导大师

认识剧作家

柏格曼  影剧双抱的编导大师

声 称「剧场是妻子,电影是情妇」的瑞典大导演英玛.柏格曼,一生拍过六十二部电影,导演过一百七十多出戏剧及歌剧。世人最熟悉的是他的电影,几乎就是「艺术 电影」的代名词;妙的是,编剧出身的他,拍电影时编剧从不假他人之手,但在剧场里就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导别人的剧本,唯一的例外就是《婚姻场景》还是从电影 剧本改编而来,可以说是他电影与剧场导演生涯的难得「副产品」。

 

认识剧作家

柏格曼  影剧双抱的编导大师

声 称「剧场是妻子,电影是情妇」的瑞典大导演英玛.柏格曼,一生拍过六十二部电影,导演过一百七十多出戏剧及歌剧。世人最熟悉的是他的电影,几乎就是「艺术 电影」的代名词;妙的是,编剧出身的他,拍电影时编剧从不假他人之手,但在剧场里就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导别人的剧本,唯一的例外就是《婚姻场景》还是从电影 剧本改编而来,可以说是他电影与剧场导演生涯的难得「副产品」。

 

文字  鸿鸿 诗人、电影暨剧场导演

英 玛.柏格曼(Ingmar Bergman,1918-2007)生于瑞典,是一代电影及剧场大师,曾拍过六十二部电影,导演过一百七十多出戏剧及歌剧。世人熟悉的是他的电影成就。 在过去几个世代,只要讲到「艺术电影」,不管是褒是贬,影迷脑中跳出来的第一个名字,一定是柏格曼。

电影题材多元,部部精采卓绝

他 大学念的是艺术与文学,毕业后从编剧入行接触电影。五○年代起,他开始一部接一部拍出震慑人心的杰作:《第七封印》、《野草莓》、《假面》、《哭泣与耳 语》、《秋光奏鸣曲》等等,以风格化的构图与深刻自省的对白,表达现代人的孤独、焦虑,对人际关系与信仰的怀疑,探讨欲望与道德命题。虽然被视为知性导演 而备受崇拜,他却声称打死也不想只拍什么知性电影,他希望观众能够「感觉」他的电影,胜过理解,因而片中的情欲部分十分重要。他以塑造女性角色闻名,善于 探索女性内在的七情六欲,也造就不少女演员闻名国际。然而也有女性主义者抨击他片中的女性太脆弱又太冷酷,颇有抹黑之嫌。

柏格曼擅长以低成 本拍摄精致的作品。他的电影类型与题材多变,从中世纪寓言、喜闹剧、战争、精神分裂、亲子与夫妻关系,乃至歌剧电影《魔笛》,无不精采卓绝。虽然一九八二 年拍完自传性的《芬妮与亚历山大》就宣布退出影坛,专注在剧场导演,但他仍持续执导电视电影、以及写作剧本,由比利.奥古斯特、丽芙.乌嫚等人担任导演拍 成电影。他的最后影像遗作是二○○三年,以八十四岁高龄完成的《婚姻场景》续集《夕阳舞曲》。

剧场是妻子,电影是情妇

柏 格曼毕生是剧场和电影的双栖导演。他声称剧场是妻子,电影是情妇,显然他一辈子都不想从一而终。电影他是编导全才,从没有导过别人的剧本,除了《魔笛》 (也可见出他多爱莫札特);但身为剧场导演却完全相反,柏格曼只导别人的剧本——《婚姻场景》是仅有的例外,而且还是从电影剧本改编而来,可以说是他电影 与剧场导演生涯的难得「副产品」,但却深受广泛钟爱。

柏格曼走的是文本剧场路线,他拿手的是古典的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马克白》、 《第十二夜》)、莫里哀(《伪君子》、《唐璜》、《恨世者》),以迄现代的贡布洛维奇(《伊沃娜,柏甘达的公主》)。其中,他导演的易卜生系列家庭剧与史 特林堡《梦幻剧》、《鬼魂奏鸣曲》精准强劲,已成剧场史的经典制作。他的剧场作品,由瑞典国家剧院制作三岛由纪夫的《沙德侯爵夫人》曾于一九九三年来台, 在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的舞蹈厅演出。以仿能剧舞台的形式演出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情色作家轶事,乾净的舞台美学、鲜明的形体设计、风格化的走位调度,令人印象深 刻。

虽然惯常从文本出发,但柏格曼的导演方法却十分依赖集体工作。他认为,剧场的要素有三:文本、演员、还有观众。因此,导演最重要的是对 文本的重新诠释、对演员集体的风格化提升、以及如何塑造观众的想像力。他曾在慕尼黑以几件家具、一座空台,演出契诃夫的《三姊妹》。他强调他的剧场艺术在 于「直觉」与「实用」——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达到效果。因而,他从不坚持任何既定方法,而是以不同眼光处理不同文本提出的问题。

痛恨「方法演技」,著重从文本找出表演

他 强调剧场和电影的美学其实截然不同。剧场的奥秘在于「不」给观众看到什么,促使观众以想像达到更佳效果。当然有时他也在电影里使用这招,例如《假面》里的 著名段落:当护士叙述一件她女友与两个男孩发生的性爱场景,画面反常地并未情境重现,而只看见聆听者——病患的嘴唇,整段叙述却显得无比色情。

在 剧场表演上,柏格曼痛恨「方法演技」。他以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俄国派得上用场的方法,却被美国人(如方法演技宗师Lee Strasberg)以讹传讹。他形容看方法演技的演员表演,就像看一群人坐在一起集体给自己的灵魂自慰。最好的表演方法,柏格曼以为,就是细细研读文 本,从中间找到真实的节奏,然后所需的表演方法自然会出现。

《婚姻场景》所需的表演是什么?相信也就在柏格曼的字里行间。

 

文本导读

从电视、电影到剧场的《婚姻场景》

《婚姻场景》的电影版比较啰唆,剧场版从头到尾台上除了这对夫妻外别无他人。以八个段落呈现夫妻从针锋相对的共处,到分开后开始互相了解互相宽容的转变。角色的强弱地位几度逆转,爱与恨、同情与冷漠也反复纠缠。

 

文字  鸿鸿 诗人、电影暨剧场导演

《婚姻场景》原为柏格曼一九七三年拍摄的电视电影,分为六集,全长295分钟,后来又剪成168分钟的电影版行世。主演的丽芙.乌嫚和厄兰.约瑟夫森都是柏格曼的班底。剧情描述一对夫妇从恩爱到仳离到重逢的种种情感阶段,是描述当代中产阶级婚姻最为精准犀利的经典。

电影版见情感痕迹,剧场版又精炼铺陈

不嫌八卦,影片成就和导演与女主角的情感经验应该颇有关联。丽芙和柏格曼的非婚生女儿生于一九六六年(当时两人都各另有配偶)。演出《婚姻场景》时,柏格曼已迈入第五度婚姻,而丽芙也已和第一任丈夫离婚。复杂的情感痕迹,历历可见于编剧与表演的丰富层次中。丽芙因此片的醒目形象,而成为七○年代女性主义者和文化界的偶像,个人的表演生涯也登上高峰。

《婚姻场景》的剧场版由柏格曼自行改编,首演于一九八一年。当时他正任德国慕尼黑市立剧院的专职导演,推出了一个极具野心的计划:改编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史特林堡的《茱莉小姐》,和《婚姻场景》同时演出——长达四小时的《娜拉—茱莉》在市立剧院的大舞台搬演,而三小时的《婚姻场景》则在对街123人座的小剧场。柏格曼戏称这系列不是「三部曲」而毋宁是一个「三角关系」,表现男女关系的三种面向。

柏格曼自认,《婚姻场景》的电影版比较啰唆,剧场版从头到尾台上除了这对夫妻外别无他人。以八个段落呈现夫妻从针锋相对的共处,到分开后开始互相了解互相宽容的转变。角色的强弱地位几度逆转,爱与恨、同情与冷漠也反复纠缠。

最贴近日常生活的作品,演员飙演技的梦幻剧码

剧中还设计演员在场景转换时,以演员身分直接跟观众交谈,效果惊人。例如在电影中极为动人的一景:妻子玛丽安堕胎后丈夫来看望,妻子陷入懊悔与绝望中。在剧场里,当两人协议要生下小孩之后,紧接著妻子转头对观众说出:「两星期后,玛丽安接受了一个小手术。」把强烈的情感撞击留给观众去想像、去承受。两个版本的差别可见一斑。

《婚姻场景》可能是柏格曼最贴近日常生活的作品,也是演员飙演技的梦幻戏码。表演课堂上常被拿来练习,例如一九九四年波兰导演奇士劳斯基在阿姆斯特丹开设给年轻电影导演的大师课时,即以此剧作为练习本。

 

延伸阅读

鸿鸿译,《婚姻场景》,台北:唐山出版,2000

 

剧场诠释

 

疏离与入戏的共存

李建常 赤裸呈现《婚姻场景》

暱称柏格曼为「柏老」的李建常,收敛起爱玩的个性,借此作品向去年离世的「柏老」致敬。延续柏格曼的想法,舞台将保留裸台方式,以灯光切割出表演区位,演员出入其间,呈现台上台下,虚幻情节与真实人生的对照。

 

文字  廖俊逞

一改在《暗杀》系列作品中,对剧场生态的犀利嘲讽,一副玩世不恭、桀骜不驯的「愤青」调调,步入前中年的剧场导演李建常,执导电影大师柏格曼遗世的唯一舞台剧本《婚姻场景》,处理一对中产阶级男女在婚姻中从分歧、仳离到重逢的情感关系。暱称柏格曼为「柏老」的阿常,收敛起爱玩的个性,借此作品向去年离世的「柏老」致敬,却仍不忘批判「大师」「经典」在这个时代的意义,「经典?运气好的时候,得以被最新上映的电影拿来当作宣传稿引经据典一番;大师呢?大师是一个只有当他消失后你才突然意识到的人。」

不同情境的角色呈现,演员的强大挑战

柏格曼是很多影痴的艺术电影启蒙,但阿常说:「我接触到柏格曼的舞台剧本《婚姻场景》比接触到他的电影《第七封印》还要早,虽然前者比后者晚出现十几年,那是在表演课的片段练习中,我和同学排练了其中的一个片段。」多年之后,阿常再回头看这个剧本,他形容好像重新上了一次导演课,「这剧本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无论是在当时或是在三十年后的今天看来,它依然像一根针仔细地挑动我们的情感神经,偶尔又无预警且用力地刺透我们的表皮层,直捣皮下组织。」

整出戏由两个角色在不同情境的对话构成,两者间强弱地位几度逆转,爱与恨、同情与冷漠等情绪反复纠缠,对演员来说具备很大的挑战性。选角上,除了阿常的御用演员徐华谦外,另一个足以抗衡的女角,则由在多出林奕华作品中表现突出,令观众印象深刻,喜剧节奏精准的谢盈萱出饰。阿常表示,对比徐华谦忧郁深沉的角色线条,谢盈萱喜感明朗的舞台形象,提供剧中玛丽安的另一种想像。徐华谦说,这个本子是表演课堂上最佳教材,对他而言难度很高。

尊敬大师想法,裸台呈现虚实对照

柏格曼曾说:「我一直不喜欢布景、服装、化妆、还有一堆工作人员。我最中意的其实是排练场灯光、暂代的道具、演员身穿他们的排练服。此时我们的想像力才得以参与创造。一旦道具化妆服装通通就位,一切就成了事实。而事实,只会限制我们。」许多搬演版本以此作为诠释的依据,阿常表示,柏老的说法或许过于偏激,但他只是提醒我们,剧场表演中观看者与被观看者,入戏或清醒并不是矛盾,而是可以同时并存的。舞台将保留裸台方式,以灯光切割出表演区位,演员出入其间,呈现台上台下,虚幻情节与真实人生的对照。其他的,阿常不改戏谑口吻说,在导演手法上所企图呈现的特别技巧及对剧本的过度解读,都将视为不道德且对大师不敬的多余形式。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