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莉.哈乐黛(索尼音乐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老三大」永铭人心 新女伶色艺逼人

不同世代爵士女歌手的「超级比一比

说起上个世纪的爵士女伶,赫赫有名的当然是所谓的「三大」:莎拉.沃恩、比莉.哈乐黛和艾拉.费兹杰罗,这三位创下的爵士传奇迄今依然传唱。而后辈女伶也是人才辈出,不同于前辈的出身草莽、走江湖练出一身歌艺,新女伶多出身学院,而且多数面貌姣好,更乐于尝试多样风格,企图走出与前辈不一样的爵士之路。

不同世代爵士女歌手的「超级比一比

说起上个世纪的爵士女伶,赫赫有名的当然是所谓的「三大」:莎拉.沃恩、比莉.哈乐黛和艾拉.费兹杰罗,这三位创下的爵士传奇迄今依然传唱。而后辈女伶也是人才辈出,不同于前辈的出身草莽、走江湖练出一身歌艺,新女伶多出身学院,而且多数面貌姣好,更乐于尝试多样风格,企图走出与前辈不一样的爵士之路。

谈到爵士女歌手,很多人喜欢讲所谓的「三大」,也就是莎拉.沃恩(Sarah Vaughan)、比莉.哈乐黛(Billie Holiday)和艾拉.费兹杰罗(Ella Fitzgerald)这三位,她们三个人都有众多杰出作品传唱至今,在爵士乐历史上的经典地位也是无庸置疑,这三位七、八十年前就开始演唱生涯的老前辈,今天依然受到爵士乐迷喜爱。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三位女歌手,她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说,她们跟当前的爵士女歌手,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前辈草莽味重  新星学院气息浓

音色完美无瑕音域宽广的莎拉、演唱技巧绝佳精擅scat的艾拉与情感丰富、歌声感染力超强的黛女士,三个人的风格其实颇有不同,然而她们都出身于一九三、四○年代的摇摆大乐团。黛女士是在地下酒吧演唱时被制作人发掘,引荐到摇摆乐之王──班尼.顾德曼大乐团;艾拉和莎拉则可以算是师姊妹,两人前后参加纽约阿波罗剧院的才艺比赛,进而投身大乐团担任歌手。

可以说,包括「三大」在内,老一辈的爵士女歌手,大半都比较草莽,小酒馆演出,江湖走唱,大乐团历练,演唱技巧与风格发展都是一边聆听前辈同行的唱片,一边在巡回走唱当中大量磨练而成形的。

新派爵士女伶,特别是三、四十岁以下,在二十世纪晚期和本世纪初崛起的这一批女歌手,则多半都接受过专业的学院训练:戴安娜.克瑞儿(Dinan Krall)──波士顿百科里音乐学院、史黛西.肯特(Stacy Kent)──英国伦敦市政厅音乐戏剧学院、诺拉.琼斯(Norah Jones)──北德州大学音乐系、珍.梦海(Jane Monheit)──曼哈顿音乐学院……。

学院的训练会带来什么不同?举个例子讲,身为听众,听到艾拉与贝西伯爵大乐团合作的名曲〈Shining Stockings〉,大约听得非常享受,觉得艾拉的即兴吟唱真是神奇,不愧为史上顶尖歌手。如果是音乐学院的爵士科系学生,说不定学期作业之一就是艾拉此曲的采谱与曲式分析,期末实习课还得和同学组成的大乐团一起登台献唱。换句话说,五十年前,拥有这个等级的演唱能力,就可以称得上是了不起的爵士歌手,但是在今天,没掌握这样的技巧,你可能走不出学校大门!

几十年来音乐学院里对爵士乐的教学研究,资讯的累积,让今天的爵士乐手都可以站在过往巨人的肩膀上眺望前方,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想来,前辈足迹所致,阴影笼罩的范围,可能也比想像中更难突破超越。

典范在夙昔  后辈瞠目难追

这牵涉到当今爵士女歌手和前辈之间的另一个差异:现在的爵士女歌手,比较找不到歌唱。

爵士乐有所谓的「标准曲」(jazz standards),指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歌曲,也许是早年的流行歌,音乐剧当中的歌曲,或者是爵士音乐家的创作等等,成为一般爵士乐手所经常演出的曲目。就像很多乐手会录制「某某 Plays Standards」,或者是「某某人 Sings Standards」,甚至于向艾拉当年录制的歌曲集(Songbooks)系列,都是标准的标准曲录音。这些歌曲,比如说像是〈Body and Soul〉、〈Someone to Watch Over me〉等等,可以说是爵士歌手们最方便的演出素材,一来听众多半听过这些歌曲,比较容易引起共鸣;二来乐手搭档也应该都熟悉,沟通没有问题;再者前辈演出的典型犹在,不论演出或欣赏,都有一个可以依循的参考标的。

但是数十年众多前辈累积的录音作品,典范在夙昔,以当今的爵士歌手而言,现在再来录制标准曲,其实有点吃力不讨好,你很难跟以往的经典诠释版本对抗,比如说艾拉当年在柏林现场演唱的〈Mack The Knife〉,流畅华丽的歌声表现,唱到一半,却突然忘词,舞台经演老辣的艾拉当场编凑歌词,即兴演唱,甚至利用这个机会,将现场的气氛推向欢乐的高峰,这带著些许传奇故事色彩的演出,成为乐迷心目中〈Mack the Knife〉「应该有的样子」。也因此,后生晚辈演唱标准曲,很容易就会被听众嫌弃:「那我还不如听艾拉!(或者是黛女士、莎拉.沃恩…,端看你尝试冲撞的是那一块铁板。)」

新女伶另辟蹊径  尝试多样风格

那么,廿一世纪的爵士女伶该怎么办呢?

其实,有好几位已经做出了成功的示范,诺拉.琼斯二○○六年销售超过千万张的首张个人专辑《远走高飞》Come Away With Me以她自己和乐团伙伴的崭新创作,红极一时的〈Don’t Know Why〉作为主打;黛安娜.克瑞儿与中生代杰出女歌手卡珊卓.威尔森(Cassandra Wilson)则是把取材眼光扩展到其他风格,克瑞儿重唱歌手汤姆.威兹的名曲〈Temptation〉跟Jump Blues乐风的〈Is You Is Or Is You Ain’t My Baby〉; 威尔森则是重新诠释了〈Easy Rider〉等多首蓝调老歌,也把曲目触角延伸到〈The Weight〉、〈Shelter From The Storm〉等摇滚经典。还有一个本土的例子,台湾的爵士歌手官灵芝,在二○○九年以爵士曲风演唱了谢宇威、陈永淘的客家创作歌曲,以及〈落水天〉等客家传统民谣,获得二○一○年金曲奖最佳客语专辑的肯定。

这几位,都很巧妙地找到一个不同的切入点,以她们的演唱表现,为爵士歌手开发出一些相对新颖的可能性。短期来说,至少提供一个行销的著力点,长期来看,说得伟大一点,也是为下一代的爵士歌手开发新曲目。就算是以半世纪前的「歌曲集」的逻辑来说,《戴安娜.克瑞儿之李奥纳.柯恩歌曲集》Diana Krall Sings Leonard Cohen、《诺拉.琼斯之滚石歌谣集》Norah Jones Sings Rolling Stones或者《官灵芝─洪一峰作品集》之类的企画想法,都应该能吸引乐迷的注意力。

美貌虽是利器  重点仍是音乐

学院训练、曲目范畴,在此之外,当前的爵士女歌手们,跟他们的前辈还有什么不同?

外型,说真的,是外型。

金发碧眼的黛安娜.克瑞儿有次接受爵士杂志采访,被问到关于她外型美艳,被视为当今爵士乐坛性感象征这件事,克瑞儿当场大发娇嗔,要求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她的音乐表现。同一本杂志,下个月就接到读者投书说:「如果克瑞儿小姐要大家『专注在她的音乐』,那请她出专辑的时候,不要在唱片内页里换四套漂亮衣服!」(才四套?!克瑞儿的专辑From This Moment On的制作团队,可是有两位发型师,两位化妆师,还有一位服装助理!)

看著这些当代爵士歌手的唱片封面,有时候真的会觉得,是不是相貌平庸的人就不要出道唱歌了?克瑞儿之外,珍.梦海、诺拉.琼斯……都是外型出众亮眼,极其上相的女子。老三大里面,只有黛女士还薄具姿色,艾拉与莎拉的长相都普普通通,想想她们两个参加的如果不是七十几年前的阿波罗剧院才艺大赛,而是廿一世纪的选秀节目“American Idol”(美国偶像),那想要胜出,可能相当危险。

长得好看不是件坏事,唱片封面都是赏心悦目的型男正妹当然也很过瘾,但是真的,希望所有制作人都能明白,音乐,永远应该摆在第一位。

当今爵士女伶要真正走出一条和「老三大」不一样的路,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她们必须要和她们演奏家同行,那些当代的爵士乐手们一样,在吸收前辈的养分之后,尽可能地个人化,尽可能地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一如爵士歌手贝蒂.卡特(Betty Carter)曾经说过:「歌手,其实受到相当多限制,评论者喜欢说我的演唱很前卫,胡扯!看看那些萨克斯风手与小号手,他们都玩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歌手只要有一点变化,你们就觉得好像天塌下来一样。」

衷心希望,各位爵士女歌手们,让天,猛烈地塌下来吧!

 

 

文字|苏重 爵士乐评人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