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逢俄国知名文学家、剧作家契诃夫一百五十周年诞辰,百年多来他的作品依旧深深影响人心,他的剧作持续在舞台搬演不辍。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够持恒久远?为什么他会被视为现代戏剧的先驱人物?让我们从这篇文章开始,认识契诃夫的生命与不凡。
成长背景
一八六○年一月十七日诞生在亚述海滨的塔干罗格城,全名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Anton Palovich Chekhov)。他的祖先是农奴,一八四一年其祖父以三千五百卢布赎回一家八口的自由。契诃夫的父亲经营了一家杂货店,他的童年在困苦、阴郁中度过。十六岁时,父亲经商失败,为了躲避债主,举家迁往莫斯科,留下契诃夫独自一人在塔干罗格城,靠担任家庭教师半工半读完成中学学业。一八七九年,他获得奖学金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就读,在学医期间,由于父亲的收入不敷使用,无法养活全家,他便开始著手写一些讽刺、幽默的短篇小说刊登在莫斯科各报刊杂志等,赚取稿费贴补家用,作品大多是为滑稽小报撰写的速写、寓言、小笑话等,自此开始了创作生涯。
小说家
从一八七九到一八八四年,他以「安东夏.契康堤」为笔名,发表了为数众多的作品,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其中大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晚年他自编全集时,把这段时期的作品删除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一八八四年大学毕业后,契诃夫开始一面悬壶济世,一面继续发表文章,并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梅尔柏密妮的故事》,但未引起注意。从一八八五年到一八九○年,他陆续创作中短篇小说和剧本,如《普里希别叶夫中士》、《草原》、《没有结局的故事》等,获得各界广泛的回响。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随著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一八九○年四月,契诃夫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小说,如《第六病房》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读后都受到极大震撼。
剧作家
契诃夫从小就喜欢喜剧和表演,这为他后来的剧作家之路埋下了基础。契诃夫后来曾说:「我们的天赋源自我们的父亲,但我们的灵魂源自母亲。」一八八六年,契诃夫的首部剧本《吸烟有害健康》问世,是一部轻松的喜剧,开启他的剧作家之路。代表作如《伊凡诺夫》(1887)、《海鸥》(1986)、《凡尼亚舅舅》(1896)、《三姐妹》(1901)和《樱桃园》(1903)。《海鸥》剧中女主人翁尼娜.札列奇娜亚——一位年轻的女演员,在经历生活无情的考验之后,了解自己身为艺术家的使命,勇于接受生活的挑战。《凡尼亚舅舅》一剧,叙述没有崇高理想和生活目标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遭遇到精神危机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道路,充满了富有戏剧性意味的心理内容和人生哲理。《三姊妹》是描述上层社会的一个家庭走向衰败的一段旧式俄国生活。剧中主角虽对未来抱有许多美丽的憧憬,但在历经种种艰难的考验后,终于体会到生活的现实面。《樱桃园》则是透过对一座樱桃园的处置过程,反映出地主的没落和资产阶级兴起的事实。
舞台
契诃夫的剧作百年来历演不衰,然而,他的戏剧表现并非立即得到回响。一八九六年,《海鸥》在彼得堡的亚历山大剧院首演,观众冷漠的回应让他感到绝望。一八九八年,他加盟莫斯科艺术剧院,结识了高尔基(Maxim Gorky),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两人经常在一块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情况,并研究如何为俄国的戏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同年,在史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y)的劝说下,《海鸥》登上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舞台,在导演及演员成功的诠释下,该剧大获好评,自此他开始与史氏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做出了重大改革。他也帮助史氏形成了「方法演技」的戏剧理论。后来的《凡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都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契诃夫曾说:「谁能为戏剧的结局发展出新的写法,谁就能为剧场形式开发出新的领域。」一如他写的戏,情节如同生活的切片,安静而平和地进展,但结局却往往给观众重重的一击。
关注议题
有人说契诃夫是预言家,预言百年之后,生活依旧平淡无味、百无聊赖。但也就在他素描似的笔法下,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蠢事,化成一篇篇幽默的人生哲学。他的写作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描写生活,尤其注重对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描写,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他的作品巧妙地流露出他对庸俗陈腐、游手好闲的生活及当前社会丑恶现实的憎恶,对人类进步、美好未来的信心,并把希望寄托于人民的生活体现。在题材上,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有的写出了小人物的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有的激烈地讽刺了见风转舵的奴颜媚骨;有的刻画了沙俄专制制度卫道士的嘴脸;有的揭露了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压制及其保守和虚弱;有的针砭了追求虚荣、庸俗无聊、视界短浅的人生哲学,并对「人变庸人」的过程进行了艺术化的表现;有的揭示了专制制度下阴森可怕的俄国社会状况;有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俄国飞速发展后,人民却没有得到幸福,贫穷也没有被消除;有的反映工农阶级的斗争;还有以爱情为题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从而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生活的讨厌。
写作风格
纽约大学出版的《契诃夫剧作评论集》以「诗化的自然主义」来总结他的创作特色。所谓「诗化的自然主义」,亦即表面上他取材生活,但他却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对生活素材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和「选择」,而在创作过程中又进行「推测」、「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和诗化,从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现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综观他的剧作和短篇小说,都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见不到高潮迭起或曲折离奇的情节,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忘的或是抒情意味极浓的艺术氛围。「天才的姊妹是简洁」,他采取简洁的写作技巧以避免炫耀文学手段,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更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喜剧性
对可怜的人、可怜的生活的善意嘲笑,使得契诃夫的作品具有喜剧性。十九世纪八○年代,也就是契诃夫刚开始创作时,俄国大量流行的幽默杂志对他影响很大,他的作品里逐渐形成了一种机智幽默,略含讥刺,平而不淡、浓而不烈的风格。经常就是这样:由于人物本身有著某种滑稽可笑的东西,同时他又遇到了不和谐的环境,他的行为、动作,他的思想、心理无一不显得可笑,这便给作品奠定了幽默的基础,增加了喜剧的成分。对于自己的剧作,契诃夫总是不厌其烦地说,他写的是喜剧,在喜剧的形式背后,隐藏的却是人生的悲剧。
婚姻
一九○○年春天,契诃夫前往邻近的塞瓦斯托堡,观赏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的《凡尼亚舅舅》,剧院首席女演员奥尔嘉.柯尼佩尔(Olga Knipper)于同年七月到雅尔达与作家共度夏季,隔年五月两人成婚。婚后,契诃夫的健康状况日下,两人聚少离多,契诃夫在黑海边的别墅养病,太太则在莫斯科演出先生所写的剧本,直至三年后他逝世。两人在六年之间,彼此给对方写了四百多封信。这段婚姻很短暂,因契诃夫的早逝,只持续了四年,但契诃夫的妻子在他死后终生未嫁。
逝世
一九○四年一月十七日,《樱桃园》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由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契诃夫原本想让它成为一部喜剧,但史氏除了将一些闹剧元素有所保留外,将全剧变成了一部悲剧,大获成功。五月,契诃夫出现了严重的哮喘,为此,他于六月赴德国巴登维勒疗养,出现了心力衰竭。七月二日,契诃夫在巴登维勒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运回俄国,葬于莫斯科。
评价与影响
把医学当妻子、文学当情妇,契诃夫一面用笔写小说戏剧,针砭读者观众的心理疾病,一面用医术诊断病患的生理疾病,以及兴建学校等公益活动,救助不少穷困的农民。今年是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诞生一百五十周年,在他短短四十四年生命里,留下十七部剧作,六百篇以上的短篇小说,以及四千多封书信,让人至今一读再读,影响了后辈作家。契诃夫的伟大在于创新了小说和戏剧艺术,在文学上有著承先启后的地位。他不只让托尔斯泰赞其为「真正的艺术家」,是让维吉妮亚.吴尔芙「眼界开阔、心灵自由」的文学家,无论在哪一个时代看来,他的作品永远跟我们站在一起。
樱桃园出版社《带小狗的女士》契诃夫小说新译
今年创立的樱桃园文化,出版社的名称就是献给契诃夫的最后一部剧作《樱桃园》,创社作《带小狗的女士》特别新选七篇契诃夫最隽永的小说新译,包括〈带小狗的女士〉,描写不满现状的纯洁少妇与中年花心男的背德之恋,并收录被契诃夫从自选全集中删除的〈灯火〉,该作为〈带小狗的女士〉的故事原型,两篇对照下,可看出经典是如何被提炼出来的。契诃夫作为十九到二十世纪之交的社会观察者,亲身经历过时代的重大变革,他将新旧时代的两种极端价值观反映在〈阿丽阿德娜〉与〈未婚妻〉的两个女性形象中。此外,在〈小玩笑〉、〈薇若琪卡〉、〈某某小姐的故事〉中我们读著不禁会感叹:这些不正是自己面对爱情时候的种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再读契诃夫,让我们发现经典之所以历久弥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