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时,由禅门公案:「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发想,台北民族舞团推出了禅风舞剧《拈花》。今年十月全新推出的《拈花Ⅱ–拈花微笑》,除了艺术总监蔡丽华与胡民山、萧君玲再度携手,更结合了多媒体影像,高科技与宗教哲思间如何对话与发酵,让人在禅机处处中充满无限期待。
台北民族舞团《拈花Ⅱ-拈花微笑》
10/23~24 14:30
10/23 19:30
台北市社教馆城市舞台
INFO 02-85096695
当年蔡丽华健康亮起红灯,这段期间看了圣严法师的《拈花微笑》,「佛陀拿起一朵莲花,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迦叶会心一笑,……这典故的意境很美,适合作为编舞题材。」生病中的蔡丽华仍难忘情舞蹈:「生病后,身体行动不便有一半僵住,无法微笑都是一号表情,这出作品是尝试再微笑的过程。」
舞蹈造相 从有限中观无限
这次的编舞汲取南传、北传的行禅和《元门太极》的动作内蕴,借由提、出、沉的行禅动功,一步一莲花,寻觅心灵澄静、达到远离病苦、禅悦、顿悟成佛的境界。〈微笑〉第二段「心路」中张梦珍诠释老者一角,蜷驮著微微颤抖的身体,缓缓转身,扬起扭曲变形的面容环顾四周,当稚气的小孩与老者遥遥相望所形成的空间张力,令人忍不住心颤。「如生命的流,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生命历程交叠在舞台上,就好像过尽千帆,反映了蔡老师这些年身心的状态。」制作人李为仁说。
〈色空〉灵感来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胡民山认为,禅所谓「不著相」,讲的是无念无相;舞蹈却是生念又必须造相的一门表演艺术,「禅」、「舞」与「色」、「空」有著不谋而合的关系。「希望回到简单,纯粹,重新找到动作的原点,」这支舞中不见繁复的舞蹈技法,特意在编舞手法上造许多的「相」,由一支长杆、一条红绸布与舞者们共同描绘出一幅幅无限幻化的风景,借由这些道具所创造出的「相」,「诉求从有限中观无限」。
放下传统 自在「天女散花」
萧君玲编创的〈落花〉灵感来自《维摩诘经》的「天女散花」,跳脱传统民族舞蹈的编舞形式,予人全新的视觉感受。黑暗中一缕白纱衬晕出微弱的光影,修行者如如不动地盘坐在舞台一隅,花瓣不断地从天而降,落在修行者的身上,表现「心念透彻,花瓣不著身」的意境。「禅很难用形式来表现,编舞者如何把舞作和生活结合,做到行住坐卧皆修行的境界,其间的拿捏是很难的课题。」她意图打破传统民族舞蹈惯用语汇的心念,放下许多过去编舞的执著,与舞者一起玩,一起找出符合这支作品的身体语汇。
如同「日本枯山水的庭园景观,没说什么,却有许多意涵在里面。」《拈花Ⅱ–拈花微笑》意图摆脱叙事情节,朝往不著相、不执著的境界编舞,然而,「剧场是一个制造幻觉的空间」,禅的「不可言说」很难传达,容易与观众产生距离。因此,在没有布景道具的映衬下,借由影像在不可说中,让观众能更深刻体验作品中禅机无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