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俄国钢琴乐派」呢?那有德国、法国、义大利派吗?
「俄国钢琴乐派」里面一定都是俄国钢琴家吗?这个学派是全世界第一强吗?
近期多位「俄」势力的钢琴家前仆后继访台演出,除了阿胥肯纳吉父子档、齐柏丝坦与戈琛贝尔格母子三人档,还有老将薇莎拉兹、雅布隆丝卡亚与两位新秀库提榭夫与伽佛利佑克,势不可挡!趁此机会,我们也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俄国钢琴乐派」能够人才辈出、称霸乐坛历久不衰?
天才班导师|樊慰慈 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主任
颜华容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 钢琴演奏博士
- 什么是俄国钢琴乐派呢?
乐派的形成,有的是依照演奏家的学习背景与传承而定,有的是依照特殊演奏风格区分。而俄国钢琴乐派所属的,并非以个人传承为主,而是以「民族」为乐派的系统。所包含范围更为扩大,不是只有一种类型,而是囊括各个不同演奏家的风格在其中。
所谓的「俄国钢琴乐派」所讨论的也并不仅止于演奏上的风格问题而已,演奏乐派之所以能成立,不可能只靠演奏家。如果没有代表自己民族血统或国籍的重要曲目作为资源,那么这个乐派是不可能如此蔚为风尚的。(樊慰慈)
- 俄国钢琴乐派是怎么来的啊?
要真正要了解俄国钢琴乐派,就要追溯到圣彼得堡音乐院的创始人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但俄国钢琴乐派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分家,由于俄国国内革命的缘故,有很多犹太籍音乐家到西方国家发展,他们传承了较多鲁宾斯坦故有的琴风和音乐理念,代表人物如霍洛维兹、彻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等。而留在苏俄铁幕中的钢琴家们,则以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尼古莱.鲁宾斯坦(Nicholas Rubinstein)所创立的莫斯科音乐院为摇篮,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三巨头分别是涅高斯(Heinrich Neuhaus)、伊贡诺夫(Konstantin Igumnov),以及戈登怀瑟(Alexander Goldenweiser),部分受到德国乐派影响的这三位教授,关系著二十世纪下半叶俄国钢琴乐派的发展。(樊慰慈)
- 俄国钢琴乐派就是俄国钢琴家组成的吗?它的特色是什么?
最初的俄国钢琴乐派当然是由俄国人组成,但是最早就像是安东.鲁宾斯坦的嫡传弟子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就是波兰人。
一般我们所认知的俄国钢琴乐派的演奏,感觉上都是比较厚重的、钢铁般力度的印象,可是老派安东.鲁宾斯坦原始的系统并不是这样的。虽然他的年代还没有录音的技术,但从教学、学生及一些文献记载我们可以体会,他最强调的是音色,以及如何在键盘上颗粒性的本质下呈现出歌唱般的优美线条,他真正的精髓就在于多层次、多变化的音响。反观留在俄国的三大巨头比较像是学者型的教育家。系统受政治、社会环境影响,他们的系统有很浓厚的德国乐派精神,感觉比较严谨、讲究细节。
事实上一个乐派虽以国家民族为名,都是开放式的。不论老派新派,不管教学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钢琴家或是俄国当地的音乐学院,都是这个乐派的共同传承者。(樊慰慈)
- 为什么就没有德国、法国、义大利派呀?
其实都是有的!俄国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有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史克里亚宾、浦罗柯菲夫、萧斯塔可维奇等等作曲家,他们都创作出具有广度、深度、普及性,并且是代表俄罗斯民族的钢琴曲目,音乐风格上有不同于德奥主流的特点。这么大量又好听的作品在古典音乐中流行,不仅俄国钢琴家在演奏,而是各国钢琴家都喜欢弹。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乐派之所以能够能成立,主要是他们的背后有丰富的曲目所支撑。
法国从巴洛克时期就有兼具作曲与钢琴演奏的名家出现,德国更不用说,然而义大利的状况就不一样了。虽然钢琴是义大利人发明的,作曲家史卡拉第(Domenico Scarlatti)对后来键盘演奏技巧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到古典乐派的克莱曼第(Muzio Clementi)当时在钢琴作曲及演奏的地位可以媲美贝多芬,但义大利在西洋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十九世纪就集中于歌剧的创作,相对的钢琴就成为弱势了。虽然近二十世纪也有伟大的钢琴家如米开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但是因为代表义大利民族性的曲目缺了一大块,所以钢琴乐派就不那么显著了。(樊慰慈)
- 为什么俄国钢琴乐派常常被谈到?它很重要吗?
二十世纪下半叶还是美苏冷战的时期,却也是国际钢琴大赛兴起的时代。当时西方国家对铁幕内的音乐家充满著好奇心,苏联又适时产生了很多很优秀的钢琴家。而他们在技巧上面是这么无坚不摧、又是比赛的常胜军,表现与西方截然不同,表现亮眼又具新鲜感的他们自然也受到媒体的大量哄抬。
但必须注意的是,当时所了解的俄国钢琴乐派就是一次战后新的一派,而真正传统的俄国钢琴乐派的薪火反而就在西方,譬如茱莉亚音乐院早期的钢琴教授勒文(Josef & Rosina Lhévinne)夫妇。然而通盘上,老派的钢琴家们虽然早在西方世界拓展,却不见得比新派来得吃香。因为他们所代表的诠释精神比较倾向浪漫乐派,但是在整个西方二十世纪中叶古典乐坛所崇尚的是比较理性、古典倾向的。例如霍洛维兹在市场上虽受大众喜欢,但主流的媒体、乐评上却是毁誉参半。(樊慰慈)
- 俄国钢琴家就只能弹俄国作曲家的作品吗?
当然不是。由「俄国作曲家」谱写的「专业钢琴曲」几乎与圣彼得堡、莫斯科音乐院的历史同时发韧,无论「传承」或「乐派」,俄罗斯钢琴教育著重以扎实的巴赫、贝多芬、萧邦、李斯特、布拉姆斯…等曲目要求、以及切合人体优缺点的肢体技巧训练,塑造一个能在钢琴上发出各种不同美感要求的器乐演奏家。(颜华容)
- 有没有不是俄国人,却传承俄国钢琴乐派的国际钢琴家啊?
我想这可以粗略分成两类:非俄国籍而受俄国基本训练的钢琴家、以及年长后受俄国老师薰陶而明显承继某种诠释特色者。暂且不提一九九○年代开放后蜂拥而至的大量外国学生,苏联时期俄国长期提供附庸国「赴俄习乐」奖学金,造就出不少「非俄裔」音乐里却流著俄罗斯血统的钢琴家,例如涅高斯(H. G. Neuhaus)教授的高徒鲁普(R. Lupu)是罗马尼亚人;而间接受到纯正俄罗斯钢琴训练却未曾在俄国求学的钢琴家,范.克莱本(Harvey Lavan "Van" Cliburn Jr.)就是最佳例证。而其实,刚刚提到、建立莫斯科音乐院最重要的钢琴传承之一的我的师公涅高斯教授根本不是俄国人,而是阴错阳差只好留在俄国最后生根落户的波兰犹太裔啊!(颜华容)
- 有人说俄国钢琴乐派是全世界最强的,这是真的吗?
我也希望啊,这样各种比赛和音乐会后的争议可能就都会变成赞扬了吧?哈哈。不可讳言,曾经有这样的景况,但受文化上的柏林围墙已经倾倒、苏联时代已经结束,艺文世界中分明的壁垒渐渐融消,如今俄国钢琴专业教育与诠释对全球音乐界的贡献已渐渐跳脱被神格化的角色。
莫斯科、圣彼得堡、基辅、乔治亚音乐院都有极为优秀的钢琴传统,这些传承或者在读谱与解谱理念上各有特色,但没有哪一「派」会忽视或贬低「具有表现力的技巧」,因为唯有具备足以有效诠释音色、句法、触键、音量…等能力,才能使脑中的诠释规画成真。而这种「将诠释力量内化于演奏技巧」的理念,的确使俄国钢琴教育开出的灿烂花朵傲视群伦。(颜华容)
- 俄国钢琴家的教学法好像很严格喔?
与其说「严格」,个人认为是「在乎」一种传统的承递。演奏可教可学,其中也藏有很多无法单靠表象的教与学行为的「心法」。我们不妨这样想:从师而不及师、从师而如师、与从师而不师师。就我个人的经验与观察,传统的俄国老师的确比较在乎学生到底「听不听」话——不是「听从」而是「倾听」;老师扮演的理想角色上是「一对更严谨的耳朵」,于是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要求砥砺中获得音乐生涯的自省能力,所以这种严格是对于「做到、做好」某件事情的查核态度。当然这样的态度不是俄国钢琴家的专利,不过在某种体制与文化氛围中,这样的严谨似乎表现得更长寿些。(颜华容)
- 国际化的影响下,派别还那么明显吗?
这是个很好却不容易简单回答的问题。为了国际化,有许多器物与行为都受到遵守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的要求,结果人们过著充斥著矛盾的「标准」与「比较」的生活。举例来说,虽然在苏联时期艺术家们被剥夺许多创发思考的自由,但反思资本主义商业与媒体强势的地区,在艺术上就更为「尊重个体」吗?仔细研究所谓的「俄国钢琴乐派」,并不是几小撮武功高强的人结群营党,而是因为诠释品味理念的互通与对传承的尊重而自然形成,国际化对音乐表现的品味固然有影响,但种种能迷倒众生、或能令专业人士折服的诠释态度与技巧训练理念还是能够吸引并影响许多学习者,我想派别界线虽不再分明,却会生出更多派别呢!(颜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