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慰慈
从小热爱天文,却被文学耽误,最终迷上音乐。赴美专攻音乐学,返台从事多年古典音乐评论,被国乐界视为逃兵;近年回到筝乐创作展演,西乐朋友狐疑我就是那个樊慰慈?专栏涉猎时尚、科技、流行,这都是我,也就是我。
-
思想不短路
我不常旅行,但人生就是一趟发现之旅
有一次在整理过去零星照片时看到一批精采的户外演出画面,却突然扪心自问,看表演的过程我只顾紧盯著手机面板,深怕漏掉精采镜头,但当时我有真正以肉眼直接体验、好好观赏现场瞬息万变的实境全貌吗?虽然保存了照片或影片的记录画面,聊供日后回味,但明明曾置身表演现场的我,在欣赏当下其实失去了某些独一无二的现场感受。
-
思想不短路
从巴黎奥运斜杠音乐舞台的穿越狂想
竞技场就是体育的主舞台,即使灿烂辉煌,在场上的职业生涯其实非常短暂。再穿越回音乐界,虽然也有各项比赛,无论是否要靠电眼判决,竞赛就难免牵涉各种人为因素;但绝大多数的比赛只是年轻演奏家踏上职业舞台的垫脚石。对音乐家而言,若参赛得奖成了生涯巅峰,反而像个悲剧。在职业舞台上一场场的演出才是真实的,而且这个生涯的寿命往往会远远超过运动员的黄金岁月。
-
思想不短路
科技无形化与音乐天堂之间的距离
AI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易学好用,不太需要肉身老师教!况且AI领域的教学备课若不随时跟上最新进展,恐怕还没教,所传授的技术即已过时;学生还没毕业,之前所学的内容可能早就落伍;更甚者,学生学了某些专业技能,毕业后才发现那个原本热门的行业正逐渐消失!
-
思想不短路
文字指令:艺术生成的弹指神功?
史丹.李只负责拟出一页的故事大纲甚或区区几句提要,即交给合作伙伴自由发挥想像力产出20页一本包含图画及剧情发展细节的连环图,最后再回到编辑室由史丹.李「看图说故事」填入对话泡泡。创作成果如钢铁人、蜘蛛人、X战警等日后举世闻名的超级英雄的酷炫造型,其实均由漫画家们实际负责设计与成型。史丹.李仅执掌命名及出些点子,但却成为代表漫威的门面。仔细想想,史丹.李的做法不就形同如今让AI生成图文、影像或音乐之前所下的文字指令?
-
思想不短路
真人表演艺术:AI王朝下的金饭碗?
艺术创作究竟是发明或发现?或许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发明」,但这个看似明显的答案真的是如此斩钉截铁吗?来个对照组:若没有透过大量吸收及学习人类自古以来的各种艺术作品,无意识状态下工作的AI是无法拼凑、重组及衍生出它的大作,在此条件下,AI生成的艺术又该归类为发明或发现?若有机会和黄仁勋请益,我会设法说服他,除了生命科学之外,表演艺术也绝对是高等教育值得大力投入、好好钻研的领域。
-
思想不短路
历史从不重复,重蹈覆辙的是人
不同于科学理论和科技产品的更迭兴替,艺术风格虽然也有时代趋势及风骚引领的现象,但一方面会更强调瓮底好酒的沉淀过程,二方面在本质上或许更能超越时间性及讲究累积。正因为如此,认真的艺术工作者应该要比科学家更用功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并能温故知新。
-
思想不短路
从史柯西斯到夏卡尔,途经萧邦与德布西
笔者在讲课或演说中常问台下一个暗藏陷阱的问题:艺术是件理性或感性的事?一般的回答多倾向后者,但犹豫不回答才比较接近正确答案,因为这绝非可以明确切割的事。若以艺术工作的专业角度著眼,从创作到搬上舞台的过程中,实则有很多理智思考和执行的层面,仅凭澎湃的感性并不足以成事。
-
思想不短路
艺术,怎样才算看╱听懂?
艺术家个性往往就是特别善于自嗨,每当午夜梦回,想到曾在某个作品里挖空心思地埋藏些微言大义或私密心情,都可能禁不住嘴角上扬!作品背后这些隐晦的弦外之音还有个意想不到的附带红利,就是提供举凡学者、艺评、导聆人等不少著墨的空间!
-
艺号人物 People 芬兰指挥家
麦凯莱 指挥台上的阿波罗
我欣赏古典音乐的习惯或许较偏老派,印象中过去的指挥大师在台上无论是动作简约(譬如贝姆、杰利毕达克)或龙飞凤舞(譬如萧提、卡拉扬),且无论其当下指挥的曲目风格趋于沉重或轻快,面部表情多显庄严肃穆。但近年一些才华洋溢的中壮辈指挥家却在这方面展露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譬如现任柏林爱乐首席指挥佩特连科(Kirill Petrenko)和洛杉矶爱乐音乐总监杜达美,台风专注严谨自不在话下,但嘴角上扬、慈眉善目似成了他们的招牌表情,虽然两者的笑容里容或带有苦涩及谐趣之分。这个看似表面文章、无关音乐宏旨的观察点,却能微妙地反映近半世纪以来时代环境的某些变化。 从表情反映自我,也反映时代 首先,过去在音乐会的场域里,大部分观众并无法看到指挥的脸部表情,这纯粹是留给指挥和乐团团员间作为肢体语言之外的沟通辅助。自20世纪中叶起,随著电视转播及录影技术被引进古典音乐会,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由CBS转播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的青少年音乐会,和卡拉扬所策划具有前瞻性的一系列柏林爱乐演出影片,不同指挥家们各自的面部表情才暴露在观众眼底。或许,某些特具表演欲的指挥家也察觉萤幕前的这种附加视觉效果,而在有意无意间丰富了脸部肌肉的戏剧变化。再者,无论在职场伦理和文化意涵上,半世纪来古典音乐均面临逐渐改革的命运,一方面过去所谓的「暴君型」指挥现象已很难存在;二方面古典音乐也为了存续而有著更加亲民、世俗化的趋势,一般观众不必像过去那样盛装出席音乐会,台上的演奏家至少在举止上也不再显得那般高高在上。即使只在举手投足间,指挥家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文化大环境里的上述趋势。 在多如过江之鲫的新生代青年指挥家中,来自芬兰的麦凯莱(Klaus Mkel,1996- )是近年正快速崛起的一名耀眼巨星。除了行云流水、自成一格的指挥语法,在台上常露出阳光男孩般的灿烂笑容,也令人印象深刻。趁其率领麾下的奥斯陆爱乐管弦乐团来台演出前,笔者和他进行远距访谈中聊到了上述话题。麦凯莱表示演出时会尽量保持最自然的一面,「指挥台上的我和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我是一样的指挥要做的就是能与乐团有效沟通,面部表情也很重要,能借此生动地传达讯息。」年纪轻轻的他显然对历史典故也能了若指掌,
-
思想不短路
人工智慧的崛起,艺术历史长河终结的起点?
工业革命曾淘汰大量反复动作的劳工,人工智慧则将取代一些知识性甚至创造性的工作者。需要执行极细腻动作且包含机遇诠释成分的现场音乐演奏者,在这波AI风潮里得以幸存,除非第六波的大幕揭开时,跑出来是个生化机器人!
-
思想不短路
最后生还者不谈一夜情
长期朝夕共处、彼此相知相惜,作品能将演奏视为存在的目的;而演奏者到达那种境界后,也有资格喧宾夺主,充分表达对作品的意见,多么浪漫呀!可惜的是,近年不时看见一些生吞活剥、仓促排练,首演即终演的作品发表,谱面容或洋洋洒洒、演奏容或技巧高超,却少了温度,感觉比较像是一夜情。
-
思想不短路
从木偶奇遇到金字塔时装秀,玩转时空的艺术
生命珍贵之处在于它只能被经历一次; 永生的形骸反而徒增无奈,甚至乏味!
-
思想不短路
精品文化启示录
觉得这些精品和我们的生活有些距离吗?别忘了当欣赏无论是19世纪浪漫派音乐、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或20世纪初的新古典,过去那些音乐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爱乐者、艺文市场或均曾与这类传产精品交错共生、相互影响,形成某种生活品味圈。
-
思想不短路
接下来要听的「歌」是一首贝多芬奏鸣曲
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把协奏曲或合奏曲都称为一首「歌」!经明查暗访后发现罪魁祸首可能是某些近年很夯的国际线上音乐平台,因为其格式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譬如贝多芬交响曲称为SONG!不只学生受此潜移默化,在某文化局现场审查申请杰出团队补助案时,我曾听到一位科班出身的年轻专业老师在口头报告中介绍,他们拉的是一首二胡的「歌」。
-
思想不短路
除驾崩女王,还有更具意义的历史翻页者
如今航行者已进入太阳系外的星际空间,而SETI近半世纪来靠无线电望远镜探索地外文明仍一无所获。Sagan和Drake相继去世,突显人类在时间上的局限及所掌握空间的渺小,后续尚需无数个像他们那样富开创性的科学家向前拓展。艺术发展不也如此?一个时代艺术风格的总结要远胜于任何单一伟大艺术家的个人成就。
-
思想不短路
取消文化下的艺术浩劫,有这么严重?是的!
在人际或国族间的重大纷争中,艺术曾有机会成为干戈的缓冲点,只因人们懂得在艺术之前学习谦卑。认为太高调?艺术就可能成为斗争过程的牺牲品。此时艺术家得为艺术之外的现实选边站,无论是被逼或被利诱,让创作沦为言不由衷的工具。存在一旦失去自由意识,艺术就不再是艺术。过去一世纪在历史上虽只算浮光掠影,人类真的进步了吗?
-
思想不短路
范.克莱本:东西方冷战的时光穿越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颁奖典礼上意味深远的致词,譬如一句拉赫玛尼诺夫的箴言「音乐能充实人的一生,一生却无法穷音乐之妙。」以及我专访他时,提到美苏冷战后期双方以古典音乐展开破冰行动,克莱本恳切地直视著我说:「古典音乐与奥运会是两种可以通行全球,不需翻译的语言。」
-
思想不短路
音乐与政治,从一个体坛历史事件谈起
据传在寄出的最后一封信中,隆请欧文斯务必到德国看他的儿子卡尔,让他知道「当我们不被战争拆散的时代是什么样子,人们在世上本可如何共处。」战后欧文斯曾到德国拍一部柏林奥运的纪录片,并见到已长大的卡尔。1980年美国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抵制莫斯科奥运,同年欧文斯逝世前曾致函卡特总统试图劝阻杯葛行动,因为「奥运精神应被视为休战,是超越政治的。」
-
思想不短路
如何为艺术寻找一条不用再苦撑的道路
无论是古典音乐演出或当代画廊市场,在产品都有高度专业水准的前提下,有的活动再怎样宣传,票房或买气仍难有起色;有的却只要将招牌亮出,就有一定的票房或行情保证。所以「轻行销」其实只是个假象,并且绝非百业皆然的准绳。
-
思想不短路
艺术也需向马斯克取经?
如同阿瑙特的经营策略,将Dior和LV等过去一度沦为夕阳传产的品牌纳入旗下后,除了维持其经典元素及强调手工价值,企业命脉首重研发,要「创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又如2008年金融海啸同时加速了无法适应社经新环境的产业淘汰,两年后宣布破产的百事达影片出租店就是一例。因此艺术不能一直吃老本,而必须思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