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东方艺术中心 提供)
上海

「红剧」当空照 因应时代也需转型

在「中共建党九十周年」的大旗下,中国影视与剧坛莫不著力放送宣扬主旋律的「红剧」以资庆祝。上海所有的艺术院团,不约而同都为其献上大力歌颂的作品,浦东东方艺术中心举办四年的「名家名剧月」今年也趁势主打红剧,推出了十四出剧目、共计廿六场样式各异的演出。在差异甚大的时空背景下,这些歌颂革命英雄的戏,也必须摆脱以往标签式单薄的诠释手法以求转型拼市场。

在「中共建党九十周年」的大旗下,中国影视与剧坛莫不著力放送宣扬主旋律的「红剧」以资庆祝。上海所有的艺术院团,不约而同都为其献上大力歌颂的作品,浦东东方艺术中心举办四年的「名家名剧月」今年也趁势主打红剧,推出了十四出剧目、共计廿六场样式各异的演出。在差异甚大的时空背景下,这些歌颂革命英雄的戏,也必须摆脱以往标签式单薄的诠释手法以求转型拼市场。

今年是中共建党九十周年,所属的广电总局即下令各省卫视,五、六、七月只能播映「红剧」,所谓「红剧」即是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因为当局推崇红色,包含有传统的喜庆意味,同时又夹带革命者的热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指向性,服务于政治目的、工农兵和无产阶级,这种政治美学演绎到极致,纯粹的革命成了唯一目的,集体的价值成了人的唯一价值。

时代与政治因素的纠结

文革十年发展到偏执荒谬的地步,所有个人的情感都被迫禁止,因此有了八亿人看八台戏的异景怪象,当年所谓的样板戏,为何能够被意识形态所运用,又能一再重回返人们的视野呢?其实,细数近年新起的大部分红剧,在内容上已无阶级敌人供其制造仇恨,演员的艺术水准,也难与当年的样板团相比拟,形式与内容相继失陷后,编剧靠著命题政策创作,实在是力有未逮,所以能够承载主旋律的意识形态,且能在艺术上被观众所接纳的还是耳熟能详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剧目。加上党庆在前,几乎上海所有的艺术院团,不约而同都为其献上大力歌颂的作品,京剧不消说是张主力牌,另有沪剧的《军礼》、现代越剧的《秋色正浓》、歌剧《江姐》、话剧《共和国掌柜》、评弹团的《检察官的丰采》、黄梅戏《风雨丽人行》、粤剧《三家巷》、儿童剧《梦回王家峪》等,连昆曲都要凭空凑上一出《雅韵正红》,极力展示民族特色,唱响一党专政领导下,所实现民族复兴的政策主调论述。

转型期与新面貌

浦东东方艺术中心举办四年的「名家名剧月」今年也趁势主打红剧,以倡导红色经典、唱响时代凯歌为号召,推出了十四出剧目、共计廿六场样式各异的演出,较少见的是总政话剧团的政论体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黄土谣》、《生命档案》,讲述的多是近期优质党员的催泪事迹,由于是军方系统所大力赞助,经费上较无虑,透过精雕细琢的艺术点染,其在舞台的表现力,确实能化沉闷为感人,所以红剧成功的定律是︰英雄事迹+明星演绎+红色美学=票房保证。另一方面,演绎国共战争时期的剧目,对年轻的演员,简直是想像力的大考验,如何在包裹社会主义的仇恨外衣,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内核的生活里,重塑以往的激情与亢奋?京剧演员蓝天说,无法对戏中共产党或毛主席等关键词,潸然泪下,他只好从生活里借鉴以房奴的心态对抗房产商,被房压抑的人民,才求得解放。以往样板戏中宣扬英雄人物高大全的条框,也有渐渐消失的迹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主角,新版中多了自身情感的起伏,借以降低打杀冲撞的刚硬形象;京剧《映山红》「诗化」的氛围,努力营造浅吟低唱,摆脱以往标签式单薄的诠释手法,说明红剧正在面临市场的无奈转型。

凭借传媒的奥援及推动下,这批红剧平均有七成的售票率,已达商业运作的规格,然而观众却是怀旧与猎奇的心理居多,更有年轻的观众,对打杀的阶级仇恨,脸谱式的地主,觉得喜感十足,舞台上的装置犹似年画般卡通讨喜,仿佛是看影视穿越戏。当一个社会不再提倡工农兵、只有炫富者时,该如何继承革命的传统和接续历史的教训,在优化的艺术形式中凝聚人心,传递出当前的社会责任?而这份浴火重生的重任,亦如口号所云「敌人很狡猾、革命要卖力」。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