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知名全才演员甄咏蓓编导、新加坡实践剧场演员演出的《阿Q后传》,将鲁迅的经典文学改编搬上舞台,以「阿Q精神」讽刺当前社会,在虚拟的空间「未庄」中,身穿白衣、脸上涂著丑角「豆腐脸」的演员,引领观众穿越时空,看看今天的阿Q们有没有什么长进……甄咏蓓说:「阿Q精神历久弥新,九十年过去了,不但没有被当年的革命革掉,反而随著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华人社会里被传承得很好,且发扬光大。」
台北艺术节《阿Q后传》
8/17~18 19:30
8/19 14:3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
INFO 02-25289580转192
人物小档案
- 活跃于香港戏剧界的全才艺术创作者,能编能导能演,亦积极从事写作与教学工作。
- 1993年与詹瑞文成立「剧场组合」(「PIP文化产业」前身),近20年来为香港表演艺术界创作了多个重要作品。2010年成立「甄咏蓓与甄咏蓓戏剧工作室」。
- 代表作品:《仲夏夜之梦》、《游园》、《厕客浮士德》、《两条老柴玩游戏》等。
- 曾获颁香港艺术发展奖「戏剧类艺术新进奖」(2003)、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女主角奖」(2000、2005)及「最佳女配角奖」(1993)。
去年九月,新加坡实践剧场、香港甄咏蓓戏剧工作室及PIP文化产业联合制作了《阿Q后传》的演出,编导是甄咏蓓,她重要作品包括《两条老柴玩游戏》、《游园》、《厕客浮士德》等。《阿Q后传》的演员分别来自中国、香港、新加坡,去年在新加坡的欣艺坊首演,为「华文小剧场节」的节目之一,好评连连;很快地,该戏今年应台北艺术节之邀,即将来台演出,这是一出跨亚洲华人地区华文戏剧的代表作品,重要性将与日俱增。趁此机会,笔者先行访谈编导甄咏蓓,请她一谈创作《阿Q后传》的想法与历程。
Q:妳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之下,和新加坡实践剧场有了这次的合作?
A:之所以会有这次合作,还得从《两条老柴玩游戏》说起。二○○一年这出戏到新加坡演出,当年尚在人世的郭宝昆看完演出之后,和我们剧组人员聊了很久,不只是赞誉有加,也给了我们许多一针见血的创作建议,并不忘提醒我们文化主体的重要性,听完这一席话,我们真是如沐春风。之后我也开始有了机会到实践剧场进行交流,直到去年,实践剧场组织筹办首度的「华文小剧场节」,邀请我到新加坡担任客席导演,与实践剧场的演员编作出《阿Q后传》。
Q:妳为什么选择鲁迅的经典作品《阿Q正传》来编作?
A:我从小就成长在梨园世家,浸淫於戏曲、剧场、文学、艺术的环境之中,对于鲁迅的小说特别有感受,长久以来就一直想改编《阿Q正传》,将其搬上戏剧舞台。我认为阿Q精神历久弥新,九十年过去了,不但没有被当年的革命革掉,反而随著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华人社会里被传承得很好,且发扬光大。这当然是反讽、反话,但的确值得现今社会的人们好好深思。
Q:妳所认知的阿Q精神,包括哪些特质?
A:当年鲁迅以讽刺、带点幽默的笔法,在其文学世界中,虚构打造了一座水乡鲁镇,阿Q、赵太爷、假洋鬼子、吴妈、王胡、小尼姑、小D等人,都是这里的镇民,他们是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无以数计小人物众生相的缩影,他们要看想看见的,不看不想看见的;要听想听到的,不听不想听见的;只说想要说的,不说不想说的,最重要的是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就是自欺欺人,他们大都贪小便宜、自以为是、麻木不仁、无知、可怜、可恶。鲁迅当年以习医之笔创作小说,针砭出许多传统中国人性格的劣根性及奴性。
Q:妳如何从鲁迅作品中提炼喜剧性?
A:《阿Q后传》的演员,在演出当中他们穿著白色的中性服装,当需要扮演某个角色时,则穿戴具象征性的服饰,如赵太爷的瓜皮帽、黑底金边的长袄、手杖。在上、下半场的开场及剧终,他们站在一起,既是歌队,也是群相缩影,尤其经常大嘴开唱、咧笑,就像中国当代画家岳敏君所画的大笑男人;鼻眼之间用白墨涂著大小形状不一的豆腐脸,以丑演丑,将未庄村民的劣根性,透过高度剧场主义的编作戏剧手法,引领观众穿越时空,看看今天的阿Q们有没有什么长进,或者根本没什么长进。对我而言,喜剧性和悲剧性其实是一体两面,这些喜剧丑角人物只不过是戴了笑脸面具,但其实在那张面具底下,每个人都是悲哀无奈的。
Q:妳又如何将当代社会与经典文学作品作一呼应?
A:我抓住一个核心主题:「生计问题」,作为这出后传新诠的主轴之一。《阿Q后传》上半场快结束时,白无常和两个小鬼要到未庄抓阿Q逃走的魂,抓魂是他们的工作,抓不到魂就没饭吃,没饭吃很饿,更抓不到魂,最后两个小鬼一知道牛头哥那边有更好的工作条件,两小鬼立马奔去。后传的故事从这里开始有了转折,在此之前约莫还是《阿Q正传》里头的故事梗概,我想让即使没有阅读过鲁迅原著的观众,也能进入未庄这群人的文本世界。在此之后,未庄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马照跑,舞照跳,高度繁荣,但发展导致的河川污染、贫富差距拉大,天灾人祸纷至,甚至连「未庄」之名都被改成了「末庄」,所有阿Q们变得更自私自利,只信奉消费主义;而这一切,最后都在一片烟花灿烂当中,燃烧成虚幻泡影!
Q:新加坡观众的反应如何?对于即将在台演出,妳又有什么期待?
A:我记得去年九月在新加坡首演时,许多年轻观众对于鲁迅其人及其作品相当陌生,连剧组中的年轻演员,刚开始也不太能进入此剧作的意涵,这多少证明了新加坡独立建国四十几年以来,与中国文学传统已经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断裂。我对于《阿Q后传》即将在台上演,充满了兴奋与期待,台湾在文化素质的整体表现上,深厚许多,观众应该更能体会这出作品深刻的讽刺,以及喜剧表面下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