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例说明:
本单元为编年纪事。
先叙重要演出,引杂志报导/评论内文为点评。
次叙杂志重要事件与专题。
另列杂志重要出版品。
1992
10月
★ 罗马尼亚指挥家杰利毕达克(Sergiu Celibidache)与慕尼黑爱乐来台演出柴科夫斯基、理查.史特劳斯、布鲁克纳等人曲目,为退休前的告别演出。
——谁是杰利毕达克?要不是他「讨厌腌渍的罐头青豆,也讨厌唱片录音,这两种东西一样乏味」,说不定他比卡拉扬和萧提更有名。
★ 昆曲名旦华文漪与台湾名小生高蕙兰合演《牡丹亭》,并在《表演艺术》试刊号〈花神的午后〉一文与胡耀恒、白先勇对谈。
☆ 试刊号发行
表演艺术杂志创立,首任发行人胡耀恒为杂志定位为「专业性」杂志,与一般媒体重视的新闻价值取向作所区隔。杂志采取企业经营的方式,公开发售、招揽广告,以盈亏数字作为市场指标,在政府文教机构中成为少数先例。除了长篇幅的节目介绍,杂志也将企划重点放于艺术评论平台的建置,与中国和各国艺文活动的关注。
☆ 约翰.凯吉(John Cage)过世
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吉于该年八月十二日过世,杂志刊登谭盾与凯吉去世前两个月的最后谈话内容,和林怀民、潘皇龙为其所写的系列纪念文章。(见【PAR复刻版】p.2)
☆ 表演场地系列报导
台北及各国城市表演艺术环境与场地的系列报导,从试刊号的德国慕尼黑,至第四期的英国伦敦及香港等。
11月
★ 日本国宝级乾旦阪东玉三郎来台演出《杨贵妃》(梦枕貘编剧、天野喜孝美术指导)、《神仙调舞曲》、《鹭娘》等剧目。
★ 编舞家刘凤学作品《布兰诗歌》首演。
——这出由七位男舞者与十八位女舞者所舞出的《布兰诗歌》,使我又再看到舞蹈那燃烧的生命,像梵谷的画。
1993
1月
★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来台演出经典舞剧《吉赛儿》。
2月
★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首度来台演出《错中错》。
——导演杨.贾区营造出一种融合超写实与通俗艺术的炫目剧场幻境,为莎剧赋予了现代意识,为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获得三项劳伦斯奥利佛奖。
★ 「三大男高音」卡瑞拉斯来台举行独唱会。本刊特别邀请声乐家席慕德专访。(见【PAR复刻版】p.4)。
3月
★ 游好彦舞团取材中国作家刘恒作品,编创《菊豆与天青》首演。
☆ 文化补助专题报导
第五期以法国的文化补助政策为借镜,首次碰触政府文化补助议题。除了简介法国艺文环境及政策内容,并邀请立法委员、文化主管单位、学术界、表演团体代表共同检视我国现有的表演生态,与其对照。
☆ 「国际艺术节」系列报导
以纽约下一波艺术节为起点,杂志开始以系列报导及艺评关注国外各大艺术节特色,及当届节目内容。
4月
★ 蜷川幸雄作品《米蒂亚》应邀来台参与「世界戏剧展」演出。
——蜷川尝试将他熟悉的希腊神话,与他向往的表演型态——能剧与歌舞伎结合,那便是日后轰动国际舞台的《米蒂亚》。
5月
★ 「天打那实验体」取得德国剧作家海纳.穆勒授权,演出《哈姆雷特机器》。
★ 中国京剧院首度来台,演出《春草闯堂》、《白蛇传》、《杨门女将》等剧。
7月
★ 优剧场于敦南诚品艺文中心以静态展与演出举行「五周年回顾展」。
★ 当代传奇剧场改编希腊戏剧《米蒂亚》的作品《楼兰女》首演。
☆ 「台湾表演艺术的视觉经验」专题
杂志第一次以大篇幅介绍舞台演出作品,呈现数十张艺术性强烈的舞台侧拍和剧照摄影作品,在无文字说明的前题下让图片自行表述。同期并专访聂光炎,为其廿年舞台及灯光设计作品作出回顾,第十期接续以同等规格介绍另一位舞台设计名家李名觉。
8月
★ 云门舞集廿周年演出《九歌》。
9月
★ 「荷兰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来台演出,由夏伊指挥德弗札克《新世界交响曲》等曲目。
☆ 两岸三地前卫戏剧会谈
由于一九九三年台陆港的演艺交流频繁,杂志首次举办两岸三地剧场人对谈,邀请大陆、香港剧场界的林克欢、张辉,与台湾剧评家黄建业,共同检视三地剧场的发展、流变及所面临的问题。
10月
★ 男高音许莱亚来台演唱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少女》
★ 屏风表演班改编陈玉慧作品《征婚启事》首演。
11月
★ 小泽征尔指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受邀参与第一届台北国际艺术节(TIFA)。
——小泽指挥过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世界最好的乐团;更难得的是,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将一个没没无闻、临时组合的管弦乐团提升到惊人的水准。
★ 马友友大提琴独奏会来台演出。
——爱乐者在欣赏他的音乐时,多注意他那美妙的揉弦奏法,他的揉弦所产生的颤吟完全不是装饰的,而是每一音都有深刻表情,具有支配人心的强烈动力。
1994
☆ 首度获得金鼎奖
杂志首度获得「杂志美术设计」「杂志摄影」等个人奖,及「推荐优良杂志奖」。之后于一九九五、一九九六、二○○○、二○○二年度均获金鼎奖肯定。
1月
★ 光环舞集演出于两厅院实验舞展演出《奥林匹克》。
★ 甜蜜蜜PUB举行「壹月,小剧场在甜蜜蜜」联演,演出类型包含独角戏、即兴、多媒体、重金摇滚等。杂志针对魏瑛娟《play or die—隆鼻失败的丫丫作品(2)》刊出剧评和剧本摘要。
2月
★ 「皇冠迷你艺术节」正式扩大为「第一届皇冠艺术节」,邀请多面向舞蹈剧场、相声瓦舍、河左岸剧团、纸风车剧坊等团队演出。
★ 「面包傀儡剧场」彼得.舒曼及两位操偶师来台举办两周工坊,之后与四二五环境剧场合演《补天》。
☆ 「肉体的叛乱─舞踏的黑暗美」特别企画
日本舞踏团体白虎社、山海塾自三月起接续来台演出,杂志以大篇幅专题介绍舞踏的历史源流及精神理论,以及舞踏家土方巽和曾明生。
3月
★ 莫斯科艺术剧院来台演出《海鸥》。
4月
★ 指挥家罗斯托波维奇与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来台演出。
5月
☆ 「坦荡荡面对赤裸裸」特别企画
美国表演团体骨迷宫接受身体气象馆邀请来台演出,却因裸体片段而被禁止于官方表演场地登台,在当年保守风气下造成震撼。专题内容从「骨迷宫事件」出发,谈舞台上的裸体艺术。
8月
☆ 西班牙特辑
杂志首次以国家为主题,介绍各国历史旅游资讯,及音乐戏剧等表演艺术文化,是为后期「世界之窗」专题的前身。
9月
★ 刘凤学以原民文化、肢体编创舞作《沉默的杵音》演出。
★ 由罗曼菲、吴素君、叶台竹、郑淑姬等舞者组成的台北越界舞团,推出创团作《失乐园》。
★ 主办「小剧场在甜蜜蜜」的吴中炜于台北永福桥下举行「破烂生活节」。
☆ 表演工作坊十周年
表演工作坊成立满十周年,导演赖声川推出《红色的天空》,杂志以「焦点」单元处理,也是首度由国内表演艺术人士登上刊物封面。
☆ 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成立
七月联合实验管弦乐团正式改制为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刊中以专文讨论乐团体制问题。
☆ 中时人间剧展报导
《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和当年文建会合办「一九九四人间剧展」,邀请台湾小剧场创作者针对「历史与记忆」主题进行各种诠释。此展后续引来各种「小剧场是否被收编」等正反批评,杂志针对此进行专题报导。
10月
☆ 梅兰芳百年企画
一九九四年逢梅兰芳百年诞辰,邀请梅兰芳之子梅葆玖、中台美三地的戏曲学者、琴师、衣箱师傅,谈梅兰芳的为人、教学思想、美学实践、与对中外文化交流意义等。
11月
☆ 三党省市长候选人提文化政见
台湾史上首次民选省市长,杂志请到九位候选人,针对理想文化政策作出提问与回答。
12月
★ 法国编舞家玛姬.玛汉作品May B来台演出。
★ 以色列小提琴家艾札克.帕尔曼来台举行独奏会。
☆ 年度回顾单元出现、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座谈
以专题对表演艺术新闻事件与演出票房,作出年度回顾与分析。年底国艺会设置条例在立法院三读通过,文化环保促进会举办座谈会,讨论基金会的定位与补助政策,杂志也以连续三期的篇幅呈现。
1995
2月
★ 指挥家辛波诺里与德勒斯登国家交响乐团来台演出。
——德勒斯登这次的演出,八支法国号吹奏齐整犹如一人,而且毫无缺失、走音,运息吐气亦听不出任何破绽,是连维也纳爱乐都做不到的奇迹。
3月
☆ 「二十世纪艺术双响巨砲」专题
约翰.凯吉与模斯.康宁汉两名世纪艺术先锋曾于一九八○年代来台,一九九五年四月康宁汉舞团再度来台,杂志以专题介绍大师艺术,并为康宁汉的七十六岁生日庆祝纪念。另于卅二期(一九九五年六月号)刊登林怀民访模斯.康宁汉一文。(见【PAR复刻版】p.10)
4月
★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首度来台演出,由库特.马殊指挥。
——在马索将重心转赴纽约爱乐的今日,能再聆听二者合作的现场演出,可算是本世纪音乐上的重要纪事……
5月
★ 林丽珍编创台湾中元普渡舞作《醮》于国家剧院首演。
——《醮》的舞蹈形式源于生活、仪式的需求,……依据这些动作,自然地激发舞者内心的喜怒哀乐。
◎ 杂志首次出版专书——李铭训、潘小侠、林俊宏、许斌、陈少维、谢安等十二位舞台艺术工作者摄影集《表演视界》。
6月
★ 韩国小提琴家郑京和首度来台演出独奏会。
——较之慕特、安梅耶,郑京和多了分高丽小辣椒之气,在温婉、简练的乐曲中,偶而会流泄出韩国人特具的爆发力。
☆ 「松绑表演空间」特别企画
台北市府因有意释出市产中的「闲置空间」引起讨论,杂志也首次出现以闲置空间作为表演场域的相关报导,探讨长期缺乏场地的表演艺术界,可如何转化经营这些空间。
7月
☆ 光复五十周年特辑
台湾脱离日据时代满五十年,杂志以连续长达半年的固定篇幅,回顾五十年来发生在台湾表演艺术界的大师及人物,探讨台湾表演艺术在不同时期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流变等。
10月
★ 杨丽花歌仔戏团庆祝光复五十周年,重回剧场舞台演出《双枪陆文龙》。
1996
1月
★ 梨园舞坊《艳歌行》演出。
☆ 小剧场十年回顾专题
起于解严前的台湾小剧场,发展满十年,开始有「质变」之说。杂志以座谈会形式,邀请并记录不同生代剧场工作者对小剧场进行的总回顾体检。
2月
★ 许雅红等人主办的「第一届女节」在B-Side剧场演出。
☆ 「艺术治疗」特别企画
艺术与医学是否能够结合相辅?杂志首次处理台湾的音乐、戏剧与舞蹈治疗现况议题。
5月
★ 舞蹈家「永子与高丽」首度来台演出。
——永子与高丽数十年如一日地推出与自然或人类共同经验有关的舞作。观众无论联想到的是其舞踏的背景或即兴的成分,毫不矫饰的呈现,令人印象深刻。
☆ 「香港九七」专题报导
九七年香港回归在即,是「大限」抑或新生?专题中分别从历史、文化、政治,及台湾角度切入,探讨艺术在香港回归前后的定位。
6月
★ 台湾艺人馆创团演出品特作品《背叛》,由戴立忍、范瑞君、陈培广主演。
☆ 「寻找经典」特别企画
台湾舞台剧当时有首演即成绝响一说,杂志首度处理经典好戏重演议题,讨论「经典」与「名剧」的界线,与旧作搬演的可能性。
◎杂志出版《84年表演艺术年鉴》。此为国内首度搜集全年度表演艺术产业资料,客观纪录并提出观点分析的专门性工具书。
8月
☆ 「艺术教育」特别企画
艺术教育法草案于九五年在立院一读通过,九六年进入立法定制阶段。在升学主义的教育制度下,如何能催生健全教育新法,成为专题的探讨目的。
9月
★ 台北故事剧场演出《极度疯狂》。
10月
★ 屏风表演班推出十周年作品《京戏启示录》。
——李国修藉梁家班呈现对当下台湾历史与情势的一个整体讽谕,并提出唯有具备反省能力,才有走出困境的希望。
☆ 田启元纪念专文
「小剧场才子」田启元于九六年八月病逝,杂志收录他最后一次的生前访谈。
11月
★ 差事剧团推出与菲律宾古教士剧团合作之创团作品《士兵的故事》。
12月
★ 菲利普.格拉斯来台举行作品发表会。本刊特邀谭盾与格拉斯进行对谈。(见【PAR复刻版】p.12)
★ 金枝演社于夜市、庙口演出《胡撇仔戏——台湾女侠白小兰》。
1997
2月
☆ 「碧娜来了!」特别企画
台湾引领期盼已久的现代舞巨擘碧娜.鲍许,终于将在九七年三月率乌帕塔舞蹈剧场来访并演出《康乃馨》。杂志以大篇幅刊登碧娜.鲍许的专访,谈论其艺术理念及作品价值观。(见【PAR复刻版】p.14)
4月
☆ 「音乐剧亚洲热」专题报导
因《猫》、《歌剧魅影》、《孤星泪》等百老汇音乐剧在香港发烧,港台两地也有不少音乐剧创作,包括绿光剧团月底上演的《结婚?结昏!~办桌》等。借此时机,以专题纵观分析亚洲音剧剧的创作生态与市场。
☆ 「媒体艺术化,艺术媒体化」专文
解严后报禁开放十年,主流报纸的文化版面开始有了独立地位。新闻工作者受杂志邀请撰文,从报禁后角度看媒体艺文版面演化过程。
5月
★ 国际知名声乐家多明哥、卡瑞拉斯、戴安娜.罗丝以「二王一后」组合,来台演出「跨世纪之音」演唱会。
6月
☆ 姚一苇纪念专辑
九七年四月,戏剧学者姚一苇与世长辞。杂志特开专辑,纪念其生前的剧场理念与实践内容。
8月
★ 果陀剧场推出国内首出摇滚音乐剧《吻我吧娜娜》,由张雨生担任音乐总监。
——顶著一头绿的张雨生,将已不同于唱片界身居幕后的角色,堂皇领军登上舞台,亲自指挥摇滚乐团,在国家剧院引吭高歌。
9月
☆ 「文化外交」特别企画
文建会于九七年六月,耗资一千三百万于美国西雅图举办「台湾艺术节」。台湾表演团队,也纷纷开始进军法国「亚维侬艺术节」。企画包含访问亚维侬艺术节执行长,也以专文讨论台湾处理文化外交政策应有的准备。
10月
★ 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来台演出《向巴兰钦致敬》。
——这位俄国移民一生留下的四百二十五个作品,至今仍广泛地被全世界芭蕾舞团搬演著,如同美国文化广泛地影响著全世界。
12月
★ 纪蔚然编剧、创作社创团作品《夜夜夜麻》首演。
——四十岁的人写中年人的故事,三十余岁的导演来诠释,交由四个二十几岁的少年家细细揣摩。两个十年的差距,戏剧的奇妙跨越人生写实的框限。
★ 金枝演社演出《古国之神——祭特洛伊》。
☆ 「创作年代」特别企画
面临台湾艺术环境的短期快速转变,杂志首次探讨创作者的「世代」问题,呈现艺术创作在年龄与环境两个变因影响下,所出现的各种风貌。
1998
2月
☆ 「戏剧教育校阅」特别企画
年初正临考季,杂志搜集各戏剧高职专科院所的考试一览表与考古题,供考生参阅。第七十三期(一九九九年一月号)更进一步,介绍国内开设的演员训练班,综谈表演训练的养成。
3月
★ 密猎者剧团演出《行走的人》。
——编导陆爱玲在《行》剧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与语言文字的深度,相较于其他许多平庸的新创文本,确实令人惊艳。
☆ 「中国旅程Ⅱ」演出回顾专题
「中国旅程Ⅱ」演出于一月落幕,包含赖声川、林奕华、林兆华、蔡明亮、荣念曾、魏瑛娟等共十二位创作者,在香港艺术中心以「一桌二椅」的游戏规则交出各廿分钟的作品。专题刊以演出回顾、评论与戏后回响。
☆ 「艺文空间抢滩」特别企画
华山艺文特区、双连艺术特区、中正二分局小剧场(牯岭街小剧场前身)接连建立,杂志特以专文讨论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市民互动关系。
4月
★ 美国钢琴家普莱亚来台举行独奏会。
——普莱亚的演奏曲目和风格能不受到身处的美洲钢琴演奏圈子的局限,在莫札特、贝多芬、舒曼等德奥传统曲目的诠释上,获得了甚至超越欧陆钢琴家的高度赞扬。
5月
★ 台湾身体气象馆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作的《Tsou.伊底帕斯》演出。
6月
★ 纽约辣妈妈实验剧团受邀于台北艺术节演出《特洛伊女人》。
——《特洛伊女人》几乎是以实践仪式精神的表演方式,来实践从前亚陶和彼得.布鲁克对「残酷剧场」的尝试,……观众必须和演员面对面,甚至做身体上的接触。
☆ 「评论艺术的艺术」特别企画
国内表演艺术评论的舞台除了报章杂志外,因网路兴起而允许渐多开放式的讨论。专题分别从评论者、创作者、国外人士角度探讨,如何建立专业的艺评空间。企画也显示当时台湾主流报纸仍给予艺文评论相对充足的版面空间。
8月
★ 霹雳布袋戏首度进入国家剧院演出《狼城疑云》。
☆ 「登台焦虑」特别企画
杂志首次处理演员的「登台焦虑」问题,谈演员该如何在上台前自处调适。此专题也开启日后一系列的「焦虑特企」,反映此时期杂志开始在作品之外,开发创作者内在或生活面的题材。
10月
★ 俄国钢琴家艾夫盖尼.纪辛来台举行独奏会。
☆ 李天禄纪念专文
布袋戏艺师李天禄于九八年八月病逝家中,为表纪念,除让大师身影留于刊物封面,也特撰纪念专文和作品年表附录。
11月
★ 云门舞集《水月》首演。
——为了找到身体更基本的动作动力根源,九七年开始,云门的舞者们便跟著熊卫练习「太极导引」,为此次新作《水月》的演出做准备。
★ 普雷特涅夫与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来台演出。
12月
★ 法国广播爱乐管弦乐团来台演出。
☆ 「装置艺术的跨节表演」特别企画
当代表演艺术中,逐渐出现专业装置艺术延伸至舞台设计的现象。杂志首次探讨此议题,谈论两者在创作的出发点及工作方式与目的的不同。
1999
1月
★ 美国茱莉亚弦乐四重奏来台演出莫札特、史麦塔纳、巴尔札克弦乐四重奏等作。
——茱莉亚四重奏的团员拥有当今世界上四重奏团中最坚实的演奏实力,可以作任何风格和形式的演出。
2月
★ 现代音乐先锋基顿.克莱曼与克莱曼弦乐团来台演出格拉斯、帕特、皮亚佐拉等现代作品。
3月
★ 荷兰舞蹈剧场来台演出编舞家季里安作品《游戏不再》、《落凡天使》等作。
——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综合、揉合了古典芭蕾、现代舞,使他的作品具备极高的感染力和流畅性,他并且巧妙运用民族舞的丰富资产,这种视野和手法使他成为舞蹈国际语言的先驱者。
★ 唐美云歌仔戏剧团创团演出《梨园天神》。
5月
★ 成立两周年的新舞台举办「五月舞风」,邀请台北越界、太古踏舞团、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等团队演出。
★ 费城管弦乐团来台演出,时年七十六岁的萨瓦利希指挥。
★ 编舞家温.凡德吉帕斯领军的比利时终极现代舞团来台演出《非关欲望》。
☆ 「奖不奖,有关系」特别企画
《中国时报》娱乐周报与「3P表演艺术资讯网」各自举办台湾表演艺术奖项,杂志也首次大规格讨论台湾表演艺术奖未来的可能走向。
☆ 剧场类书籍出版概况专文报导
《赖声川:剧场》一书出版,四册共一千六百页,在戏剧类书籍出版质量低迷的台湾书市,备受瞩目,杂志也从此事件出发,报导剧场类书籍的出版现况。
8月
★ 日本导演樱井大造率「野战之月」与差事剧团合作于三重重新桥下演出《出核害记》。
10月
★ 国光剧团推出「国光三部曲」压轴作《廖添丁》,由李小平执导。
——它不是空有西皮二黄壳子的「新编戏曲」,而是提供一个视角,让观众从小人物身上看那个残破年代。它不是以大陆为中原思考的英雄挽歌,而是由台湾人的眼光去追寻在这个岛屿上曾发生的故事。
☆ 「党同伐艺」专题报导
九○年代剧场界探讨同志议题的创作热潮已过,杂志首度制作台湾同志剧场专题,探讨同志剧场的流变与诸多面向。
11月
★ 「昆曲皇后」张继青应邀来台举行《秣陵兰蕴——张继青昆剧专场演出》。
☆ 云二创团首演专文
「云门舞集2」创团,因同年九月发生九二一地震,首演改演出《薪传》。当时从九九年到二○○○年,另有差事剧团等多团都持续发表回应九二一灾情的演出,杂志也陆续刊载艺文团队至灾区演出和工作的相关专文与报导。
12月
☆ 「街头表演艺人」专题报导
由于台北捷运公司开始开放部分空间给「捷运街头艺人」作为表演场所,杂志首开专题讨论台湾街头表演的现况及后续发展。
2000
1月
★ 英国爱乐管弦乐团来台演出,阿胥肯纳吉指挥、钢琴演奏家为阿格丽希。
☆ 新世纪特别企画
因应新世纪来临,规划了一连三期的「耳目艺新二○○○」特别企画,探讨表演艺术新趋势:「艺网打进表演新视界」借由对国内外表艺网站平台的介绍,预测未来表演艺术与观众互动的可能新貌;「东方肢体展身手」以东方热现象、传统元素新貌等角度深入探讨,并举办座谈会,由专家学者展望新东方肢体的未来发展性;「传统戏曲新浪潮」针对传统戏曲新编化的发展,提出回顾与省思。
2月
★ 日本舞踏家秦Kanoko来台演出《酷爱虫的公主》。
5月
★ 新舞台推出「新舞风2000—炫.白系列」,艺术总监林怀民邀请永子与高丽、梅芮迪斯.孟克、苏珊.琳卡与兰希.荷芙曼等编舞家来台演出。
★ 赖声川执导、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学生集体即兴的七个多小时大作《如梦之梦》首演。
6月
★ 奥地利阿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来台演出。
——小至乐句的节奏感,大至整部作品的结构,贝尔格四重奏总是胸有成竹,处理的架构井然,而有震慑人心的大方气度。
☆ 「镜头下的凝视」特别企画
专题以剧场摄影师为主角,访问其摄影观点,呈现其作品,探讨剧场中的影像。
7月
★ 第三届华文戏剧节于台北举行,由国立艺术学院演出姚一苇剧作《X小姐》等。
☆ 「廿世纪回顾」特别企画
廿一世纪来临前,杂志以连续三期的特别企画「二○○○回眸艺瞥」,分戏剧、舞蹈、音乐三领域,回顾廿世纪表演艺术史的各大事件与议题面向,与其对历史变革、未来发展的可能重要影响。
8月
★ 密猎者剧团演出由符宏征执导的《早安列车》。
9月
★ 王墨林于九二一震灾周年导演《黑洞》,其后持续发展为系列作。
10月
★ 美国芭蕾舞团首度来台演出《唐吉诃德》。
★ 陈必先、康森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来台演出。
★ 柳春春剧社演出《美丽》。
11月
☆ 「艺术教育新启蒙时代」特别企画
即将在二○○一年实施的九年一贯国民教育,正式将表演艺术教育纳入国教体系。专题特予检视课程规画中的教育理念与施行纲要,并在第一一七期(二○○二年九月号)再次进行政策实施一年后的回顾。
12月
★ 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与音乐家谭盾合作演出「卧虎藏龙与多媒体歌剧《门》」。
2001
2月
☆ 许常惠纪念专文
音乐家许常惠于一月辞世,杂志刊出纪念文章追悼。
4月
☆ 杂志出刊第一百期
杂志创刊以来出满一百期,随刊附录索引光碟,并举办与记录表演艺术座谈会,谈杂志的现况与未来。另介绍多家国外指标性杂志,深入了解表演艺术相关杂志的多种面貌。
5月
★ 绿光剧团演出《人间条件——满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
★ 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于第七届皇冠艺术节演出王嘉明导演作品《Zodiac》。
——《Zodiac》是国内少见的多媒体剧场中十分难得的成功运作;它细腻地思辨了剧场与媒体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视听感官、以及如何再现并建构「真实」经验。
7月
★ 当代传奇剧场复出,推出吴兴国独角戏《李尔在此》。
★ 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来台演出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9月
★ 原舞者舞团推出十周年作品《再怀念.年祭》。
☆ 「带艺西进,登『陆』不易?」特别企画
文建会主委陈郁秀上任,成立「大陆工作小组」,以补助鼓励台湾表演艺术团体西进登陆,杂志特别企画探讨相关政策及困难重重的登陆前景。
10月
★ 编舞家伍国柱应邀为台北越界舞团编制舞作《花月正春风》。
☆ 「文化首都攻防战」专题报导
当艺术界成为商业战场,各大华人国际性都会也备有一套文化策略。专题邀集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四地戏剧创作者、学者、评论与媒体人,针对各都会的文化策略与市场现象提出观察看法。
11月
★ 洛桑贝嘉芭蕾舞团首度来台演出《生命之舞》。
——摩克瑞(皇后合唱团主唱)所创造的华丽摇滚、乔治.唐强烈戏剧性的舞风,以及凡赛斯极尽夸张的时尚设计,都与编舞家优雅中带有霸气的创作特质高度辉映。
★ 世纪当代舞团推出姚淑芬编创的《孵梦》。
★ 台南人剧团于台南延平郡王祠演出台语发音《安蒂冈妮》。
12月
★ 云门舞集推出衍化书法美学的《行草》。其后持续发展《行草贰》、《狂草》、《屋漏痕》等系列作。
2002
1月
☆ 杂志十周年首次大改版
届满十岁,杂志大变身。书背由黄翻白,并邀书法家董阳孜书写十二个「艺」字,作为每月刊头字体。内容部分,因应「表演艺术网站」的成立,杂志从资讯推广转向深度评论与趋势分析。页数从一一二页缩为八十页,评论分量加重,从视觉到篇幅比例上都被强化拉大。
☆ 「舞蹈与多媒体」专题报导
杂志连续数期针对多媒体/科技与剧场的结合制作专题,例如动画与舞蹈、以及第一一○期(二○○二年二月号)的电脑编舞专题等,显示对潮流趋势的关注。
☆ 「台湾加入WTO协议」特别企画
从时事切入,讨论加入WTO后国内文化界可能面临的冲击。其中并专访多位表艺人士,从产业角度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4月
★ 丹麦欧丁剧场首度来台参与「放声狂嬉——2002国际剧场艺术节」演出。
——包括欧丁剧场在内,因跨文化而著名的戏剧团体,全都活跃在西方舞台,例如法国的莫努虚金,……又如彼得.布鲁克。
★ 汉唐乐府梨园舞坊演出《韩熙载夜宴图》。
★ 国光剧团演出中国编剧陈亚先创作新编戏曲《阎罗梦》。
☆ 「艺术新世纪 谁来领风骚?」特别企画
文建会主委陈郁秀以「培育创作人材」为六大施政方向,杂志特别从官方做法、民间现况、创作者等角度切入,谈世代接班的焦虑。
5月
★ 亦宛然掌中剧团演出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的《亨利四世》。
☆ 「发现网路世界的艺术新座标」特别企画
因应「表演艺术网站」开幕,专题从宽频时代的来临,为国内团体网站现况体检,并侧看网路发展的国际趋势。
☆ 「才艺教学的另类潮流」特别企画
云门舞蹈教室、朱宗庆打击乐团附设学校,对国内才艺教学市场带来新的冲击。
8月
★ 舞蹈家布拉瑞扬.帕格勒法、许芳宜参与「诚品地下开放艺术节」,演出拉芳舞团创团作《单人房》。
☆ 「入座听赏新『艺』族」特别企画
杂志首次把企画策略焦点转移至观众,从拥有时间、金钱与知识的青壮「旅行世代」,谈年轻戏迷的观众新生态,反映杂志开始关注市场概念。
9月
★ 英国阿喀郎舞团首度来台于「新舞风」演出其首支完整作品《倘若》与最新创作《翱翔/定/瞬》。
10月
★ 剧乐部主办「2002东京零距离日本演剧祭」,邀请榴华殿、流山儿事务所等团体来台演出。
☆ 杂志成立十周年系列专题
庆祝杂志十周年特制专题,针对台湾演出评论的现况分析,并介绍历年来杂志幕后团队重要人物。
11月
★ 舞蹈空间舞团演出《东风乍现》,杨铭隆为编舞者之一。其后持续创作「东风系列」。
12月
★ NSO音乐总监简文彬与编舞家林怀民合作歌剧《浦契尼:托斯卡》,其后简文彬持续制作「歌剧系列」,与汪庆璋、鸿鸿、赖声川、黎焕雄、魏瑛娟等台湾剧场导演合作。
2003
2月
☆ 「《八月雪》公案大家参」特别企画
由文建会出资制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编导的《八月雪》,在二○○二年终造成万方关注,褒贬不一。专题从文化生态面、艺术定义,和剧场工作者与禅者角度,谈《八月雪》的意义。
☆ 「预知二○○三表演纪事」特别企画
杂志首度为新一年度的演出制作预告专题。
4月
★ 首届「非常现代音乐节」,德国摩登乐集第一次来台演出。
——首次在亚洲登台,摩登乐集的曲目相当全面性,诚如策展人卡斯登.威特所言:以音乐节的型态呈现现代音乐,不只是在台湾,甚至在整个亚洲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 瑞典库柏格芭蕾舞团来台演出光头白天鹅的阳刚版《天鹅湖》。
——马兹.艾克并未特意诠释王子的同志情欲。而是针对一个宇宙性的命题——即王子的恋母情结及他不断追寻中的自我认同,基本上仍笼罩在异性恋的氛围中。
★ 祖宾.梅塔率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来台演出。
5月
★ 两厅院举行「莎士比亚在台北」戏剧节,包括莎妹剧团《泰特斯—夹子/布袋版》、金枝演社《罗密欧与茱丽叶》、河床剧团《美丽的莎士比亚》等演出。
6月
☆ 首度披露SARS事件对表演艺术界影响
二○○三年中,SARS爆发,对国内表演艺造成严重冲击,多场节目被迫取消演出,在辜怀群专栏文章中首度披露SARS事件对表演艺术界的影响。
7月
★ 黎焕雄执导的《几米「地下铁」:一个音乐的旅程》演出。
8月
★ 两厅院首度举行「夏日爵士派对」,由爵士乐天后迪迪.布里姬沃特打头阵。
9月
★ 两厅院首度以国家为主题策画「世界之窗:英国系列」,邀请阿胥肯纳吉与英国爱乐管弦乐团来台演出。
☆ 「传统演艺vs.观光产业」特别企画
台北戏棚开棚、国立戏专碧湖剧场成立,专题从台湾观光现况看观光剧场的可能性,同时也引入日本、维也纳的国外经验。
11月
★ 德国指挥家艾森巴赫率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来台演出。
12月
★ 日本舞蹈家勅史川原三郎来台演出《电光石火》。
2004
1月
☆ 十大重要表演艺术事件票选活动揭晓
两厅院即将法人化,卢健英接任杂志总编辑。同期十大重要表演艺术事件票选结果公布,总编辑撰文谈选项结果的指标性意义。
3月
☆ 「专号」形式与「艺号人物」单元首度出现
杂志破天荒以「专号」的整本篇幅规格,预知二○○四年整年度的表演纪事。历史久远的「艺号人物」单元,也自此期固定出现,介绍艺坛重量级人物。
4月
★ 白先勇、樊曼侬制作、中国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来台演出。
——白先勇不但提出了双游园、双寻梦的对称结构,而且,还将三本戏分出梦中情、人鬼恋与夫妇爱三个层次,「舞台上不但要有情爱,也要有性爱」。
★ 戴君芳于二○○四年女节发表戏曲与装置跨界合作演出《柳.梦.梅》,后以「二分之一Q剧场」持续发表戏曲创新风格之作。
☆ 杂志二度大改版
为了强化「联结观众与艺术家」的功能,杂志二度大改版,以设计时尚感强烈的外观包装,目标读者的设定从之前的专业人士,转向一般大众。此外,「PAR」名称与全新logo一起出现,「艺次元曼波」单元更促成了许多跨界对谈。导演赖声川为改版后的第一期封面人物。
6月
★ 香港「非常林奕华」来台演出《半生缘》。
——鬼才创作者林奕华大胆以「念书读本」的方式排演这出戏,三个小时的戏里,没有一个字不是从小说里拿出来的。
8月
☆ 「就是爱爵士!」特别企画
因应两厅院举办「夏日爵士派对」,杂志首次以专题规格处理爵士音乐题材。
9月
★ 世纪指挥大师慕提与史卡拉爱乐管弦乐团来台演出。
——慕提的指挥拥有充满力道的美感,在紧凑的节奏之下,呈现的是对乐团精密的掌握力与坚实正确的声响,旋律线条明晰而充沛活力,义大利式的热情充盈于每一音符之中。
11月
★ 俄国基洛夫芭蕾舞团首度来台演出《天鹅湖》、《胡桃钳》等经典舞码。
——从舞星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纽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玛可洛娃……到编舞巨擘佛金、巴兰钦等人,全部来自基洛夫芭蕾舞团。堪称培育芭蕾人才摇篮。
12月
★ 俄国弦乐巨擘鲁道夫.巴夏与NSO合作演出。
——他改编自萧斯塔可维奇的《第八号弦乐四重奏》的《室内交响曲》,不但是巴夏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也是获作曲家高度赞赏的版本。
2005
☆ 进入「专号」时代
自二○○五年起,杂志多次以「专号」规格——大篇幅、呈现主题全面向——处理全本大专题,包括「舞蹈春天专号」(一四七期)、「击乐专号」(一五六期)等,一直到二○○六年的「莫札特诞生250年纪念专号」(一五七期)、「舞蹈专号」(一六○期)、「指环专号」(一六四期)、「世界之窗—德国专号」(一六五期)等。其中,「冰砖四国—俄罗斯专号」(一五四期)在当时「金砖四国」的话题热潮下成为空前热卖的一期。
☆ 首度获「政府出版品优良杂志奖」
之后于二○○六至二○○八年均获「优良政府出版品奖」。另自二○○九年开始迄今,每年均获「国家出版奖」肯定。
1月
★ 八十大寿的钢琴家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台湾举行封琴独奏会。
——史兰倩丝卡的音乐充满创造性的火焰,她手下的威力与速度,使人惊讶于那是出自一位娇小的演奏者。
4月
★ 英国DV8肢体剧场来台演出Just for Show。
——这出作品意不在批判,而在解剖现实,透过夸示与扭曲的形体语言挑逗观众的脾胃,呈现出现实社会里的虚伪自私与膨胀虚无。
★ 昆曲名角华文漪、蔡正仁等人来台参与「风华绝代—天王天后昆剧名家汇演」,演出《长生殿》等剧目。
6月
★ 优人神鼓与少林寺武术馆合作演出《禅武不二》。
7月
★ NSO「发现马勒系列」演出千人欢颂《第八号交响曲》。
9月
◎ 首度出版「NSO发现系列」专书《发现萧斯塔可维奇》。
10月
★ 两厅院首度举办户外嘉年华形式的「广场艺术节」。
11月
★ 柏林爱乐管弦乐团首度来台演出,由新任音乐总监拉图指挥。
★ 绿光剧团搬演东尼奖剧本《求证》,成为剧团「世界剧场」系列代表剧目。
12月
★ 朱宗庆打击乐团主办「台北国际打击乐节」。
★ 采风乐坊推出首创「东方器乐剧场」之作《十面埋伏》。
2006
1月
★ 安德鲁.洛伊.韦伯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应两厅院之邀首度来台演出。
★ 台南人剧团套用电视影集元素和形式,开始演出「一季六集」的《K24》。
◎ 首次出版「NSO歌剧系列」(歌剧剧本),第一本专书为《女人皆如此》。另出版杂志特刊《歌剧魅影—解读面具与歌剧背后的魔幻世界》。
3月
★ 罗林.马捷尔来台指挥NSO演出。(见【PAR复刻版】p.24)
——马捷尔不是新闻,国家交响乐团也不是新闻,但二者碰在一起肯定是新闻。虽然廿年来,国家交响乐团已经接待无数国际指挥,但真正在世界乐坛有分量、重量级的,马捷尔是第一位。
5月
★ 国光剧团演出新编戏曲《金锁记》。
6月
★ 法国编舞家杰宏.贝尔应「新舞风」之邀,首度来台演出《杰宏.贝尔》、《泰国制造》等作。
——「在《两人十件》,我们做的就像这样(把汤匙陆续放在不同的东西上,如蛋杯、茶盘、牛奶壶等),对我而言,这是编舞,有空间、时间,它有意义。」
★ 比利时罗莎舞团应两厅院「舞在春天」邀请,首度来台演出Rain。
8月
★ 中国知名女武生裴艳玲来台演出《京艳—裴艳玲演京剧》。
9月
★ 简文彬指挥NSO演出全本华格纳歌剧《尼贝龙指环》。
◎ 出版组开辟「达人」书系,内容以轻松的问答方式,盼提供入门的表演艺术相关知识,让亲子共读。
10月
★ 德国导演欧斯特麦耶执导的《点歌时间》、《玩偶之家—娜拉》来台演出。
☆ 「艺活志」单元出现
杂志设计全新单元,经由采访呈现艺术家舞台下的真实生活面。单元主题横跨美食、旅游、电影、设计、时尚等,并结合书籍、CD、电影、展览等艺文相关讯息。
11月
★ 德国编舞家莎夏.瓦兹与舞者来台演出《肉体》。
——《肉体》充分显现了莎夏对空间的敏锐观察力及巧妙运用的过人才华。
2007
☆ 「国际剧场大师之年」
两厅院廿周年庆,陆续邀请多位国际剧场大师访台,这一年内,杂志固定用相当的分量篇幅处理大师的来台演出。其中包括一七一期(三月号)日本导演铃木忠志首度来台演出《酒神》、一七六期(八月号)加拿大剧场奇才罗伯.勒帕吉首度来台演出《安徒生计划》、一七七期(九月号)碧娜.鲍许生前最后一次来台演出《热情马祖卡》、一七九期(十一月号)法国剧场铁娘子莫虚金与阳光剧团演出《浮生若梦》等。
3月
★ 云门舞集与云门舞集2联合春季公演,2团演出前一年过世的编舞家伍国柱的完整舞作《断章》。
——《断章》可说是伍国柱「困境美学」的终结篇与集大成,你几乎可在过往的几支作品里分别找到《断章》动作的原型。
6月
★ 台语经典音乐剧《四月望雨》演出台湾流行歌谣之父邓雨贤的生平故事。
8月
◎ 鉴于国内素乏表演艺术创作人专书,特开辟「在两厅院遇见大师」书系,陆续出版《罗伯.勒帕吉—创作之翼》、《碧娜.鲍许—为世界起舞》、《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等书。
9月
★ 美国编舞家比尔.提.琼斯现代舞团来台演出《盲目约会》。
10月
☆ 数位版电子杂志上线出版。之后陆续将年鉴与其他专书也以电子书模式发行。
11月
★ 国光剧团与NSO合作新编京剧《快雪时晴》。
——《快雪时晴》如歌的行板风格,无疑又带给观众及戏曲发展自身一次莫大惊喜。
★ 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来台演出莫札特《九柱球游戏》、舒曼《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等曲目。
2008
2月
☆ 「指挥星光帮.乐坛圣手谁接棒?」特别企画
针对国际乐坛新崛起的六位新星指挥,从个人魅力、指挥特长等面向,票选台湾乐迷心目中的前三名。
3月
★ 剧场大师彼得.布鲁克作品《希兹威.班西死了》首度来台演出。
——「在非洲那么贫穷的状态下,我们只好以最少的资源来说故事,但是这同时也造就了非洲戏剧伟大的口说故事传统。」
★ 尤洛夫斯基率伦敦爱乐管弦乐团来台演出。
☆ 「云门大火之后」话题追踪系列
云门舞集排练场,在二○○八年初的一场大火中不幸烧毁。杂志从事件为出发,谈台湾舞团的史料保存。
4月
★ 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推出Baboo执导的《给普拉斯》。
★ NSO首席弦乐团推出创团音乐会。
☆ 「城市艺波」单元出现
新单元「城市艺波」,由特约海外作者每月固定撰稿报导国外当红表演艺术作品或话题趋势。
5月
★ 波兰作曲家潘德瑞茨基来台指挥NSO演出贝多芬交响曲及他自己的作品。
——他不使用特殊器具,单纯用传统乐器及人声来创造现代感十足的新音响,也是他的作品与其他现代作曲家比起来较令人不感艰涩、具优异气质的原因。
(见【PAR复刻版】p.30)
7月
☆ 「物资连三涨、票房倒倒倒」专题报导
二○○八年中物价油电攀升,表演艺术跟著面临票房寒冬。专题探讨市场问题所在、艺术经纪公司和表演团队如何因应,和政府该如何介入。第一九五期(○九年三月号)逢国际金融风暴造成经济不景气,杂志再度谈及同样议题。
◎ 推出「表艺文摘」系列,集结剧场演员李立群杂志专栏文章,出版《演员的库藏记忆—李立群人生风景》,成为此类型书籍畅销书。
10月
★ 七年级剧场工作者林人中策画「汉字寓言:未来系青年观点报告」,邀请十位创作新秀联演。
★ 国家国乐团演出描述歌仔戏国宝级演员廖琼枝生平故事的《冻水牡丹》。
11月
★ 两厅院制作第一部台语与英语歌剧《黑须马偕》演出。
◎ 针对两厅院制作出版「两厅院创作全纪录」系列专书及DVD,企图用不同的方式带领读者了解一部作品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首部出版品为《黑须马偕》。
12月
★ 林文中舞团演出创团作《小》,其后持续发展为系列之作。
★ 王伟忠与赖声川联合编导、表演工作坊演出《宝岛一村》。
2009
1月
★ 台湾春风歌剧团推出改编自克丽丝蒂推理小说的作品《歌仔戏悬疑剧场—雪夜客栈杀人事件》。
★ 太阳剧团来台演出十周年经典作《欢跃之旅》。
2月
★ 两厅院首度邀请国际剧场大师罗伯.威尔森与魏海敏合作《欧兰朵》,为首届「台湾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
3月
★ 世纪当代舞团编舞家姚淑芬从王攀元画作取得灵感,编创舞作《婚礼》。
5月
★ 舞蹈家苏文琪与声音艺术家张永达应邀于牯岭街国际小剧场艺术节「形影相析(/晰)」演出作品LOOP ME。
★ 八十一岁的义大利电影配乐大师莫利柯奈首度来台演出音乐会。
——莫利柯奈作品中独特的渲染力一向为人称道,不仅能够烘托出电影画面中的氛围与意涵,独立演出甚至比电影更能说故事。
☆ 「兰陵30」特别企画
一九八○年代解严前夕,兰陵剧团的诞生成为台湾现代戏剧史上重要记录。卅年之后,杂志以专题为兰陵人开一场「同学会」,回顾兰陵的人物、起源、训练、创作到影响。
7月
☆ 独家专访彼得.布鲁克
国际剧场大师彼得.布鲁克的《何以如是》,在二○○九年中的台北艺术节来台演出,杂志第一次与布鲁克本人进行跨洋专访。
☆ 「艺闻观点」单元出现
全新时事评论单元,由杂志每期就特定重大表演艺术新闻事件,邀集三位戏剧工作者进行点评分析。
8月
★ 台北市立国乐团与云门舞集2合作《跳Tone!》。
☆ 纪念大师碧娜.鲍许与模斯.康宁汉专题
二○○九年六月底,编舞家碧娜.鲍许逝世。同年七月底,又传来美国编舞家模斯.康宁汉死讯。杂志以特长篇幅的专题规格,邀请多位艺文人士撰文悼念大师。
☆ 「新乐季大观」特别企画
针对国内外乐季总览的特别企画「新乐季大观」,从此开始每年定期现身。
9月
☆ 「为表演艺术找个家」专题报导
台市府释出「艺飨空间」计划,媒合表演团队进驻老旧空间,作为行政或排练的场地,但产权与政策仍存有许多不确定性。专题中提供了国内外闲置空间再利用的法规与政策现况和经验,供互相借镜。
10月
★ VGL(Video Game Live)团队来台演出「电玩交响音乐会」。
12月
★ 两厅院与无垢舞蹈剧场编舞家林丽珍合作大型制作《观》。
◎ 以马水龙、潘皇龙、赖德和等台湾作曲家为主轴,发行「两厅院乐典」系列CD。
2010
1月
☆ 「二○○○~二○○九 十年表演艺术回顾」特别企画
新世纪的头十年过去,全球冲击性的大事不断,表演艺术界也经历了大环境转变造成的影响。杂志以八个角度,探讨走入廿一世纪的表演艺术生态和现象轮廓,以及列名国内值得记上一笔的重要作品。
2月
★ 两厅院与角头音乐合作,以原民南王部落为题材的大型制作《很久没有敬我了你》演出。
5月
★ 朱宗庆打击乐团推出打击乐+京剧+踢踏舞的击乐剧场作品《木兰》。
★ 国立台湾交响乐团演出全新歌仔戏作品《蝶谷残梦》。
☆ 「上海世博」专题报导
二○一○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登场,日日百场演出创造许多新机。杂志除了提及上海十年的舞台制作经验概述,更著重在台湾表演团队的上海经验概述。
7月
★ NSO国人自制中文歌剧《画魂》演出。
☆ 「打破框架的异响艺想」专题报导
将全球乐坛的现代音乐最新潮流,统一作出概括性的介绍,并提供「现代音乐十问」作为入门参考。
8月
☆ 「中生代导演转大人」特别企画
王荣裕、吕柏伸、符宏征、王嘉明等多位剧场中生代编导,在二○一○年纷将作品推上大剧场。特企从中生代导演们的角度,宣告新一代编导剧场之路的新创作态度,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 「表演艺术市集」专题报导
适逢德国杜塞朵夫推出专为舞蹈举办的表演艺术市集,台湾团队也到场参展。专题以大篇幅介绍表演艺术市集概况、现场,及多次参与过各国表演艺术市集的专业策展人及团队经验分享。
10月
★ 超亲密小戏节首次举办,于台师大、永康街、公馆区演出。
11月
★ 日本电影配乐大师久石让来台进行亚洲巡回演奏会。
——纵横乐界长达三十年,久石让最为人称道的是优美纯净、独创性十足的旋律,以及独立于电影人物的情绪与性格。
12月
★ 英国合拍剧团导演赛门.麦克伯尼来台演出改编自谷崎润一郎作品的《春琴》。
2011
2月
★ 比利时当代舞团首度来台演出编舞家亚兰.布拉德勒作品《断章取“艺”—献给碧娜》。
——布拉德勒不带有色眼镜处理所谓反常个体与变态行为,给予参与者高度开放的自我表现空间,从而在悲惨灰暗的景象之中也渗透出一股真诚动人的温暖与关怀。
☆ 「年度表演艺术回顾」特别企画首度增选「年度PAR人物」
二○一○年结束,杂志列出表演艺术界的年度十大现象观察,如文创法的通过、大型庆典的制作涌现、两岸戏剧交流新局面、新生代创作者浮上台面等。并首度增选出国内音乐、剧场、舞蹈三领域的「年度PAR人物」——吕绍嘉、施如芳、苏文琪。
4月
☆ 「10的三次方告白」特别企画
由杂志集结十位台湾七年级世代创作新锐,各别写信给十年后的自己,看剧场新秀如何思考创作、思考未来。
6月
★ 创团八十年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度来台演出《英伦经典》、《吉赛儿》。
——英伦皇家芭蕾舞团访台的舞码……跨越古典与现代,也展现了舞团多元精湛的芭蕾魅力。
☆ 「表演艺术新鲜人.踏上职涯第一步」特别企画
六月正逢毕业季,为让毕业生顺利迈入职涯,杂志规划特企,邀请表演艺术界专家从创作、行销等面向剖析、提出建议。
7月
☆ 「超有特色!主题艺术节出击」特别企画
观察到国内愈来愈多不同特色的小型艺术节凝聚、发酵,杂志专文介绍国内外有趣别具特色的艺术节,并邀请策展人提出艺术节的纸上策展计划。其中,河床剧团首度策画「一个演出、一位观众」的「开房间」戏剧节于八方美学商旅演出;剧场导演魏瑛娟应邀提出「做脸不输小美容」艺术节构想,并于二○一二年正式演出。
10月
★ 电影导演蔡明亮执导杨贵媚、李康生、陆弈静三人独角戏《只有你》。
——蔡明亮从(三位演员)各自生活中兜成戏的血肉,进剧场后发展出三种不同风味的独角戏,大为颠覆人们对「独角戏」看演员诠释角色、炫示演技的印象。
11月
★ 骉舞剧场与法国声音视觉团队Volume-Collectif合作于华山文创园区演出《继承者Ⅰ、Ⅱ、Ⅲ》。
★ 创团逾三百年的法兰西戏剧院首度来台演出莫里哀经典剧作《谁真的爱我?》(又译《无病呻吟》)。
2012
1月
☆ 「2011表演艺术回顾」特别企画
针对《梦想家》酿成文化议题登上政治舞台、皇冠小剧场因公安法规黯然熄灯等年度重大表演事件,以专文回顾剖析。
2月
☆ 「萝瑞.安德森」特别企画
崛起于六○年代的艺术家萝瑞安德森,是当代重要的跨领域创作者。她于二○一二年三月首度来台演出,杂志特别制作长篇幅专题予以介绍。
3月
☆ 「狂放嘻哈 有理叛逆」特别企画
因应两厅院跨国街舞制作《有机体》在台公演,杂志首度制作HIP HOP嘻哈文化专题,从音乐、舞蹈、文学、穿搭等角度介绍全球盛行的「主流次文化」。
4月
「定目剧在台湾,可有未来?」焦点专题
文建会于二○一一年依据「补助民间推动文化观光定目剧作业要点」,挹注两千万元给四个表演团队打造以观光为导向的定目剧码,但票房大多惨澹。专题中,以欧美中韩等国经验,检讨文建会定目剧政策、施行盲点与改善可能。
6月
「文化部登场!我希望…」特别企画
随著总统就职,文化部于二○一二年五月底正式挂牌上路。杂志以长篇幅专题列出关于文化部的八大需知要点,并从表演艺术观点观察政策,对政府提出建言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