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场私回忆/2005.刘培能
特别企画 Feature 【PAR廿周年特辑】1992-2012 与舞台同步

剧场私回忆/2005.刘培能

资深技术剧场工作者

《如梦之梦》改装国家戏剧院,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变脸」。

剧院被颠复成环状舞台。降下原先舞台正中央的平台,装了两百多名观众,为了符合消防法规,还找了两百多名学生做逃生演习。国家戏剧院的观众席上方,我们又搭建阶梯式的观众席,高度几乎连接二楼;坐在那里像在外野看球,很舒服。因为工作人员有两百四、五十个,东西多、戏又长,后台所有空间都要用;我从来没花这么多心力测量,从一楼到三楼,整个平面,连一公分都要计较。

时间也是很大的挑战。演出七个多小时,观众休息一个半小时。每次中间preset完、我检查完,观众又要进场了。我做了卅年剧场,从来没有手上的checking list,写进来的永远比划掉的多。每天凌晨三、四点结束,早上八点又来;第一周就在半梦半醒之间度过,连装台过程也很「如梦之梦」。有一天半夜做到没螺丝,我去一家廿四小时的五金店买,买了大概两千根,店里只有一个人,我陪他一起数,数到睡著……

整个变脸计划很奇特,又非常完整,毕生难忘。

《如梦之梦》改装国家戏剧院,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变脸」。

剧院被颠复成环状舞台。降下原先舞台正中央的平台,装了两百多名观众,为了符合消防法规,还找了两百多名学生做逃生演习。国家戏剧院的观众席上方,我们又搭建阶梯式的观众席,高度几乎连接二楼;坐在那里像在外野看球,很舒服。因为工作人员有两百四、五十个,东西多、戏又长,后台所有空间都要用;我从来没花这么多心力测量,从一楼到三楼,整个平面,连一公分都要计较。

时间也是很大的挑战。演出七个多小时,观众休息一个半小时。每次中间preset完、我检查完,观众又要进场了。我做了卅年剧场,从来没有手上的checking list,写进来的永远比划掉的多。每天凌晨三、四点结束,早上八点又来;第一周就在半梦半醒之间度过,连装台过程也很「如梦之梦」。有一天半夜做到没螺丝,我去一家廿四小时的五金店买,买了大概两千根,店里只有一个人,我陪他一起数,数到睡著……

整个变脸计划很奇特,又非常完整,毕生难忘。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