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克莱本录音大全集》(图片提供 SonyBMG、金牌大风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曾经,那些美好的年代——

因为科技的帮助,那些典范在夙昔的美好乐音,迄今依旧可以让我们聆听陶醉。钢琴大师范.克莱本的录音大全集,让我们「听」到他当年赢得柴科夫斯基大赛的录音复刻,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逝世四十周年纪念录音,让我们听到他演奏的德弗札克与艾尔加两首重量级大提琴协奏曲。

 

因为科技的帮助,那些典范在夙昔的美好乐音,迄今依旧可以让我们聆听陶醉。钢琴大师范.克莱本的录音大全集,让我们「听」到他当年赢得柴科夫斯基大赛的录音复刻,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逝世四十周年纪念录音,让我们听到他演奏的德弗札克与艾尔加两首重量级大提琴协奏曲。

 

我 们何其幸运,拜科技之赐,在那些美好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现在,也能从许多的录音中亲炙那个充满传奇、不曾在历史巨轮下消失的伟大记忆。斯人已远,视听的 媒体也不断地转变,除非你有李给悌(György Ligeti)的听觉能力而非得听黑胶唱片不可,否则斯人典型的历史意义对我们这些生不逢时的人来说更 为重要吧!(注1)

英雄传奇的开始与结束

在美苏两强对抗的冷战时期,范.克莱本(Van Cliburn)无疑是最为传奇的故事,这个传奇的开始正是一九五八年的柴科夫斯基大赛。在这场原本是苏联为了宣扬国威所举办的比赛中,范.克莱本无疑受到了李希特的背书,就此突破了政治的藩篱,赢得了大赛的第一个首奖,为美国在紧张的美苏关系中赢得光彩的面子,成为美国人心中的传奇英雄,范.克莱本自此展开一连串的巡回演出与录音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录音正是载誉归国后的第一个录音。这份RCA出版的录音,可以称得上是大赛实况的复刻版(注2),成为唱片史上第一张销售超过百万张的古典音乐专辑。这些接连而来的荣耀,绝对不是偶然,也不是时势下的英雄制造,更多的是带给聆听者戏剧张力与柔情细腻兼具的音乐性。

所幸这份录音从未在这个市场消失过,其他录音作品也未曾在爱乐者的收藏中被遗忘;尽管他的演出曲目相当狭隘(这应该归因于他长时间的退隐),但是,相信这些作品仍是许多人的共同记忆。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正当唱片界为庆祝范.克莱本八十岁生日而于今年一月发行了这份录音大全集之际,却在二月廿七日传来大师在德州佛特沃斯(Fort Worth)家中过世的消息。他的辞世无疑代表一个传奇的结束,但这个传奇却永远不会消失。

从《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到《白鸟之歌》

说到廿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倘若卡萨尔斯(Pablo Casals)说第二,恐怕也没有人敢说第一,即使是伟大如托特里耶、傅立叶或罗斯托波维奇等大师。若没有卡萨尔斯,大提琴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地位,恐怕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能被确立;如果没有卡萨尔斯,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艺术价值,只怕还只能被视为著名的大提琴练习曲。

改编自加泰隆尼亚民歌的《白鸟之歌》是卡萨尔斯晚年最常演奏的乐曲,大师透过大提琴吟咏对艺术最真情至性的告白,也完整表述一九三九年为抗议佛朗哥独裁政权而去国怀乡的愁绪。这样的艺术心灵与道德勇气,让他在一九五八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德国作家汤马斯.曼亦称卡萨尔斯是「艺术与道德的完美结合」。

今年适逢卡萨尔斯辞世四十周年,这份四片CD的小套装同时收录了德弗札克与艾尔加两首重量级的大提琴协奏曲,以及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黄蜂的飞行》等大提琴改编小品,可以称得上是小而美的组合。可惜的是,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只收录了三首(第一、五、六号);让大师魂牵梦萦的乡愁也付之阙如,让收藏者不免感到有所缺憾。我们期待三年后,大师一百四十岁冥诞时,能有令爱乐者惊喜的出版。

 

注:

1.       李给悌曾自述自己无法听CD唱片的录音,因为他可以从CD中听辨出录音后制过程中被剪辑的片段,因此,对李给悌来说,聆听CD唱片时,他听到的音乐都不是连续性的音乐声响,而是一段又一段的音乐片段。

2.       这份录音的曲目正是范.克莱本在柴科夫斯基大赛最后的演出乐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录音指挥也是大赛最后阶段的指挥孔德拉辛(Kirill Kondrashin)。范.克莱本在大赛的最后阶段(第三阶段)的曲目分别是柴科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