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为空间的主体,空间如何反映人的内在与需求?主体如何形塑空间?城市风景如何诠释出多重文化议题?面对混乱,现代性的力量为何加以排除?毕恒达新作《空间就是想像力》聚焦方法与实作,穿插大量案例,以轻松幽默的方法带领读者重新认识生活空间,提点读者:「每个空间都是为了人而存在,从观察、体验、诠释中,进一步理解如何改造空间,让空间适应我们生活的样态。」
长期关注空间、性别、次文化研究的毕恒达,继《空间就是性别》(2004)、《空间就是权力》(2001)之后,有别于过去较艰涩的学术研究成果,近期源于他在台大教授「人与环境关系导论」的课堂内容所出版的《空间就是想像力》,以「观察、体验、诠释、参与」四个章节,聚焦方法与实作,穿插大量案例,以轻松幽默的方法带领读者重新认识生活空间,有趣的是,本书也提供了一种解读当前社会现实的角度。
人作为空间的主体,空间如何反映人的内在与需求?主体如何形塑空间?城市风景如何诠释出多重文化议题?面对混乱,现代性的力量为何加以排除?《空间就是想像力》以驳杂的海量资讯,引发思辨,对照现实。
公民不服从占领立法院,肇因于卅秒黑箱服贸,与近年层出不穷的不公义所引发的无力与愤怒。史上头一遭翻转了最高立法机关的空间权力,除了揭露台湾当前代议制度已失灵,同时也引发占据官署合法、正当与否的争辩,而青岛东路、济南路上维持秩序的纠察队、街头民主讲堂、贱民解放区等因这场行动而百花齐放的各种议题,不只是对思想,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已然僵固空间的解放与再思考。
空间权力翻转,提醒当权者不要忘记赋予其权力的人民。
培养对空间的敏锐度
「每个空间都是为了人而存在,从观察、体验、诠释中,进一步理解如何改造空间,让空间适应我们生活的样态。」毕恒达说。
毕恒达从一九二○年代日本考现学(Modernology)、一九八六年「路上观察学会」为例,带领读者从生活细微处出发,关照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他以日本的达人精神为例,谈起日本的人孔盖、数量庞大的铁路研究,「路上观察的重点就是趣味与无用。日本人了不起的是,他们非常有耐心去研究各种芝麻小事。」
也就是说,本书并非如《空间就是性别》、《空间就是权力》这么地hard core,而是偏向从观察街道的趣味小确幸中,培养对空间的敏锐度,进而解读、批判、改造。毕恒达以故宫正对面的豪宅「至善天下」为例,建商刻意将开放空间告示牌设置在不经观察容易忽略的角落,让应是公用的草坪,成为了私人花园,也突显了权力如何巧妙地利用空间「排除他者」。
以想像力创造空间的意义
在《空间就是权力》中,毕恒达早已揭示空间是「身体的延伸、自我认同的象征,更是社会文化与政治权力的角力场。」空间不只承载生活,更盛装欲望,对空间无感,就只能去适应空间,而非让空间适应你,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解读:你不参与,就等著被糟糕的空间(人)主宰你。
「这本书不是给专业建筑师看的,而是给一般人。每个人都有参与空间的权力,去认识、去沟通,不要把改造空间的权力让渡给掌权者。」他说。
本书从日常细琐处出发,也有回应国家权力、资本主义,引导读者看见「边缘的、缝隙的、虚弱的、底层的、另类的、叛逆的其他景象」的企图,书中收录了〈叛民城市之暗黑旅志〉细数台北的反抗行动与遭受主流价值排除的群体,让读者进而从中觉知「城市生活中的正义与不义、欲望与创伤、焦虑与压抑的纠葛」。
作家吴明益在推荐序中,对于人的能动性有极好的阐释:「空间就像小说,可以在我们的意志下改变它们的结局,创造它们的意义。最后反过来,改变我们自己和阅读者的人生。空间就是我们自身,也是人类文明自身,挽救空间,也就挽救了想像力的居所。」
而三一八那一夜,冲进了立法院的公民们,是否「挽救了空间」仍须持续观察、发酵、检验、实践,但无疑地,这场运动已成功地挽救了一个世代僵化疲乏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