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战」成名,绝非「偶」然──南非翻筋斗偶剧团 (Robyn Leigh Swart 摄 2014台北艺术节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一「战」成名,绝非「偶」然—南非翻筋斗偶剧团

一「战」成名,绝非「偶」然──南非翻筋斗偶剧团

Handspring Puppet Company

二○○七年,伦敦国家剧院推出《战马》,佳评如潮、票房长红,不仅转往西区商业剧院演出,进军百老汇后,亦勇夺五项东尼奖,由史蒂芬.史匹柏改编的电影版本随之上演 。

在《战马》的舞台上,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与真实马匹同尺寸的戏偶,在出神入化的操偶技巧中,仿佛有了生命,令人惊叹。而幕后负责偶戏设计与技术,就是来自南非的翻筋斗偶剧团。

翻筋斗偶剧团创立于一九八一年,由艾居恩.寇勒和巴索.琼斯共同组成,团名“Handspring”源自两人对俄国偶戏艺术家塞吉.欧伯萨夫的景仰——欧伯萨夫认为,偶的灵魂活在掌中。

这个老牌的偶剧团初期以儿童剧为发展主力,后期的作品则关注于政治与社会议题。和南非最受瞩目的艺术家,跨足美术、剧场、影视等领域的威廉.肯特里奇的相遇,则是该团的另一个转捩点。

二○○四年,该团与西非偶戏团合作的《高大的马》,首度尝试大型动物偶——一只由两位演员、踩著高跷操作的高大长颈鹿偶,也就是这只长颈鹿,让英国国家剧院导演汤姆.莫里斯特来观赏并探询邀演可能,因此催生了《战马》,开启了偶剧的新纪元。

从一个地区性小型偶戏团,到全球知名,跨国合作邀约不断,翻筋斗偶戏团又有何不为人知的操偶密技?《战马》的一战成名,对当代偶戏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在翻筋斗偶戏团即将为台湾观众带来《乌布王》之前,本刊带你一探其「掌中乾坤」!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