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相非相——画禅(二)》(艺术家出版社 提供)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以画说禅 心自在

认为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林谷芳参禅悟禅,「禅者」之称名实相符。新作《诸相非相——画禅(二)》延续前作从画中谈禅,画的好坏不是重点,最主要的是以一个禅家的角度,提出画中相关的公案,也就是「以画说禅」。

认为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林谷芳参禅悟禅,「禅者」之称名实相符。新作《诸相非相——画禅(二)》延续前作从画中谈禅,画的好坏不是重点,最主要的是以一个禅家的角度,提出画中相关的公案,也就是「以画说禅」。

曾听过一则形容——走在路上,你只要看到一个人,一年四季都一样穿得得像古人,那就是林谷芳不会错!

认识他的人听到这段话,无不会心一笑。而说出这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如此一位自在的人,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头衔,那就是——「禅者」——六岁有感于生死,高一开始习禅,出入禅、教、密卅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在禅的领域中,他的著作令人叹为观止。但谈到文章的撰写,翻著这本看似艰涩的新书,他的话语又再度显露机峰:「这本书,我在一个半月里就写完了。」

以禅家角度  提出画中公案

写禅,永远像是从他口袋中捞东西一样。《画禅》是他的专栏集结,写完第一集后,原本不想再写,但由于书中带出了许多疑问,因此他决定「乾脆一次解决!」在《诸相非相——画禅(二)》中,画的比重比上一本还要大。当然,为什么这么画?为什么是一幅好画?可以在字里行间寻得踪迹,但其中最主要的,却是以一个禅家的角度,提出画中相关的公案。也就是说更多著墨的重点,是在「以画说禅」。

整本书分为四大篇章,前半部第一篇〈有佛处不坐〉讲的是禅画的笔墨。林谷芳认为「艺术的存在,形式是不可或缺的根砥」,人们之所以对当代艺术迷惘,源自于缺乏一种具体可申的形式要件。经典艺术的作品本身要会说话,但当代艺术的问题就在于「作品不会说话,而是艺术家在说。」因此在此处,他分成六项来述说一幅禅画构成的六个形式要件,提供读者一个参考座标。

接著第二篇〈无佛处称尊〉,则是探讨禅画的内容。不像中国山水画的「寄情」,禅画多数画人物,以理念或他方世界中的得道者,直接映现悟者的生命风光。而将第一篇的「形式」与第二篇的「实质」相加,自然能了解禅画成立的条件在哪里。

画中有禅  禅中有画

后半部的前半段〈不雨花犹落〉,以五篇文章与六位作者,介绍中国禅画家的境界。最后的〈鸟鸣山更幽〉,更是从日本禅画家的风光中,看出中、日禅画之间的文化及画风上的差异。有了前半部的理解,看后半部活生生的禅画家,就能获得更深一层的体会。

不立文字,寥寥几笔勾勒胸中丘壑,其中的「空」,绝不是「虚」;机锋转语不拘泥于常规,一点一画莫不写出悟道者的境界。画中有禅,禅中有画,两相结合莫不是林谷芳所说的「诸相非相」。而当我们也能够与之靠近,那么他的「自在」,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