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艺术的追寻,或是转业另寻春天?离开了校园,表演艺术新鲜人的挑战正要开始。(许斌 摄)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艺术毕业生,你Stand by了吗? 问题篇

附:产业、校园多交流 让人才及早起跑

业界观察与建议

根据经济部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与推动计划」的预估报告,到了二○○六年,台湾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的人才供给数量将达二千二百零三人,但实际上的需求推估量只仅二百三十六个职缺;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饭吃,意谓学校不断释出毕业生,产业规模却未同步成长。

放下身段,路会更宽广

面对这样的统计数字,云门舞集舞蹈教室执行长温慧玟建议,不妨调整心态,路将更宽,「很多人一旦无法实现舞台梦想,便转头离开,其实是人才的浪费,可惜了一身绝学。」从事艺术行政及相关教学,也可以是理想的实现及延续。莱比锡音乐经纪执行长黄星莹也说,具有专业音乐背景的人才,转战艺术行销或经纪绝对占有优势,「但切记要放下台上的身段,学习团队分工与人际沟通。」

另外,中国市场可能是未来的就业趋势,「大规模的剧院硬体建设纷起,许多的国际团体也选择到大陆巡回演出,对台湾学生是很好的就业契机,不过有一个前提,优异的双语能力不可少!」国际工作经验丰富,现任两厅院演出技术顾问的林家文,建议有志往对岸发展的舞台监督人才,要在英语上多下工夫,才能同时在中国人及香港人的竞争下脱颖而出,迈出国际舞台的第一步。

建立资讯平台,加强产学交流

而面对艺术界总是嚷嚷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也哀叹找不到工作的产学断层现象,则有赖于完整就业平台的建立。目前担任表演艺术联盟理事长,同时也是朱宗庆打击乐团击乐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的刘叔康,便提出成立「表演艺术资讯平台」的构想,在表盟网页上设立公开的交流平台资料库,整合表演艺术团队营运、补助、求职、求才讯息,以达到有效的就业谋合。

温慧玟也呼吁,学界与产业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不妨将其他产业的「企业求才说明会」、「建教合作」等方式套用进来,一方面让实务界走入校园,创造「储蓄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则给学生及早接触实务的机会,从实作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有时间去调整心态或副修其他课程,在时间点上先起跑,为就业作准备。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