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卓里卡并不采用太多的舞台装置,极简的舞台强调出以舞者为中心的编舞美学,加上她特有的女性编舞意识,结合许多印度哲理资产,发展出哲学的、女性的、音乐的、印度的、更是香卓里卡的舞蹈。
被誉为印度现代舞创立者的香卓里卡女士(1929〜),是当今印度舞坛最重要的编舞家,她自小学习传统的「婆罗多」舞(Bharata Natyam),本身是个优秀的舞者。从一九八五年的第一支舞作Angika至今,她的舞团不断推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以丰富的乐音与韵律呈现印度舞肢体美学,在世界各大舞台及艺术节里受到瞩目。
使传统印度舞现代化的Angika
Angika是她退出舞坛多年,再重新出发改良婆罗多舞的第一步。传统婆罗多舞是印度几大舞蹈派别中最重要的一支,是以西元二世纪一位印度圣者婆瑞踏(Bharata Muni)写的《戏剧学》Natya Shastra(注)为滥觞,发源于南部的泰米尔(Tamil),几千年来发展出一套繁复精细的肢体语汇,强调手势、脸部表情、头的律动,表现具体的物体或抽象的哲学概念。但香卓里卡认为此舞蹈过于奥秘难解及理想化,于是她将之加入瑜珈、印度武术以及现代舞,让男女舞者以诗化的、有力的动作传达身体的自由,让身体自己激发能量,和大地共存,甚至重生。此出舞作分成六大部分,以《戏剧学》一书为中心,诠释此书中的舞蹈记录,例如utplavana是一连串的跳跃,gati是不同的肢体行动速度。武术的加入则是透过舞者模仿鸟虫飞禽,探索大自然对舞蹈的启发,表现《戏剧学》出现前人类的舞蹈根源,是来自人类和天地的互动。香卓里卡长年投身印度女权运动,所以她在此作品中也加入了女性意识,女舞者手持不同武器,强悍的女战士形象在舞台上表现「骑」的意象,骑著牛、老虎、狮子、以及男人。这出融合传统和现代意识的舞作成功地使婆罗多舞现代化,也让香卓里卡受到国际舞坛注目。
向碧娜.鲍许致敬的Yantra
一九九四年推出的Yantra,是向当时正在印度巡回演出《康乃馨》Nelken的碧娜.鲍许致敬的舞作,以九世纪的《纯喜》Soundaryalahari一书为底本,此为一本关于透过几何图象来传达肢体美学的书,故此作以三角形为运动基点,让三位女舞者在舞台上变化各种几何图形,透过直线、曲线、角度以及蜷曲等变形,以一个时时脉动的点为中心,表达人类的纯喜悦(soundarya)。三角形会扩张、聚合、切割,视觉上呈现的几何张力,目的是表现生命的喜悦和谐,和身体内心的能源动力。舞者伴随著一位歌者的吟唱和印度敲打乐器,身著简单传统服饰,时而跺脚,时而保持某一姿势静止良久,以三角形展现展示人体之美。整出舞蹈饶富女性肢体的官能与精神能量,以三角形的视觉力量为为经纬,向女性的身体和内心致敬。
向时间祈愿的Mahakal
Mahakal(1995)是一支讲述时间的舞,香卓里卡所要表现的时间观是循环的(cyclic)永恒时间,生生不息,超越了直线的(linear,例如时钟和日历)时间观念。整支舞是一个祈愿仪式,透过舞者身体的柔软、暴力、回旋,展现时间的流动与无限能量,向时间祈愿,祈求宇宙时间和人类内心意识的和平共存。利用舞蹈表现kshana,也就是「无尽头的时间形上学」,以及spandana,即「在世界开始和毁灭之前存在的永恒时间脉动」。这些需要长篇大论的印度哲学思想,香卓里卡都经由舞蹈呈现,把时间的抽象转化成具象的肢体语汇,企图利用剧场里和观众的时空交流,讴歌永存循环的时间,即使只有灵光一刹,时间并非固著,而是流动不止。
香卓里卡并不采用太多的舞台装置,极简的舞台强调出以舞者为中心的编舞美学,加上她特有的女性编舞意识,结合许多印度哲理资产,发展出哲学的、女性的、音乐的、印度的、更是香卓里卡的舞蹈。
注:
此书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本对舞蹈、化妆、服装和演技等表演艺术详尽记录的书。据印度传说,圣者婆瑞踏受到婆罗门创造神(Brahma)启示,遂著成此书。
文字|陈思宏 台大戏剧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