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傳統藝術論壇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喧嘩的初秋 秋老虎持續耀武揚威,卻是每年音樂季開始的滋味。隨著兩廳院展示新面貌,這兩個月的音樂節目也多得令人目不暇給。管弦樂方面,有泰密卡諾夫帶領的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這次帶來的是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與穆索斯基的作品,要聽原汁原味的柴可夫斯基,非泰密卡諾夫與聖彼得堡愛樂莫屬。另外德國兩大廣播交響樂團──北德與法蘭克服國家廣播交響樂團,一前一後蒞臨台灣,連曲目都極為相似──貝多芬與拉赫曼尼諾夫,或許可以做個比較,也是樂趣。而終於如願來台的龐克小提琴家甘迺迪(Nigel Kennedy)帶著他的龐克髮型(或許臉上依舊畫著迷彩)與華沙室內管弦樂團,將為台灣的聽眾演出他的招牌曲目──《四季》,甘迺迪其快無比的速度雖然仍是音樂界的一項指標,不過聽他的音樂會當然是除了純粹聆聽以外又多了視覺的娛樂效果。 至於室內樂方面,連著三場的NSO室內樂音樂會,算是難得的策畫,罕見有趣的曲目將可以看到NSO的音樂家們另一種能量。另外,第二屆的「啟動台灣的聲音」開跑囉!有異於第一屆不分編制的策畫方式,今年以編制為考量,將同類型的曲目安排成同一場音樂會。十月首場便是由台北愛樂合唱團所擔綱的合唱篇,將演出許雅民等的現代合唱作品。 充滿著演出節目的秋天,絲毫感覺不出蕭瑟的味道,演出前到劇院的廣場看看點點噴水夜燈、到誠品翻翻書、還有大風吹不進的咖啡座,這個樂季開始,音樂會似乎已經不再是單純聽覺的享受了。(林芳宜) 舞蹈 歷險不斷,舞動孩子的想像雲門舞集2《波波歷險記》 雲門舞集2團原訂在今年五月演出的《童樂會》,因SARS延期,經過半年的重新思考,這齣首次為兒童創作的舞作,更名《波波歷險記》,終於要在十一月面世。 從《童樂會》到《波波歷險記》,似乎顯示了舞團對於創作方向更為清晰,觀眾從《童樂會》的諧音「同樂會」所得到的暗示──作品的歡樂氛圍──過渡到一個含有主人翁、歷險故事的具體明示,應有助於提高購票前的預期與信任度。 也在今年獻出第一齣兒童舞作的舞蹈空間舞團,四月中呈現的《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建造一座台灣都會的文化長城
當我們抬起頭、環顧台灣四周,也許我們會突然驚覺,原來台北和其他縣市的距離,也是如此遙遠。各個地方縣市除了需要達成主觀的文化建設目標,還得解決可能有的政治阻力、法令限制和先天環境與發展條件的困境;其文化發展的走向,也和主事者的背景、主觀願望和縣市長的支持與否,息息相關。
-
研討會
「西視」與「對話」的亞太劇場表演美學策略
「西式」現代劇場機制滲入東方傳統劇場,成為亞洲當代劇場的下意識,可能造成亞洲當代劇場與傳統對話的干擾甚至偏差,這恐怕是所有從事藝術創造的人都必須在心中不斷翻滾,慢慢釐清的。
-
回想與回響 Echo
悠遊亞太藝術,傳統與文明之間
涵蓋亞太地區十三個國家、共計一百多位藝術家參與的「亞太傳統藝術論壇」終於落幕,期間學術研討、展演、及各種工作坊讓身處關渡的藝術學院師生開足了眼界,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她的觀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展望亞太藝術新紀元
與台灣的歷史相似,亞太諸國長期位處中華帝國之邊陲,過去百年間又同樣歷經了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與現代文明的衝擊;步入後殖民時代,亞太各國的表演藝術體系因應前述歷史發展,陸續產生拆解與重構的現象。即將在十月隆重登場的「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即是希望透過觀摩與對話的實際交流,為台灣文化主體的重建工程帶來活水挹注。値此時機,本刊特別企劃專題,藉導論二文企圖找尋、座落當代台灣/亞太藝術發展之座標;同時,也企圖呈現當代亞太諸國及其表演藝術工作者,在「傳統與再生」議題上所累積的具體成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傳統:是創作來源,還是文化包袱?
繼續適當地傳授亞洲價値觀可能是一種答案。但首先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什麼是亞洲價値觀,它並不是把某些到處都有的價値觀拿來重新使用發揚光大而已。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誰在黑暗中吟唱
雖然說能劇有劇的型態,但是以現代西方的戲劇定義看來,也許能劇並不能稱為「戲劇」。因為能劇雖然有「角色」,但卻沒有「性格」;雖然有對話,但其台詞卻富含抒情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大地共存於永恆的時間中
香卓里卡並不採用太多的舞台裝置,極簡的舞台強調出以舞者為中心的編舞美學,加上她特有的女性編舞意識,結合許多印度哲理資產,發展出哲學的、女性的、音樂的、印度的、更是香卓里卡的舞蹈。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區域對話與角色認同
我不要我家的四壁完全被牆封住,也不要我的窗户被堵死,我要世界各地的文化風在我家盡可能地自由地吹,但是我拒絕讓任何人把我的腳吹走。 ──甘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傳統」與「前衛」
任何「傳統戲劇」在其成立之初,都是一種投向異種的、新奇的視線,也就是「前衛的」。而任何「前衛戲劇」在經過時間之後,也有從其異種性被收編成親近性、日常性的可能,也就是「傳統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捍衛傳統的前衛鬥士
薩多諾早期所受的武術和古典舞基礎訓練,對他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生為現代亞洲人,他往往會在作品中融入傳統的因素。然而他卻不抄襲傳統,而是走兩個極端:完全不變地運用傳統的部分或只是觀念上的提示。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亞太傳統音樂的現代趨勢
亞太地區傳統音樂文化的現狀和趨勢與亞太國家的政治文化是息息相關的。它的變化從世界古文明的傳承者到殖民文化政策的犧牲者、西方文化的擁護者,到今天如浴火重生的大悟者,未來我們期許它可以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肢體音符舞團將赴歐演出 致力於中國古典舞之創作推廣的「肢體音符舞團」,將於五月底六月初,應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德國柏林烏拉尼亞(Urania)文化中心及比利時安特畢克(Etterbeek)文化中心之邀,赴歐在上述三國演出「傳說.神話」系列舞作。 「肢體音符舞團」的「傳說.神話」曾在八十八年度的「傳統藝術之夜」演出, 是以花神傳說與敦煌壁畫上記錄的舞姿優美的神話爲主軸,內容包含四個片段:〈桃花緣記〉、〈傲骨寒梅〉、〈敦煌夢幻〉與〈葬花〉。〈桃花緣記〉描寫書生與夢中女子在桃林中的邂逅;〈傲骨寒梅〉則以古典舞中的剛柔協調、強弱並濟來表現梅花的氣質與精緻;〈敦煌夢幻〉演出活躍跳動的「飛天舞」;〈葬花〉取材自文學經典《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故事。「傳說.神話」全長九十分鐘,爲出國演出又加以重新編排,出國前並在國內基隆市、台北縣與桃園縣三地文化中心舉行行前公演。 (編輯室)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十月在台登場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委託國立藝術學院辦理的「亞太傳統藝術論壇」活動,將於今年十月四日至十五日舉行。這個以「傳統藝術的再生」爲主題的活動有以下三個目標:「凸顯亞太文化的主體性,探討其藝術源起及其在現代社會的處境與調適之道」、「促進亞太藝術文化─包括美學體系與儀式觀念─的交流」、「發掘台灣社會的多元、地域屬性與深層文化特質,融入亞太文化體系之中,與其他國家相互交流」。討論的子題包括四個部分:儀式與空間、美學體系與美學經驗、交流與變遷、新世紀展望。活動內容則分學術硏討會、藝術展演與工作坊三部分。 此次活動名雖爲「亞太」,但邀請參與活動的對象並不限於亞洲的太平洋島嶼國家的學者,而是包含了中亞南亞等我們較少接觸的國家如哈薩克、土耳其、伊朗、埃及的學者,藉此機會進行交流。在學術硏討會部分,將有來自十五個國家的十九個學者發表論文,探討亞太地區的文化、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工藝及建築等領域,定於十月九日至十三日舉行。 藝術展演的部分分爲亞太藝術匯演與亞太裝置藝術,前者將有超過一百位的藝術家演出超過六十場,包括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