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迪西舞者阿露西.穆耿在《印X法交锋》中翩然起舞。(©DR 国家两厅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舞向未来的从前/印度古典舞/风貌概述

印度古典舞 解放灵魂 共飨和谐之「味」

印度古典舞的产生与廿世纪初印度反英国殖民的背景有关,为了抵抗外权引发找回本土认同的各种方式,艺术是其中一种途径;于是在学者深入探访舞蹈的根源并对照古籍研究后,目前被认定的印度古典舞有八种,而被认定的古典舞,必须符合印度经典《舞论》中所提及的规范,而且是属于解放灵魂的舞蹈,不是用以纯娱乐的民俗舞蹈。

印度古典舞的产生与廿世纪初印度反英国殖民的背景有关,为了抵抗外权引发找回本土认同的各种方式,艺术是其中一种途径;于是在学者深入探访舞蹈的根源并对照古籍研究后,目前被认定的印度古典舞有八种,而被认定的古典舞,必须符合印度经典《舞论》中所提及的规范,而且是属于解放灵魂的舞蹈,不是用以纯娱乐的民俗舞蹈。

将在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登场的《印X法交锋》,由法籍作曲家暨打击乐家罗兰.奥泽(Roland Auzet)及东印度古典舞者阿露西.穆耿(Arushi Mudgal)合作,进行东西方艺术的跨文化、跨领域、跨当代及古典的艺术交流。奥泽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受过新马戏技巧训练,音乐的呈现不再只是听觉,视觉上会搭配或大或小、或繁复或简洁的道具融入音乐展演中,辅以灯光明暗的细节操控,扩大了观众对打击乐的想像,让音乐节奏变得具象化。阿露西.穆耿的父亲是印度德里重要的古典艺术学院「甘达夫.玛哈维地雅雷」的校长及著名印度音乐演唱家,她的阿姨玛哈维.穆耿是卓越的东印度古典舞者,出生在如此的艺术家庭,从五岁开始学习东印度古典舞至今,已成为一位出色的印度古典舞独舞者。二○○八年阿露西.穆耿接受知名编舞家碧娜.鲍许邀约到杜塞朵夫国际舞蹈节演出,碧纳. 鲍许的舞蹈编创方式开启阿露西.穆耿从东印度古典舞与当代艺术的连结,随后无论是参与舞蹈概念的影片创作Theruvil Varano或是 Orfeo - Crossing the Ganges将印度古典舞与西方希腊神话歌剧的结合演出,都可以看出她的创新尝试。这次《印X法交锋》打击乐与印度古典舞的合作,我们从印度古典舞的角度来看如何产生新的可能。

解放灵魂的舞蹈  寻回本土文化认同

印度古典舞的「产生」与廿世纪初印度反英国殖民的背景有关,为了抵抗外权引发找回本土认同的各种方式,艺术是其中一种途径;这并不是说古典舞因此而突兀地产生,而是为了找回印度的传统,开始有学者深入去探访舞蹈的根源,走访古迹及寺庙建筑雕刻,寻找仍在世的舞蹈传承导师,翻阅古籍对照,经过许多人在理论及舞蹈技巧的厘清及雕琢之下,重新将所谓的古典舞带回了当代社会,原先古典舞的展演环境也从寺庙、宫廷逐步走向现代舞台。以阿露西.穆耿所专精的东印度古典舞「奥迪西」(Odissi)为例,就是在一九五八年才被官方正式认定为发源于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古典舞,定名为「奥迪西」;截至目前,由印度国家音乐舞蹈戏剧学院认定的古典舞共有八种,除了东印度的奥迪西,还有北印度的卡达克(Kathak),南印度的婆罗多(Bharata Natyam)、库奇普地(Kuchipudi)、卡塔卡利(Kathakali)、摩西尼亚塔姆(Mohiniattam),及印度东北的曼尼普利(Manipuri)和萨奇亚(Sattriya)。

经由认定的古典舞,必须符合印度经典《舞论》Natya Shastra(或称之为《戏剧论》)中所提及的规范,而且是属于解放灵魂的舞蹈,不是用以纯娱乐的民俗舞蹈。《舞论》成书时间介于西元前四世纪到二世纪之间,意即在成书之前,印度的舞蹈戏剧演出已经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模式,最后才用文字记录而成经典。

《舞论》以5,569个偈诵写成,分为卅七个章节,里面的内容从文字的使用、剧本撰写、剧评、舞蹈、音乐、舞台、演出等都列出详尽的说明;其中最著名的章节为印度的独特美学〈味论〉,点出了演出者与观众的关系,如何达到艺术共享的过程。有个例子是这样说的,像是你享受了一道道丰盛的菜肴,里面的菜色有酸甜苦辣等,当吃完了这一餐感到饱足而满意,时不时发出赞叹声,最后在椅子上往后一倒,闭上双眼抚摸著你的肚皮,带著微笑舔著唇边还留有的食物味道,一会儿过后你突然从先前的悦意状态醒过来,有感而发说了句:这餐真是美味!在那突然间醒过来的瞬间,就是「味」,这整个过程,重要的并不是最后一句结论,而是所有的满足都在你的悦意表现中呈现出来,超越话语。给予美味佳肴的好比表演者,享用者好比观众,中间的「味」,需要靠表演者的精湛诠释及观众的开放及投入才能发生。

音律密切结合  舞动中传达历史教化

在这样的美学概念下,印度古典舞可以透过音乐、文学及宗教的面向来看,印度古典舞蹈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舞蹈可以用念的,舞蹈肢体的律动与印度音律紧密镶嵌;传统上,古典舞者的学习过程,必须跟随著一位导师,先学会用音节念出节奏口诀,同时用固定的手势算拍子,等到节奏韵律掌握之后,才加上手脚肢体运用成为舞蹈技巧,一段时间后,舞蹈技巧甚至可以透过复诵口诀来回想,在同一个音律时间点上,手、脚、头、眼、驱干位移不同方向,动态中经由彼此间的联系让身体的重心维持在稳定平衡的状态;也是在音律节奏的规范下,让舞者在群舞中肢体表现上能达到高度的一致性,甚至是不同的古典舞在同一舞台上演出也能达到视觉上的和谐感,这是古典舞看起来精美繁复的原因。在舞蹈的叙事功能方面,《罗摩衍那》Ramayana、《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奎师那(Krishna,又译黑天)的文学和印度三大主神梵天(Brahma)、湿婆(Shiva)、毗湿奴(Vishnu)是印度文化的主要核心,古典舞透过身体的共通的象征手势、姿态、及面部表情,可以让观众透过身体展演搭配音乐,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也是最初舞蹈存在的功能,用视觉教化群众善恶及解脱轮回之理。

印度古典舞存在已超过两千年,辉煌过也没落过,经过廿世纪后半的重新整理,开始往世界的各个角落散布,观众已经不再是原本设定的印度当地人民;脱离印度文化脉络的观众,印度美学味论的价值是否依旧成立,挑战了现今表演者及观众的开放性。新生代的古典舞者,仍然是跟著导师受长期的传统训练,将印度艺术知识承载于自身,然而面对世界的舞台,可以看到新生代舞者如同阿露西.穆耿也尝试与当代艺术接轨,从印度传统的元素精炼出跨界对话的可能性,这次《印X法交锋》与法国打击乐手罗兰.奥泽的合作,且让我们打开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印法交融的「味」。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