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寂寞芳心俱乐部》的剧本,陈培广就「非常有感觉」,因此当剧院提出「小剧场经典名作回顾展」的计划,在考量各种因素后选定《寂寞芳心俱乐部》时,导过大、小剧场的陈培广也欣然同意,因为所有作品中,他最有感情、最想再做一次的也是《寂寞芳心俱乐部》。
台湾艺人馆《寂寞芳心俱乐部》
12月10-19日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写了半年多的电视剧本,近期可能计划出国拿个导演硕士的陈培广,接下了两厅院实验剧场的邀请,在「小剧场经典名作回顾展」中,重新搬演《寂寞芳心俱乐部》。
《寂寞芳心俱乐部》第一次的演出,是在八年前以进行式剧团的名义参加实验剧展的演出。当年剧团的组成分子是以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的学生为主,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学校毕业的学生能继续从事剧场工作,在舞台上演一个好看的故事给观众看,这样的想法得到学校许多老师的支持,「进行式」即是当年戏剧系主任赖声川所命名的。剧团成立之后,陈培广是主要的创作者,开始做戏并陆续参加了几届的实验剧展,从《大家安静》、《寂寞芳心俱乐部》、《蝴蝶君》、《风景II》,到班底差不多、另以台北故事剧场为名演出的《爱在一吻蔓延时》,算来算去,是参加过最多次实验剧展的团体与个人。
第一次看到《寂寞芳心俱乐部》的剧本,陈培广就「非常有感觉」,剧中美国南方小镇封闭、又充满人情味的空间,马上让他联想到从小长大的眷村,于是他开始进行翻译,期间的改编、演出过程也非常顺利,还到澎湖做巡回演出;他对于这个作品有著一份非常深厚、私人的情感。因此当剧院提出「小剧场经典作品回顾展」的计划,在考量各种因素后选定《寂寞芳心俱乐部》时,导过大、小剧场的陈培广也欣然同意,因为所有作品中,他最有感情、最想再做一次的也是《寂寞芳心俱乐部》。
《寂寞芳心俱乐部》的重新登台,陈培广希望能对此时此地的观众有特别意义,因此将针对剧本做一些修改。陈培广表示,原著者是带著回顾及回忆的心情写下这个剧本,在他初次的改编,这部分被放大到极点,时空被他拉到更早的民国五〇年代的台中眷村,「原剧的结局,虽然问题其实没有解决,但看似圆满的安排,还是给人充满希望的感觉,我那时候的想法也是这样,面对多舛的世事,觉得只要撑过去就会没事,就好像《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名言:管他的,明天再说」。陈培广将这样的结局放在五〇年代的时空,视为对过去的致敬与追悼,并希望能让观众反思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但现在人生阅历增长许多的陈培广,谈到「生命」、「未来」,则变得比较没有把握了。因此,相较于过去,这次剧本修改,他将有不同的想法,同时,也将加入现代的反照及世纪末的观点,会在原剧本架构之下另做延伸,「时间」将成为主要的考虑之一。
此次重新演出的阵容方面,除了老搭档戴立忍仍然参与新版演出外,三位女主角是全新组合,将由吕羿慧、林如萍、曾心怡出任剧中的三姊妹。
近年来投身于国片的拍摄、较少现身在舞台上的戴立忍,谈到此次重回小剧场怀抱演出《寂寞芳心俱乐部》时,坦承如果能再过几年、有多一些的沉淀会比较好。但在一次大伙喝酒起哄之际,微醺的他拍胸脯保证,如果林如萍有时间接演,那他一定会把握这次和她合作的机会,没想到一语成谶;于是,他虽能一圆继当年在学校和林如萍合演《海鸥》后再同台的美梦,但也不得不承认,「近两年没演,脚有点软」。
电影和剧场,哪个是最爱?「最爱的是戏剧,戏剧就包括了电影和剧场」。本身较喜欢写实表演的戴立忍,喜欢演出国人自己创作的剧本,这也许是近年多拍国片的原因。他也表示,电影和剧场的表演,其实只是传达技术的不同,前者要了解镜头的游戏规则,后者需要的是投射的力量,「但能在小剧场演出,和观众呼吸同一口空气、双方能直接互动,对演员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导过一些大剧场的戏、写了半年多的电视剧本,此次接受两厅院的邀约,重新回小剧场导戏的陈培广则表示,此次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为理想不妥协。他谈道,过去不管是在专业的剧团工作或是写电视剧本,常常因为商业上的考量,而不得不做一些妥协、让步,让自己很不开心。而经过这半年,他重新思考自己与剧场的关系,现在的他坚信,若要再做剧场,绝对不为生计,纯为乐趣-和人沟通的乐趣。
(本刊编辑 祁雅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