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陳培廣

相關文章 15 篇
  • 《日常恋襲曲》中的一組情侶:安心亞與吳世偉。
    戲劇 我城劇場《日常恋襲曲》

    在生活的劇變中 認識真實的自己

    一場天搖地動中,你會發現什麼?我城劇場的新作《日常恋襲曲》透過一場虛構強震,刻劃天災所造成的人際變化。導演陳培廣將三組情人置入地震場景,看愛情究竟多強韌又多脆弱,「舞台會同時呈現三個場景,當其中一個舞台有戲,觀眾也同時看到其他舞台的角色過著日常生活。」陳培廣說,「三組情人也會機緣巧合地介入彼此,甚至一段關係的終結反而解決了另一段關係的困境。」

    文字|陶維均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請你閉嘴!》以一個三流劇團演出肥皂劇的戲中戲手法,描寫台前幕後的人生百態。
    即將上場 Preview 我城劇場《請你閉嘴》

    打破第四面牆 笑鬧人生百態

    我城劇場的第二齣戲《請你閉嘴!》,就是曾在台灣被多次搬上舞台的Noises off,以一個三流劇團演出肥皂劇的戲中戲手法,描寫台前幕後的人生百態。導演陳培廣當年曾以《大家安靜》之名製作演出,這次再度執導,將融入本土劇元素,轉化成台灣人專屬的獨特笑點,而且將翻玩舞台景片,打造幻覺,帶領觀眾衝破第四道牆,直擊神秘後台。

    文字|廖俊逞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新成立的台灣藝人館,演出品特作品《背叛》。
    即將上場

    《背叛》

    英籍劇作家品特於一九七八年完成的作品《背叛》,全劇共分九場,內容敍述一段發生在三個好朋友身上的婚外情。 品特作品冷靜、凝練的風格,人物疏離與曖昧的關係在本次演出中將完整的呈現。而表演風格上將準確掌握全劇節奏,心理動機若隱若現地塡補生活語言下的空白。舞台、燈光、服裝、音樂都在視覺與聽覺上統攝於透明、純粹與冷凝的現代質感。 「台灣藝人館」中的成員皆由國立藝術學院的畢業生所組成,此次《背叛》由陳小分導演,並集合進行式劇團的陳培廣、曾演過電影《皇金稻田》的戴立忍及《洪堡親王》的范瑞君三人分飾要角。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44期 / 1996年06月號
  • 《我記得……》看似關注了諸多層面,卻都如蜻蜓點水般地點到為止,沒有更深層挖掘的意圖。
    新銳藝評 Review

    框架裡的記憶

    一個「制式化」的劇本已屬難得,更難得的是《我記得》裡的五位角色竟然有如此「規格化」的「樣本」人生!起心動念皆毫無懸念地走到落幕,這就是導演將舞台場景設計成「框架」的原因嗎?因為導演自始至終都沒有跳脫出困住自己「僵化」的角色「樣本」思維模式!於是他用「框架」來呈現場景,用「框架」來告訴觀看者:「對!我就是被困在了刻板角色的印象思維中!」

    文字|彭待傳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劇場導演陳培廣
    藝號人物 People 劇場導演

    陳培廣 在劇場黑洞裡 開出歲月的花

    陳培廣是台灣一九九○年代的知名劇場導演,第一齣戲《大家安靜》就受到注目,但在二○○三年的事業高點,陳培廣突然宣布休息,此後十二年沒有作品問世。直到今年,他創立了「我城劇場」,將在七月推出創團作《我記得》。十二年的沉潛,他經歷了什麼,又領悟了什麼?一個曾任性轉身走開的人,為何重新走進劇場?在陳培廣的舞台上,將開出什麼樣奇異的花呢?

    文字|萬金油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我城劇場《我記得……》

    「還記得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嗎?」一開始抓住我的是文案,《我記得》探討的是關於青春的主題,個人特別喜愛的議題,也許是進入而立後,易感慨時間流逝而抓不住,也懷念那青春年少裡不畏懼的自己。長大後的我們,少了年輕時的衝勁,曾幾何時我們為了生活、為了生存而忘記了自己的夢想與那最真實的初衷! 我城劇場首發《我記得》期待回歸劇場陳培廣導演,將如何訴說關於我們的青春,又如何詮釋帶來給我們觸動內心感受,更好奇這五位實力派演員:黃健瑋、謝盈萱、朱芷瑩、莊凱勛、隆宸翰,如何利用精湛演技相互過招,身為觀眾的我們更能帶著滿載的感動出劇場。 劇場迷人的地方就是舞台上的故事,就像你我過往片段回憶,如虛實之間,觸動著你我不悔的青春故事!

    文字|鄭詠玹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詼諧喜劇《春光.進.行.曲》大量描繪「頂客夫妻」的生活。
    即將上場

    現代抓狂級婚變喜鬧劇《春光.進.行.曲》

    台北故事劇場繼去年「載歌載舞載戲」的黑色悲喜劇《極度瘋狂》之後,九七年開春大戲《春光.進.行.曲》即將在四月全省上演! 這是一齣描寫四對夫妻在一夜之間所發生諸多荒謬情境的「現代抓狂級婚變喜鬧劇」。這次的演員有剛從紐約大學取得表演碩士的陳湘琪、《蝴蝶君》男主角王道揚及唱片界的蘇慧倫、任賢齊加入《春光.進.行.曲》的演出。 導演陳培廣表示:這齣以都會男女的婚姻關係爲主軸的戲,形式其實更偏向喜鬧劇,整齣戲的基調肇基在寫實的都會生活情境,輕鬆逗趣的對白、精準快速的節奏,除了活生生將「頂客夫妻」的生活搬上舞台外,劇中大量運用的情境喜劇結構更在輕鬆、詼諧的戲劇張力中展現五味雜陳的、喜怒哀樂。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3期 / 1997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題報導

    執著劇場 純爲樂趣

    第一次看到《寂寞芳心俱樂部》的劇本,陳培廣就「非常有感覺」,因此當劇院提出「小劇場經典名作回顧展」的計畫,在考量各種因素後選定《寂寞芳心俱樂部》時,導過大、小劇場的陳培廣也欣然同意,因爲所有作品中,他最有感情、最想再做一次的也是《寂寞芳心俱樂部》。

    文字|祁雅媚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 陳湘琪(右)、陳培廣和郭子,分別改變形象,爲新版的《大家安靜》瘋狂飆戲。
    焦點

    沙丁魚、蘿蔔糕與比薩餅

    九二年的電影版本,可說是相當忠實地詮釋了麥可弗萊恩的原作,最著名的場景,應當屬約翰瑞特從兩層樓高的階梯,在一個鏡頭內像滾雪球般地摔下樓來。這次台北故事劇場的編導徐譽庭,卻把「沙丁魚」從蘿蔔糕再換成了比薩餅。

    文字|傅裕惠
    第63期 / 1998年03月號
  • 導過《蝴蝶君》、《你和我和愛情之間》的導演陳培廣認爲如果劇本已經指定某個人物是同志,毫無疑問地導演就必須朝這個方向去詮釋,不過他也提
    特別企畫 Feature

    安能辨我是「同志」?!

    演得像同志是寫實的層次,但是如何讓觀衆透過喜歡或討厭而開始欣賞這個角色就是表演的美學層面,演員必須將素材加以分析、剪裁,轉化成表演才能達到後者的境界,如果光是仗著對這些素材的熟悉度,同志演同志一樣會出問題。

    文字|吳大綱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 陳昭榮跨出螢幕,登上舞台,與郭子合力琢磨一齣眞實自然的生活小品喜劇。
    跨台演出

    從無心揷柳到積極耕耘

    台灣電影環境的惡劣,讓陳昭榮這樣的演員,失落於短暫的燦爛;兩年的思考之後,他決定自我提昇,以強烈的學習心,站上舞台。

    文字|傅裕惠
    第58期 / 1997年10月號
  • 中文版《哈維爾戲劇選》書影。
    戲劇 前捷克總統的劇作首度登「台」

    哈維爾嘲諷虛偽語言的荒謬劇

    早年受到荒謬派的影響,哈維爾將重點擺在語言問題,以《愈來愈難集中精神》這部作品為例,男主角即呈現一種語言失序的精神分裂狀況,而劇作則是呈現出一種立體派式的錯亂情節。如果讀者願意細心研讀劇本,自然會發現在混亂的背後其實是有一套嚴謹的符號秩序。

    文字|耿一偉
    第143期 / 2004年11月號
  • 《哈姆雷特機器》爲劇情而裝置的場景之一。
    交流道

    邁向專業化的迷思 跨海看戲之一

    離開生命的悸動、歷史的沉思,離開對人性、人生的深切體驗,離開對更合理的社會、更完善的人性的渴求與企盼,任何新奇的技法都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賣弄。

    文字|林克歡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 由魏瑛娟執導的《她們之間心心相印》,請的是女同性戀者的故事
    劇場對談

    台灣可不可能出現「同性戀劇場」?

    我覺得問「台灣爲什麼出現同性戀劇場」,就好像是問「台灣爲什麼有異性戀戲劇作品」一樣令人不解。社會中有異性戀就會有同性戀。異性戀者有權表達他們的情慾。同性戀者同樣也有權力表達他們的情慾。 邱安忱(戲班子劇團編導) 我認爲台灣社會不但不開放而且是在倒退。正是因爲台灣社會如此不開放,所以才會有爲數不少的同性戀作品要出來,要喊出「看吧!我們就是不一樣!」的聲音。 陳培廣(台北故事工作體編導)

    文字|鄭志偉、李立亨
    第41期 / 1996年03月號
  • 溫馨爆笑喜劇《極度瘋狂》,描寫忙與盲的現代人。
    即將上場

    台北故事劇場《極度瘋狂》

    台北故事劇場成立於民國八十三年一月,由團長郭子、陳培廣編導、孫法鈞編劇,以及郞祖筠、張玉嬌、王道揚等知名演藝人員所組成。不論就戲齡、年齡以及知名度來說,都是一個相當年輕且具潛力的戲劇團體。繼六月《愛在一吻蔓延時》之後,緊接著推出描寫現代都會的溫馨爆笑喜劇《極度瘋狂》。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46期 / 1996年09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舞蹈

    曾為《薪傳》記譜 舞譜專家雷・庫克1月中旬辭世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文工作者的移居大冒險

    離開城市以後的我們,如今變得怎麼樣?
  • 香港

    「演戲家族」串連過往原創音樂劇歌曲推出慶祝30歲新作

  • 音樂

    以為遺忘的事物,耳朵會替你記得

    自由擊《20伍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