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比斯门(Florian Su 绘)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城门之歌/底比斯城门 乐曲介绍

《阿依达》中的底比斯门 歌剧史上的壮丽凯旋

由义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所写的歌剧《阿依达》,以埃及为背景书写古国中的悲戚爱情故事,其中一个重要场景就是「百门之城」底比斯,法老王率领众臣民在此迎接打败衣索比亚军队的拉达美斯将军荣归,民众的欢欣歌颂,祭司的庄严歌咏,接著在埃及长号的吹奏下,响起慷慨激昂的进行曲,迎接凯旋归来的拉达美斯。

由义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所写的歌剧《阿依达》,以埃及为背景书写古国中的悲戚爱情故事,其中一个重要场景就是「百门之城」底比斯,法老王率领众臣民在此迎接打败衣索比亚军队的拉达美斯将军荣归,民众的欢欣歌颂,祭司的庄严歌咏,接著在埃及长号的吹奏下,响起慷慨激昂的进行曲,迎接凯旋归来的拉达美斯。

伟大的经典永远不乏迷人的传说,威尔第的《阿依达》便掺杂著许多不正确的轶闻,例如灵感是来自埃及神殿底下一对相拥的男女骷颅,实际上这是只个虚构故事;又说这出歌剧是为了庆祝苏伊士运河开通,及开罗总督歌剧院开幕而作,实际上威尔第起初并未答应,总督歌剧院只好拿《弄臣》来救急。

百门之城成为凯旋场景首选

不过五十七岁的威尔第终究收了埃及总督高达十五万法郎报酬,一八七一年十二月廿四日,《阿依达》于开罗举行首演。时间设在遥远的古代,背景则挑选拥有四千年历史的埃及两大古城孟菲斯(Memphis)和底比斯(Thebes)。第一幕场景在现今开罗附近的孟菲斯王宫,神谕指派埃及将军拉达美斯担任大元帅,征讨入侵的衣索比亚,在众人祝福下堂皇出征。

第二幕场景迅速转到距离孟菲斯七百公里远的底比斯,拉达美斯已打败衣索比亚军队,法老王率领众臣民前来迎接将军荣归(古代人移动真迅速)。底比斯位于尼罗河中游,在荷马史诗《伊利亚德》中曾描述道:「埃及的底比斯,那里的人穿著华丽,拥有世间最丰饶的财富;底比斯有城门百座,两百名战士驾驭著马匹和战车,通过每个城门,奔驰沙场。」因此歌剧史上最壮丽的凯旋场景,自然不可放过「百门之城」底比斯。

在底比斯城门前,一开始由民众欢欣唱出「荣耀归于埃及」,妇女们柔美唱道「把莲花与月桂织成头冠献给胜利者」,男祭司则庄严歌咏「请仰望裁定胜利的至高神明,在胜利之日将感谢献给诸神」。接著在埃及长号的吹奏下,响起慷慨激昂的进行曲,迎接凯旋归来的拉达美斯。作曲家使用了当时所谓的「埃及长号」,这是长达一米二的单活塞细长型直筒喇叭,当时威尔第误以为是考究得来的埃及古乐器,后来才得知根本是透过幻想打造的现代乐器,也因此这款特制埃及长号又被称为「阿依达号」。

这段纯器乐演奏的凯旋进行曲,对华人而言却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合唱曲《同唱中华》。原因是被誉为「中国合唱之父」的李抱忱教授,在抗日战争前夕的一九三五年,将此曲填上「你听!激昂的军乐声,飘飘乎满天空。军乐齐声奏,颂扬我五千年神明华胄……」歌词,在北京太和殿前指挥六百名青年大合唱,也就这样被收编为国民政府指定的「爱国歌曲」。

城门前凯旋歌舞成了票房号召

而为了因应当时「大歌剧」的需求,威尔第在凯旋进行曲之后,安排数段充满异国风情的舞蹈音乐,作为演出时的奴隶舞蹈或献祭片段,最后再由三组合唱团轮番歌咏,结束在底比斯城门前的凯旋场景。虽然某些严厉的音乐学者认为此段太过哗众取宠,破坏了整出歌剧的悲壮架构,但若从「景观歌剧」角度而言,第二幕第二景的凯旋场景,的确是《阿依达》最受欢迎的票房号召。

作为古埃及的圣地,底比斯于一九七九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一九八七年《阿依达》亦首次在这座古城门前,由多明哥率领义大利维洛纳露天剧院一千四百人进行盛大演出。虚构的《阿依达》,因为威尔第的非凡音乐,和金字塔一样成为人类的不朽遗产。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