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一九九三年的团体剧场,身处文化与语言多元的印度大城孟买,作品也反映了孟买的斑斓特色,更以缤纷的印度元素踏上国际舞台。二○一二年应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之邀,参与伦敦奥运相关活动「全球到环球」(Globe to Globe)演出《第十二夜》,将宝莱坞歌舞与卡达卡里等传统舞蹈融入莎剧,备受瞩目。
歌剧院开幕季《第十二夜》
2016/12/3 19:30 2016/12/4 14:30
台中国家歌剧院中剧院
INFO 04-22511777
来自印度孟买的团体剧场(The Company Theatre)成立于一九九三年,成立时的核心成员,包含艺术总监阿图.库玛(Atul Kumar)及现任的行政总监沙青.卡马尼(Sachin Kamani)。身处充满于多元文化与语言的城市,团体剧场的作品反映出孟买的斑斓特色,缤纷的印度元素将团体剧场推上了国际舞台,除了在多个艺术节可见其身影之外,今年夏天也在台北演出《仲夏夜之梦》,为该剧海外演出的第一站。参与艺术节及国际巡演之外,团体剧场也筹划全国性及国际性的剧场艺术节,不遗余力地推广戏剧。
到你家演戏 展现戏剧热情
团体剧场与专业及业余的演员皆有合作,以演出定目剧与经营专业演员训练为剧团经营两大方向,并推出各种工作坊,类型多元,参与者除了演员、学生、相关学者之外,也包含背景各不相同的一般民众;不论是国际合作至全国性的活动、讲座、向下扎根的青少年剧场,甚至学术研讨会,都可以看到剧团融合多种的表演技巧与文化的企图心。团体剧场剧团对戏剧的热情,都在这些不同的面貌中呈现。团体剧场更建造了一个特定的表演艺术工作区,提供印度及国际的艺术家或团体驻村,让剧团得以深入理解不同的剧场文化,并将实质的交流与研究融入生活之中,进而丰富剧团自己的创作。
自二○○○年起,为了进一步推广戏剧,团体剧场有了如此的信念:「如果人不离开家去看戏,我们就把剧场带进家里。」因而创立以「家里的剧场」(Theatre at Home)为名的独特表演模式,每两周一次,在私人房舍的空间,以简单的灯光、道具,在受邀的观众面前演出。演出空间可能是书房、客厅、或是花园,观众可能便席地而坐,使用的语言也不特定,印度剧作家或是国际剧作家的作品都有可能成为演出文本,由剧团团员多人分任不同作品的导演。演出之后,会有剧团与观众间的交流与讨论,演出不收费,但欢迎观众自由捐献戏资。虽然这一系列的创作仅持续至二○○四年,但让各行各业的人接触了戏剧演出,也启发当代印度一些剧团,勇于挑战在另类空间制作演出。
文本取材偏好喜剧 亦发展实验即兴
团体剧场创团作发表于一九九四年,为法国剧作家尤金.尤涅斯柯所作的《椅子》,也是剧团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历年来,团体剧场多以搬演现代剧作家代表作品为主,除尤涅斯柯之外,品特的《爱人》、麦克.佛莱恩的《大家安静》、汤姆.史塔波德的《罗森与吉尔死了》,都是剧团演出过的文本,《大家安静》更曾经在不少城市巡演,并在二○一三年重演。只须观察团体剧场历年作品名单,就可以发现团体剧场对喜剧的偏好,曾经演出马里沃(Marivaux)作品,而在一九九八年、九九年的创团初期,更推出一连四档的莫里哀作品——这些多为莫里哀的一幕喜剧,演出时间较短、也适合巡演,因此除了在孟买演出之外,这些作品也曾到过德里、班加罗尔等城市,为剧团开拓声名,并吸引不少观众。
除根据剧本创作之外,团体剧场也曾改编非剧作,例如,改编自契诃夫短篇小说的《带小狗的女士》,为结合现场音乐演出的实验性作品,亦创作过肢体及舞蹈为重的作品。团体剧场极受好评的作品之一《蓝色马克杯》The Blue Mug,曾有美国、新加坡、欧洲等多处巡演纪录,便是以奥立佛.萨克斯(Oliver Sacks)《错把太太当帽子的男人》一书为工作坊基础,即兴创作并演绎,最后亦未留存文本。Unselfed则是以舞蹈剧场的形式,由片段、非线性的叙事组成,以探讨自我形象及意识出发所建构的作品。
印度语、英语、胡言乱语 映照孟买多元文化
如前提及,团体剧场创作宗旨之一,在于反映孟买的多元文化脉络,从作品的形式便可见其丰富的演出类型,演出时所用的语言,也因作品而异,除了印度语(Hindi)演出之外,也常见英语演出作品,甚至曾以英语及自创的「胡言乱语」(gibbish),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结合剧团以喜剧创作的偏好,以红鼻子、白面的喜剧小丑诠释成《哈姆雷特—小丑王子》Hamlet-The Clown Prince,让角色们在夸张的肢体及情绪之中,与原本莎剧沉重的情感产生有趣的对比,甚至因此强化了其中的悲剧元素。《哈姆雷特—小丑王子》围绕原莎剧《哈姆雷特》主角重新改作,团体剧场也抽出《理查三世》的片段,改编成《安妮夫人的诱惑》,二○一二年则推出《没什么像李尔的》Nothing Like Lear,以不想演出《李尔王》的丑角的沮丧心情改作莎剧。
团体剧场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乃是二○一二年由伦敦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Shakespeare’s Globe)委托制作的《第十二夜》Piya Behrupiya。环球剧院因应二○一二年在伦敦举行的奥运,以「全球到环球」(Globe to Globe)为主题,从四月廿三日莎士比亚生日开始,共邀请卅七个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团队,以各种不同的语言演出莎士比亚卅七个剧本,加入伦敦一系列文化奥林匹亚活动中。其中,团体剧团为来自孟买的两个剧团之一,以印度语(Hindi)演出。强调剧中喜剧要素的《第十二夜》,结合源自孟买的宝莱坞歌舞风格及如卡达卡里(Kathakali)等印度风格的舞蹈,在诗歌与音乐中开展,热闹呈现错乱的爱情、变装、打斗、喧闹等场面,可以说是具体实现了原莎剧中的开场台词「假如音乐是爱情的粮食,那就演奏下去吧。」让作品从开头一路热闹至结束。《第十二夜》除了是多种印度风格的结晶之外,也看到导演受到莎士比亚演出、默剧肢体的影响。已经来过台湾演出的新作《仲夏夜之梦》,便是在《第十二夜》的基础下,再次结合莎士比亚剧本与印度歌舞及视觉元素,强调爱情的主线,汇集成精采的浪漫歌舞剧。
至今为止,团体剧团在创作、推广、巡演、举办艺术季、主持驻村计划等各种层面都展现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对于转化西方元素(如剧本、表演风格等)并融合印度原有的艺术形式更有心得。随著剧团受到世界各地艺术节的不断邀约,团体剧场的创作手法也连连受到瞩目,也为进剧场看戏的观众带来不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