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宋舟钮公司举办的独幕剧歌剧比赛中败阵,但浦契尼在老师的荐进之下,获得当时大音乐出版商黎柯笛的赏识,展开日后的歌剧创作之路。在参加独幕剧比赛落选卅年后,浦契尼再度尝试写独幕剧。此时已功成名就的他,并不耽溺在既有成就里,关注著当代同侪剧场创作走向,发展出新的构想,逐步地完成了《三部曲》。《三部曲》结合三部独立的独幕剧为一歌剧,自不同于当年独幕剧大赛的单纯诉求,在在反映出作曲家脑中的歌剧省思。
一八八三年,新投入音乐出版不久的米兰宋舟钮(Sonzogno)公司出资举办歌剧比赛,以发掘年轻一代的歌剧作曲家。作品范围限于独幕剧,得奖作品将由该公司安排演出,得奖者则可和该公司签约。对于仍在音乐院就读的学生或刚出道的作曲家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具吸引力的比赛。消息一传出,就轰动了米兰,年轻一代作曲家,几乎都报名参加,浦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也不例外。
这个比赛表面上看来系为提携后进,实则有其特殊的商业竞争背景。宋舟钮是个有近百年历史的出版商,原经营一般书籍的出版,自一八七四年起,才开始开辟音乐出版的领域,它的最大竞争对手为一直从事这一行的黎柯笛(Ricordi)公司,十九世纪几位著名的义大利作曲家如董尼才悌(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等人的作品均由黎柯笛出版。不仅如此,黎科笛又先后兼并数家音乐出版公司,声势益发浩大,几乎垄断了市场。在此情况下,宋舟钮必须设法培养、掌握新生代的作曲人才,否则难以生存。另一方面,七○年代起,华格纳的歌剧开始登上义大利的歌剧舞台(注1),掀起一阵风潮,在义大利本土,上了年纪的威尔第则渐有息笔之势,却未见后起之秀,义语歌剧渐显断层现象,令有心之士忧心不已。宋舟钮举办歌剧比赛,除了商业取向外,自然亦有将义语歌剧振衰起弊的企图。比赛范围限定在独幕剧,一来可以降低演出成本,二来试图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舞台演出方式和华格纳歌剧抗衡。
首次比赛的结果,浦契尼的作品因笔迹凌乱,根本没有入围,得奖者后来亦没没无闻。同样的比赛又在一八八九、一八九二和一九○三年举行,当时引起不少注意。在历次比赛获奖作品中,唯有一八八九年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1863-1945)的《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至今仍被演出。整体而言,比赛或许并未达到主办者当初的目的,但是独幕剧一气呵成的形式,对于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的歌剧创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乡村骑士》的成功,则反映了当时年轻一代的义大利作曲家众多尝试中的一个方向,「写实主义」(Verismo),该剧的成功亦让这一类作品的写作,蔚为一时风潮。
「写实主义」源自十九世纪后半文学作品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或「写实主义」(Realism),左拉(Emile Zola,1840-1902)和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可称为代表人物。在义大利歌剧界,为求有别于以英雄式人物为中心的取材,刻意强调乡土,走向以乡村为背景,描写村夫农妇之间直接的、赤裸裸式的爱与恨,几乎都以流血、死亡收场。和文学的自然、写实主义不同的是,义语歌剧的写实主义地点背景几乎都在义大利南部,亦显示出义大利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民情。然而,在当时为数甚多的此类歌剧中,至今依然被演出的作品寥寥无几。除《乡村骑士》外,最著名的为雷昂卡发洛(Ruggero Leoncavallo,1857-1919)的《丑角》Pagliacci(一八九二年于米兰首演)。该剧虽为两幕,但由于规模不大,今日经常和《乡村骑士》摆在同晚演出。
浦契尼参加一八八三年宋舟钮歌剧大赛的作品《山精》Le Villi虽然落选,但他音乐院的老师庞开利(Amilcare Ponchielli,1834-1886)和柏依铎(Arrigo Boito,1842-1918)(注2)决定,合力将作品推荐给黎柯笛,也获得后者支持,安排该剧次年在米兰首演,成绩尚可。黎柯笛当时的主事者朱利欧(Giulio Ricordi,1840-1912)慧眼识英雄,自此培养支持浦契尼,每月固定支薪,让他无后顾之忧,得以专心创作。朱利欧耐心地等著新作,并且不时协助浦契尼选材及与剧作家沟通,这一份支持乃是浦契尼日后得以成功的一大关键。
在参加独幕剧比赛落选卅年后,浦契尼再度尝试写独幕剧。此时已功成名就的他,并不耽溺在既有成就里,关注著当代同侪剧场创作走向,发展出新的构想,逐步地完成了《三部曲》Il Trittico(1917)。
由独幕剧到《三部曲》
进入廿世纪后,浦契尼推出新作的速度愈来愈慢,在《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1904)与《杜兰朵》Turandot(1924/26)之间的作品,《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1910)、《燕子》La Rondine(1917)与《三部曲》(1918),至今都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同。观察这几部作品,可以看到各有其诉求,正反映出作曲家在《蝴蝶夫人》之后,多方尝试寻找写作歌剧新方向的努力,《三部曲》结合三部独立的独幕剧为一歌剧,自不同于当年独幕剧大赛的单纯诉求,在在反映出作曲家脑中的歌剧省思。
种种迹象显示,《三部曲》前无古人的构思在浦契尼脑中酝酿很久,在确定《外套》Il Tabarro的剧本后,作曲家实际动手谱曲的时间分布于一九一三年夏、一九一五年十月及一九一六年十一月。同时间,他继续寻觅题材,写作其他两部搭配的歌剧。一九一七年一月廿九日,浦契尼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外套》应和《修女安洁丽卡》Suor Angelica同晚演出。由此可以推断,浦契尼已决定采纳佛昌诺(Giovacchino Forzano,1884-1970)的建议,写作《三部曲》的第二部。由于浦契尼有位姐姐是修女,对他而言,欣然接受这个题材,并且能以音乐刻划修道院日常生活的气氛,是可想而知的。剧中女主角念子心切,以致自尽,虽触犯天主教禁令,却终能获圣母原谅的人性结局,亦博得浦契尼姐姐修道院中修女们的赞同。谱写《修女安洁丽卡》的时间集中于一九一七年二月底至九月中,后续增修至一九一八年十月。
应也是出自佛昌诺的建议,采用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神曲》La divina commedia〈地狱Inferno〉篇第卅首中,强尼.史基基(Gianni Schichi)因假扮都拿提(Buoso Donati)更改遗嘱,被罚入地狱的故事,作为浦契尼一心想寻找的喜剧素材,完成第三部歌剧。佛昌诺以但丁作品中短短十八行(第廿八至第四十五行)的诗句为基础,写成《强尼.史基基》的剧本,亦是他剧作家生涯中的杰作。一九一七年十月底至一九一八年四月,浦契尼一口气完成了他唯一的喜剧《强尼.史基基》。
由全剧漫长且不连贯的诞生过程中,可以看到浦契尼对以三部性质、结构完全不同的作品组成一部作品理念的坚持。浦契尼不是一位理论家,只有个人对音乐戏剧的直觉,他没有留下任何理论观点,让后人难以断定浦契尼的坚持何在。但是由三部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可以对浦契尼的构想一窥究竟。
就剧情而言,《外套》的故事为船老大难忍绿巾罩顶,手刃奸夫,系一典型写实主义的故事,或是作曲家当年参加比赛的余波;《修女安洁丽卡》的主角为未婚生子的修女,她在得知儿子死去后,不顾天主教义,伤心自尽。全剧所有角色均为女性,为该剧的一大特色;《强尼.史基基》则以中世纪翡冷翠(注3)为背景,叙述强尼.史基基如何见机行事,以小聪明夺得他人财产,并让女儿嫁得如意郎君。就音乐的声乐结构来看,《外套》以男中音破坏女高音与男高音的恋情,是十九世纪歌剧的老梗;《修女安洁丽卡》的清一色女声,虽让人诟病全剧声音的缺少变化,但若细加观之,当可发现,浦契尼赋予了不同角色不同的个性,展现浦契尼处理女声戏剧性上的功夫,别有一番隽永,无怪乎作曲家生前多方面坚持,该剧系三部独幕剧中最好的一部;自首演起即最成功、亦最受欢迎的是《强尼.史基基》,作品在许多方面都让人想起威尔第的《法斯塔夫》Falstaff,主角固然是个道德有问题的人,剧中其他人亦好不到那里去,九十步与一百步之差而已。在一片吵吵闹闹中,加入了一对争取爱情自由的痴情小儿女,成就作品中的一股清新气息。
《三部曲》中,浦契尼以音乐呈现故事地点背景的特质依旧存续,但手法翻新。《外套》里,作曲家在背景人声及乐团,多次直接间接引用自己昔日剧情发生在巴黎的歌剧,《玛侬.雷思考》Manon Lescaut(1893)、《波西米亚人》La Bohème(1896)和《燕子》La Rondine(1917),「以乐喻乐」的手法迥异于过往。《修女安洁丽卡》中,始终作为衬景的祷告音乐,和《托斯卡》Tosca(1900)第一幕结束时相较,毫不逊色,但有著截然不同的戏剧诉求。《强尼.史基基》的故事背景既然在翡冷翠,歌词中自然少不了这一个义大利文化中心的特色。(注4)
三剧剧情发生的时间系自廿世纪初回溯到十四世纪末,地点自异乡的巴黎回到浦契尼所熟悉的托斯卡纳(Toscana)地区。就演出的顺序来看,在写实主义的《外套》和感人肺腑的《修女安洁丽卡》之后,以刻划人间丑态的喜剧《强尼.史基基》结束,一扫先前悲哀气氛,展现作曲家要以三部截然不同的独幕剧合成一部歌剧的剧场理念,挑战自己,也挑战观众。
独幕剧的余音
当年参加独幕剧比赛的同侪中,马斯卡尼和雷昂卡发洛的少年得志虽留下了痕迹,却是「小时了了」。另一方面,雷昂卡发洛曾经计划以文艺复兴时期题材,倣效《尼贝龙根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1876)写一部要演三晚的大规模歌剧,并完成了第一部《梅狄奇家族》I Medici。他将作品交给朱利欧.黎柯笛,却被后者打回票。愤怒之余,雷昂卡发洛决定走《乡村骑士》的路,在五个月内完成《丑角》的剧本和音乐,并将它提供给宋舟钮,后者欣然接受,并尽快安排上演。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指挥的首演果然非常成功,宋舟钮打铁趁热,很快地推出《梅狄奇家族》,结果一败涂地,雷昂卡发洛的大计划也就胎死腹中。当然,《丑角》落入宋舟钮手中,应是黎柯笛永远的痛。
《三部曲》的成功不仅弥补了浦契尼当年参加独幕剧比赛失败的遗憾,《强尼.史基基》展现的翡冷翠文化光辉,成为城市行销的佳例,也做到了雷昂卡发洛未能完成的梦想。浦契尼在《三部曲》中结合悲、喜剧于一部作品中的尝试,在下一部作品《杜兰朵》中亦可看到,且更见圆熟。
注:
1. 华格纳作品在义大利原由路卡(Lucca)公司代理。1888年,该公司为黎柯笛并购,此后,华格纳作品代理亦落入黎柯笛手中。
2. 两人合作的《娇宫妲》La Gioconda(1876)可称是今日介于威尔第与浦契尼世代唯一一部尚被上演的义语歌剧。柏依铎亦是威尔第最后两部歌剧《奥泰罗》Otello(1887)与《法斯塔夫》(1893)的剧作家。
3. 习称「佛罗伦斯」,本文从徐志摩用词。
4. 详见本期梅乐亘〈新世纪潮流中另辟新局 三部合一的整体理念——浦契尼的《三部曲》与廿世纪初的剧场美学〉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