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爱乐管弦乐团的创立者毕勤爵士,虽非音乐科班出身,但对艺术的热爱却让他一头栽进两个世纪交会间的黄金年代,先后创立了伦敦爱乐与皇家爱乐,毕勤为音乐付出了一生心力。而后续接任的首席指挥,则将皇家爱乐一路带上世界名团之列。九月再度访台,乐团将在尼尔森指挥下,演出两场东西方经典曲目。
英国皇家爱乐管弦乐团
9/25~26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77373988转2
一九四六年,在英国乐坛具指标地位的毕勤爵士(Sir Thomas Beecham)创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乐团——英国皇家爱乐管弦乐团。
皇家爱乐的成立得追溯至十九世纪初,由伦敦音乐家们发起的「爱乐协会」,出身药商家族的毕勤,正是这个协会的受邀成员之一。毕勤非音乐科院出身,但他交游广阔,曾与理查.史特劳斯讨论《莎乐美》,也曾向浦契尼求教《蝴蝶夫人》、《托斯卡》,同时他也是华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在英国的首演指挥,此外,也积极演出德布西、拉威尔、西贝流士等人作品,为当时英国乐坛注入活力。
毕勤投注心力 身后终获皇室认证
毕勤始终想在伦敦创立一流的职业乐团,与英国广播公司(BBC)无法取得共识下,自行筹组了伦敦爱乐管弦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直到二战爆发前,毕勤一直担任该团指挥。大战结束,毕勤返回英国,但伦敦爱乐却只愿给予毕勤客席指挥头衔,他便将心力投注到新创的皇家爱乐上。秉持「带来动听乐音」的原则,除现场演出外,毕勤也致力于录音,带领这个乐团灌录了上百部作品,包括了英国作曲家戴流士(Frederick Delius)等人之作。在逝世前,毕勤持续指挥皇家爱乐十余年不歇。
去世前一年,毕勤邀请德籍指挥家肯培(Rudolf Kempe)出任乐团助理指挥,他逝世后,肯培受聘出任首席指挥。一九九六年,也就是毕勤去世五年后,英国女皇正式册封乐团「皇家」头衔,在创立廿年后,终于获得了皇室认证。
肯培之后,匈牙利指挥杜拉第(Antal Doráti)出任首席指挥,由Decca为其发行了许多录音。杜拉第卸任后的两个乐季,皇家爱乐并未聘任常任指挥,后由魏勒(Walter Weller)担任首席指挥。八○年代后,皇家爱乐开始将古典乐经典配上时兴流行节奏,改编成较易被接受的版本,短短数年间销售逾百万张,之后,他们也继续进行许多摇滚与流行乐的管弦改编,如像平克.佛洛依德、阿巴、披头四……都在其曲目中。
普列文(André Previn)上任后皇家爱乐又拉回了正统,虽然这位指挥在电影音乐、作曲均有涉猎,但他在经典曲目排练上的要求却扎实地将乐团的诠释深度拉高了层次。之后,在阿胥肯纳吉(Vladimir Ashkenazy)、泰米卡诺夫(Yuri Temirkanov)、加蒂(Daniele Gatti)、杜特华(Charles Dutoit)等大师带领下,乐团继续以皇家之名,名列世界一流名团。
尼尔森与侯以嘉 东西完美配搭
皇家爱乐曾来台数次,本次由指挥风格具戏剧张力的指挥尼尔森(John Nelson)与小提琴家侯以嘉,演出两场分别以东、西方为概念,包括陈钢、何占豪《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德弗札克《第九号交响曲》、贝多芬《第三号交响曲》等曲目的音乐会。
交响乐团像是一栋持续建造中的建筑,创团者与其继任者都留下了清晰的影子,在录音技术与现场演出都较百年前便利的今天,我们得以近距离触及,在一砖一瓦之间,追寻前人所留下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