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文学家史蒂芬.茨威格以小说《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为台湾读者所熟知,亦是六月份即将于台中国家歌剧院上演,由合拍剧团与柏林列宁广场剧院所合作的《同情的罪》原著作者。或许因受挚友心理分析大师佛洛伊德影响,他的写作风格交织了紧凑的叙事张力、精采绝伦的笔触,并暗藏心理学的隐喻,也因此成为廿世纪初期著名的德语作家。虽然前半生优渥顺遂,但在纳粹政权下,被迫流亡的他在异乡颠沛流离,最后选择自我了断,令人欷嘘……
奥地利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出身于犹太裔的富裕市民阶级家族,少年时期生活优渥无忧、求学时期一路顺遂,至大学阶段即开始在报纸副刊发表短诗,并集结成册出版。
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即致力于创作,自早期的中篇小说《艾莉卡.爱娃的爱情》Die Liebe der Erika Ewald出版起,或许是深受挚友亦为犹太裔奥地利籍心理分析大师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影响,逐渐建立其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技巧:紧凑的叙事张力、精采绝伦的笔触,与暗藏心理学的隐喻交织而成,使茨威格成为廿世纪初期著名的德语作家。
纳粹政权相逼 被迫离开家乡
茨威格由于家境无忧得以遍游欧洲,东至印度,西踏美国,结识各国作家,在一九一○年间曾被誉称为各国作家签名的收藏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茨威格幸未获征召入伍,且在战争文献馆谋得一职;一战结束后,因受到一九一五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提倡和平主义的影响,自己立下宣言,为了因背叛理性而造成民众的苦痛宣战。
他旋移居中立国瑞士,又在一九一九年返回祖国奥地利居住,在瑞奥边境偶遇退位流亡至瑞士的奥国最后国王卡尔一世,还将此段经历写进以第一人称叙事的类自传作品《昨日世界》Die Welt von Gestern中(此书于茨威格过世后方得出版);一九二七年,他完成了传记文集《人类群星闪耀时》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此书描述多位名人生平,至今仍畅销不已。隔年茨威格因作品译成俄文至俄国旅游,与书信来往甚久的俄国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i)会面;一九三一年完成了《灵性的疗愈》Die Heilung durch den Geist以传记方式撰述其友佛洛伊德藉精神和宗教医治病痛的经历,并将此书献给以相对论闻名于世的爱因斯坦。
一九三三年,祖籍为奥地利的希特勒在德国夺权成为德国政治最高领导,茨威格为此忧心不已;次年二月中旬,因倡导和平主义,被以家中私藏武器为由受到诬告。两天之后,茨威格突然移居伦敦,纳粹政权从此将他的作品列为禁书。当他在一九一一年出版的中篇小说《燃烧的秘密》Brennendes Geheimnis被拍成电影时,也因内容似具影射当时纳粹政权焚毁帝国国会大厦之嫌,而遭禁映。